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玨
摘要美國通過無過錯破裂離婚原則來保護當事人的離婚自由,同時又通過在離婚制度中設立離婚衡平機制,來防止離婚自由濫用,維護社會穩定。這些制度的設立對于我國婚姻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無過錯原則離婚登記婚姻法
目前世界各國在離婚程序上往往采取登記離婚與訴訟離婚兩種方式。相對而言,在登記離婚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像訴訟離婚那樣公權力的介入,女方及其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往往不能得到有的保護。這種情況在我國尤為突出,為了扭轉過去極左思潮下公權力過分的干預個人私權,我國在2003年《婚姻登記條例》對夫妻辦理離婚登記的條件與審查程序做了一系列的簡化,包括廢除最令人詬病的單位開具同意離婚的證明。但是離婚程序的簡化在保護公民權利的同意,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直接導致了離婚率的大幅攀升。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離婚不僅僅是夫妻關系的解除,實際上是舊家庭的解體,新家庭的重構。家庭是整個社會的基礎,如果如果離婚率居高不下,就說明大量的家庭在不斷地重構當中,整個社會也就出于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因此不對離婚自由予以適當限制,就難以實現真正的社會穩定。
同樣的問題也在美國出現,基于基督教將婚姻看成“神圣契約”的傳統觀念的影響,美國在婚姻法的現代化過程中長期止步不前。自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伴隨著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嬉皮士運動,女性主義的興起,美國社會進入到一個思想解放的時代,在此背景下,為了實現真正的人權,特別是女性的解放,打破婚姻對婦女的約束,落實離婚自由。196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首先廢除過錯原則,在立法中明確規定,只要夫妻雙方“婚姻確實破裂”就可以判決離婚,確立了無過錯破裂離婚原則。從此以后該原則不但為美國其他各州所認可,也被英美法系國家普遍采納,同時也逐漸為其他法系所接受,成為各國婚姻法改革中的重要原則,我國在1980年《婚姻法》時也正式接受了這一原則,“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作為判決是否離婚的唯一標準。
1 美國離婚制度
不可否認,自從美國婚姻法適用無過錯破裂離婚原則以來,對于人權的保護,特別是女性地位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應該看到由于離婚的過程趨于簡化,離婚率大大上升,傳統社會的家庭體系趨于解體。同時出現大量在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后代,其性格習性的養成都受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給未來社會的發展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基于以上原因,美國通過在離婚登記制度中建立全面的離婚衡平機制,既要維護無過錯離婚原則維護保障離婚自由, 避免婚姻失敗給當事人造成的痛苦,給當事人以重新選擇的權利,又要反對輕率離婚,減少離婚給家庭和子女的負面影響。美國開始通過在立法中設置相應的離婚障礙來限制離婚自由,通過穩定減少離婚率穩定家庭,最終達到穩定整個社會的目的。
1.1 限制無過錯離婚原則
美國各州主要通過在現行無過錯離婚法中設置離婚障礙來限制無過錯離婚自由的濫用。離婚障礙主要包括相互同意、女性或未成年子女的特殊利益保護??偟膩碚f,只有在夫妻雙方相互同意且沒有未成年子女的情況下才適用無過錯離婚原則。例如俄克拉馬州為了限制無過錯離婚原則,于2003年首先通過了《相互同意法》,明確規定:在存在未成年子女時,夫妻不能單方面宣布離婚,除非夫妻一致決定離婚,要想單方面宣布離婚只有等到子女成年以后。
除此之外美國還通過設立離婚等待期作為離婚障礙,總的來說,為了限制無過錯原則在離婚過程中的濫用,充分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美國各州往往以婚姻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為標準來確定不同離婚等待期。一般情況下,在有離婚家庭有未成年子女的情況下,其離婚等待期的時間往往是最長的,甚至長達半年之久,以便夫妻雙方在慎重考慮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前提下,避免一時沖動而離婚。
1.2 設立離婚指導與教育制度
在司法實踐中,降低離婚率的另一個嘗試是建立離婚指導與教育制度。2007制定《佐治亞州離婚改革法就做了有益的嘗試。該法規定:凡是家庭存在未成年子女或妻子處于妊娠期間,如果提出離婚,必須接受涉及離婚對子女的不利影響的離婚教育課程。時間不得少于三個學時,之后還要獲得相關的書面證明,以證明該夫婦確實通過了該課程培訓。
在紐約州的《紐約家庭關系法》也規定了了類似的內容。只有一方在受到家庭暴力、囚禁、或者精神病威脅的情況下才可以立即提出離婚申請。在其他情況下任何一方要離婚前都必須經過一個警告與預防期,一般情況下為一年,如果家庭中存在未成年子女則延長一年。這期間將通過夫妻雙方進行離婚指導和教育課程,使得雙方冷靜下來,好好考慮下婚姻是否還有維持的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一時沖動導致離婚的后果。如果結束后,當事人仍然不改變離婚意愿的,便會獲得離婚判決。
2 美國離婚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面臨與美國相似的社會問題。參照美國的立法經驗,我們可以對現行婚姻法作如下修改,對無過錯離婚制度做必要的修改:
(1)在離婚時要充分考慮未成年人因素,保護未成年人利益,離婚給社會帶來的后遺癥,絕不僅僅是夫妻兩人分手那么簡單。毫無疑問,對于離婚的家庭來說,未成年子女是最大的受害者,離婚不僅僅是骨肉分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將極大地改變其生活發展的環境,影響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因此如何通過立法減少未成年子女在父母離婚后的不利影響,減少環境改變對其成長的負面作用。有必要在限制夫妻單方面宣布離婚的范圍。即在一般情況下,允許夫妻一方以感情破裂為由單方面要求離婚。如果家庭中存在未成年子女,則只有在以下情形如家庭暴力或虐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重婚、賭博、吸毒等,才可視為夫妻感情破裂,允許無過錯一方單方面申請離婚。否則一概不予準許,除非夫妻雙方一致同意離婚。同時考慮到在未成年子女中,年齡越小越容易受到父母離婚負面影響應該進一步限制“協議離婚”的適用范圍當家庭中有14周歲以下子女時,禁止“協議離婚”。如果確實存在家庭暴力或虐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重婚、賭博、吸毒等情況,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
(2)規定適當的離婚考慮期,并在此期限中開設離婚指導與教育課程。規定在進入離婚調解程序之前,必須先接受離婚指導與教育課程。給予雙方當事人一定離婚考慮期。過去我國在離婚登記過程中,需要提交單位的同意離婚的證明,其弊病當然很多,但是其客觀上也起到了離婚指導與教育的作用,使得很多離婚消滅于萌芽之中。現在可以考慮將該職能賦予夫妻任意一方當事人住所地的街道辦事處,通過設置適當的考慮期,并在考慮期內由街道辦事處組織離婚指導與教育課程,對夫妻雙方進行調解培訓,讓雙方冷靜地思考,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思,以防止沖動離婚。我國在原來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中規定了一個月的審批期,而在新的《婚姻登記條例》中卻規定了“當場”辦理。規定考慮期的目的是基于離婚意思的可變性思考,給申請人一個深思熟慮的思考時間。但是考慮期不宜太長,否則不利于那些確實是真實自愿的離婚申請人?;橐龅怯洐C關審查后,對符合離婚條件的,開始計算考慮期。由于美國實行的是訴訟離婚制度,其給予的考慮期勢必要與訴訟的時間相吻合,所以60天是必須的。但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實行的是離婚登記,并非訴訟離婚,因此只增設15天的考慮期。15天的考慮期屆滿后,當事人如果仍要求離婚的,經重新提出申請,婚姻登記機關才應當準予登記,發給離婚證。這樣一來,不僅可防止草率、沖動的離婚,還可有效防止某些婚姻當事人給予不當目的的“假離婚”,使婚姻在比較謹重和理性的基礎上合法的解除。
(3)增加提起離婚的婚齡限制因素?,F代社會的發展來看,婚姻自由是人類個性解放, 人權發展的基本方向,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人作為一個人,首先是自然的人,其次是一個社會的人。也就是說,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人不可能逃避對社會的責任,在可預見的將來,人類通過必須通過婚姻組成家庭來擔負養老育幼、教育子女的社會職能。我們通過離婚自由來保障人權,但是也決不能允許濫用離婚自由來逃避對社會責任的情況出現。因此在我國的婚姻法中,應該對提起離婚增加限制性條件,在登記離婚時加入婚齡因素的考慮,即規定只有在婚姻關系存續達一定年限后,一方提出申請離婚才能獲得補償,其補償數額與婚齡成正比關系。這一期限在美國一般為一年,我國澳門地區《民法》也有1年的類似規定。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參照國外立法,可以考慮將此期限限定為六個月,即登記離婚必須結婚滿六個月以上。因為時間過長不利于對當事人的保護,過短又失去了保護的意義。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閃婚閃離一族的出現,防止一部分人將婚姻視為兒戲。對于未過限制期限的協議離婚,登記機關也不應受理。
3 結語
婚姻是公民的私人權利,離婚自由更是基本人權之一,但是濫用離婚自由權利必然會對傳統的家庭結構造成沖擊,進而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時出于穩定社會的考慮,國家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立法的形式對“離婚自由”加以干預,在“離婚自由”與“社會穩定”之間做一個適當的平衡,扮演一個管理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最大限度的降低結婚和離婚的隨意性,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在這點上美國的立法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事實上美國的離婚率在逐年下降恰好說明了美國立法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