趙迪
從某種程度上說,基金業績比拼的就是投研團隊和基金經理。所以,基金公司走馬換將的消息,受到投資者和市場觀察者們的格外關注。
從2011年全行業歷史性低迷中漸漸走出的公募基金公司,正在加速投研體系的革新整合。
從行業整體統計考察,晨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10日,在短短的43個交易日,共有75只基金(剔除新成立基金,A/B/C級基金按1只統計)的基金經理發生變更,相當于日均1.74只基金更換掌門人。而去年全年的基金經理變更次數不過是200次。
從基金公司角度比較,共有30余家基金公司出現基金經理換將,占目前基金公司總數的一半,其中華夏、海富通、華寶興業是換將基金數量最多的三家基金公司,旗下分別有11只、8只、6只基金變更基金經理。
盡管是一種行業性的整體現象,但是在業內一直以穩定著稱的海富通,其投研團隊調整仍然引發了市場的關注。那么,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提起對海富通基金的印象,業內人士一致的觀點是:穩定、理性。
剛揭曉的第九屆金牛獎評選中,海富通基金獲得了 “2011年度金牛基金管理公司”殊榮。有評委認為,“海富通基金采取團隊決策的管理模式,進行投資決策時,充分發揮“團隊創造價值”的優勢,不靠明星經理制提升公司品牌,而且注重對風險的把控。
與海富通的投研風格相對應的,是海富通投研團隊的穩定性。公開資料顯示,海富通的公募團隊平均從業年限接近十年。對于2012年年初海富通投研部門這次架構調整,海富通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陳洪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這次調整不僅十分正常,而且勢在必行。為了更好的提升公司投研水平、優化投研體制,海富通基金將原先的公募組和非公募組改制為相對收益組和絕對收益組。
實際上,基金經理的變動與跳槽流失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投研架構或者思路的調整,都可能帶來基金經理崗位的內部變動。海富通的本輪調整并沒有出現市場擔心的人員流失。
陳洪告訴本刊記者,近年來,海富通基金的非公募產品數量不斷上升,QFII、年金、專戶等產品份額也不斷擴大,截至去年年底已經達到近400億的水平,高于其公募產品的份額。而在非公募產品中,又分為追求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的產品,這和公募組追求相對收益的產品會有所重復。正是基于這種情況,海富通基金將投資研究組從之前的“公募與非公募”變為“絕對收益與相對收益”。
同時,陳洪指出,從投資策略上看,非公募組的大部分產品有著科學的止損策略,但是在中國的特定環境下,相當一部分非公募產品的客戶對短期風險承受能力較差,按此分類將有失穩妥。相對收益組和絕對收益組的分類體系不但能更為精確的制定投資策略,也能讓工作分配更加明確,提高工作效率。
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分組管理對投研效率的提升,今年以來得到明顯體現。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陳洪在媒體發表海富通投研判斷時,做出了“市場處于黎明前的黑暗,A股市場可能在2012年一季度出現好轉”的準確判斷。
在強調市場機會和風險控制的前提下,陳洪制定了均衡策略,重點投資兩類品種:一是經歷了長期估值調整的周期品種;二是符合未來經濟結構轉型的主題投資資產。
這一思路完全契合了今年以來由低估周期股到新興成長股的反彈節奏和結構,海富通旗下“混合系“基金百花齊放春色滿園。截至3月2日的銀河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海富通旗下所有混合基金均錄得不俗業績,海富通精選、海富通精選2號、強化回報混合今年以來的業績均處于同類型基金前1/3。混合型“雙杰“海富通精選、海富通精選2號的長期業績更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