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紫金是粵東北的山區縣,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喚醒了紫金人民,他們為革命敢于率先舉義旗,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0年冬,紫金人劉爾崧參加了廣州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1年春,共產黨廣東支部成立,劉爾崧加入了黨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1923年8月,中共紫金縣小組在天后宮成立,組長賴炎光,黨員有鐘靈、劉乃宏,隸屬廣東支部,劉爾崧為直接領導人。在此以前成立的上海、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的黨組織均是在大城市領導工人運動,而紫金黨小組則是全國率先在基層縣建立的黨組織。
l923年1月,背叛孫中山后盤踞東江的軍閥陳炯明部在龍窩、炮子搶掠了民財,又搶了石階子村鐘道善、鐘彩文的馬,馱著搶來的東西回海豐。鐘道善與鐘樂善領導鐘姓武裝抄小路打敗陳軍,搶回了馬匹和物資,陳炯明揚言要“剿平炮子”。
張子玉因逃荒到海豐參加了海豐農會,當彭湃知道他是紫金人時,便派他回鄉組織農會。張子玉于1923年春節前帶著2000多份農會證回到家里,得到族叔張大經的支持,于正月十四上燈節成立了云潭村農會,其后說服鐘樂善擁護彭湃、成立農會,粉碎陳炯明“剿平炮子”的陰謀。于是,各村頭人會議召開,成立了炮子鄉農會,選舉張子玉為會長,鐘樂善和黃培先為副會長。在會上,還商議建立一支武裝隊伍,鐘樂善首先表示愿將鐘姓武裝全部交給農會,接著奇襲石門瀝繳獲攔途打劫的土匪武裝。在南塘下鐘一朋家成立了炮子鄉農民自衛隊。有槍50多支,鐘樂善任隊長,鐘一朋任副隊長,隊員有鐘壽昌、鐘南昌等50多人。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率先建立的農民武裝。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后,廣東省當局制造了“4·15”清黨,惠州胡謙發動“4·15”清黨,又密令海豐縣農民自衛軍大隊長吳振民要在海豐“清黨”。吳振民是未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當即向海陸豐地委匯報了情況,海陸豐地委則研究了對策。由吳振民復電“擁護清黨”為緩兵之計;另一方面決定于5月1日海陸惠紫四縣統一暴動,建立人民政府,并成立中共東江特委領導東江大暴動。劉琴西銜命回縣,卻被紫金縣縣長郭民發發覺,為不致遭毒手,故提前于26日舉事。全縣南西北三路農軍和古竹、縣城兩個突擊隊1000多人包圍了縣城,發起總攻后,經過一個小時的激戰,暴動勝利結束。農民自衛軍占領了縣署、縣警署,活捉了縣長郭民發,解除了縣署、縣警署的全部武裝,并繳獲了一切文卷、緘印、財物等,打開了監獄,釋放了犯人。
27日早上,劉琴西發表演說,安定民心。28日,成立紫金縣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據中共廣東省委紀委主辦的《黨風》雜志社社長劉林松著《紅二、四師史》書中稱:“工農革命軍這個稱號,早在紫金‘四·二六暴動中就提出來了,但沒有得到推廣”。同時,召開各屆人士代表聯席會議,一連3天,通過了《紫金縣人民政府告全縣民眾書》和《給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全國的通電》,通過民主協商選舉了劉琴西、戴耀田(共產黨代表)、劉乃宏(代表國民黨)、鐘樂善(南路農民代表、民主人士)、陳鶴九(北路農民代表)、鐘一強(代表縣農協)、黃國強(西路農民代表)、劉海帆(代表教育界)、劉冠中(代表工人界)、傅晉淮(代表醫學界)、鄺鏡波(代表工商界)等人為縣人民政府委員,劉琴西為主席,戴耀田為副主席。5月1日,在紫金縣城天后坪舉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紫金縣人民政府成立大會”,熱烈慶祝人民新政權的誕生。
據《廣東黨建》2010年第一期《“人民政府”名稱的由來》文中載,謝覺哉在1944年2月29日的日記里寫道:“前日座談會上,吳滿有稱邊區政府為‘人民政府”。海陸豐地委于1927年武裝暴動就提出成立“人民政府”,紫金縣人民政府是經各界各階層代表選舉產生的而且有一整套完整手續的,故稱正式的、最早的縣人民政府。
紫金縣人民政府建政8天后,國民黨軍大舉反撲。為避其銳氣,紫金縣人民政府率隊轉移到炮子,領導群眾抓生產、筑碉堡、挖戰壕、搞軍訓、造子彈進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
紫金縣“四·二六”暴動后,國民黨派其中央直轄軍少將師長丘國忠(紫金人)出任紫金縣長,并提拔為中將,他一回來就成立海陸惠紫五五縣剿共委員會,率軍3000多人“進剿”炮子根據地。中共紫金縣特別支部、紫金縣人民政府在炮子根據地巧妙地采取山地游擊戰,利用山地巧妙地出擊,打敗了丘國忠的三次“進剿”。8月,中共紫金縣委在討蔣伐汪的反“圍剿”炮火中誕生。東江特委委員張威前來指導,汕尾吳健民任縣委書記。
9月,“八一”南昌起義軍入粵,改編成紅二師,幫助海陸惠紫掃清了地主反動勢力,11月繼海陸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12月1日東江特委派張威和、陳振韜來紫金,主持召開了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紫金縣蘇維埃政府,領導土地革命。從1923年炮子農民運動開始,紫金農村革命根據地堅持至1933年,長達10年之久。
紫金的革命斗爭歷史具有發起早、規模大、影響廣、時間長的特點,紫金人民率先成立中共縣級組織,率先建立農民武裝,率先建立縣級人民政權,率先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