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農業廳
目前,湖北省已經基本形成滿足城鄉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批發市場體系。13個地級城市有兩個以上的農產品批發市場,80多個縣級市有一個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全省共有29個農業部定點農產品批發市場。50%以上的市場配有冷藏設施。2010年開始,全省已有80%以上的批發市場進行了改擴建。通過開展組織“農超對接”、“農校對接”等多種形式,搭建產銷直掛平臺。
著力搞好“菜籃子”產品流通
通過政府補貼,在武漢等大中城市建立平價蔬菜零售點和蔬菜直通車進社區服務的試點,要求在蔬菜緊缺時,其蔬菜零售價要低于市場價格10%左右。2011年武漢市開通蔬菜直通車75臺,進駐70多個居民社區,日供新鮮蔬菜8萬公斤,同時設立社區直投菜柜359組、社區便民店25個,銷售價格普遍較周邊市場低20%左右。在武漢等大中城市建立“菜籃子”產品儲備制度。一方面加強基地儲備,與單個品種規模在千萬畝的村簽訂基地儲存購銷協議;另一方面加強市場儲備,對蔬菜、雞蛋、鮮肉等重點產品臨時庫存。同時引進抗災生產應急機制,推進工廠化育苗,確保了災后恢復生產所需種子種苗。探索建立蔬菜市場價格調節機制。通過建立蔬菜價格調節基金,平抑蔬菜市場價格。
多方開展農產品促銷
2011年,湖北省精選了9大龍頭企業和各市州的300余份農產品精品參加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取得了22塊金獎(數量再創歷史新高)、綜合獎勵項目大滿貫的好成績。聯合成功舉辦第八屆中國武漢農博會。
在香港舉辦了2011年湖北水產品香港推介會,簽約達3.78億港元。湖北名優水產品首次批量銷售到香港。舉辦了湖北蛋產品標準化生產香港推介會。2010年以來湖北省蛋產品占香港進境蛋產品的40%。組建了武漢家畜產品交易所,去年11月7日交易所掛牌開市,借力金融手段、資本市場服務農業,打造現代化的電子交易場所,構建家畜產品供給有效調控機制。成功舉辦湖北臺灣現代農業及農業合作組織發展論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產銷對接活動,取得了很大成效。
努力培養市場主體
促進市場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吸引多方投資。積極推動更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農產品流通。對全省270名從事鮮活農產品經紀活動的人員開展了培訓,并授予他們職業經紀人資格。
2012年,湖北省農產品市場流通發展的重點工作,是探索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流通市場,具體來說,要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強化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規范運行的指導。密切聯系一批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市場信息收集發布,支持一批重點市場率先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造,發揮示范作用。
探索建立符合品種特點鮮活農產品儲藏保鮮體系。重點研究蔬菜、水果、鮮肉、鮮蛋、鮮奶、活魚和冰鮮水產品生產布局和品質特性,加快建設預冷保鮮設施。
強化市場信息采集分析與發布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收獲上市預供貨信息收集發布制度,發揮掌握生產布局、了解上市檔期、熟悉品質特性的優勢,發揮市場信息對農產品物流的引導作用。
探索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支持現有農業網站拓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功能,制訂上網交易農產品的標準規格,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利用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開拓市場銷路。
大力推進農業基地—市場直通車。建立農業生產基地與市場直通機制,減少中間環節。在全省推廣蔬菜直通車進社區服務,保障居民最低消費能力。武漢市蔬菜直通車增至150臺,覆蓋市內中心城區;社區直投菜柜增至1000組;社區便民店增達100個。支持在主產區建設一批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流通高效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組織開展農產品營銷促銷。通過組織舉辦多種特色農產品推介會,全面開展促銷活動。
推動農產品流通按產業分類管理。針對農產品種類繁多、品質特性各異、用途不同、市場流通方式存在很大差異的情況,收集各類農產品市場流通的情況,重點分析糧油、棉麻、蔬菜、水果、茶葉、甘蔗、花卉、活畜禽、鮮肉、禽蛋、牛奶、活魚、冰鮮水產品等市場流通典型案例,研究不同產業的農產品流通方式及適應條件,掌握市場流通規律,為指導不同產業創新物流方式、優化物流結構、提高物流效率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