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零雪



穿越歷史回到過去是很多人的夢想。雖然按目前的科學水平,實現這些還是天方夜譚,不過最近一家名為“另一個地球”的趣味網站倒是可以從側面實現“回到過去”的效果。它利用Google地球技術,在瀏覽器中同時呈現兩個地球儀,通過調節時間軸,讓用戶回到過去,通過實景再現因災難而毀滅的遺跡,由于城市變遷而消失的舊居等等。
在瀏覽器中打開“另一個地球”網站(http://anotherearth.org/),首次使用需安裝Google地球插件(如圖1)。下載并在線安裝后,按提示重新加載當前頁面,之后即可看到在瀏覽器的左右兩個視圖中分別顯示了兩個Google地球儀(如圖2)。默認狀態下能夠自由地同步旋轉、縮放大小、調整角度/高度/方位/傾斜角等。
除了Google地圖常規的方向、高度調節面板之外,通過左上角的“Control Panel”(控制臺),可以更為精細地操控地球儀。展開“Earth extras”項目,可分別在“left Earth overlays”與“right Earth overlays”下拉列表中勾選左、右側地圖中需要顯示的圖層,例如邊界、3D建筑物、道路、地形等。在“synchronize camera movement”項目中可設定左、右兩個地球儀的同步方式,包括“altitudes”(海拔高度)、“headings”(方向)、“latitudes and longitudes”(經緯度)與“tilts”(傾斜角度)。在“copy camera coordinates”項目中,可選擇是否復制左右兩個地圖的同步動作,包括高度、方向、經緯度等。
如果要拉近攝像機定位于目標地點,可在“search”項中搜索(如圖3),支持左、右地圖分別定位。執行搜索操作后,將自動切換到該地。如在兩個地圖上同時定位北京鐘鼓樓廣場,再將左側地圖的時間軸拖拽到2003年,而右側地圖則保持默認的最新衛星圖時間點(如圖4),即可直觀了解近幾年鐘樓廣場的設施重建等顯著變化。
在地標定位過程中,如果用戶不小心將當前視角切走了,可通過控制臺中“undo/redo and URL link”項目的“undo/redo”功能來一鍵還原。若要把前位置的年代變化分享給他人,可點擊“create link”按鈕,將目前的地圖對比創建一個網址,發送給被分享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