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

線下和線上融合
《新營銷》:應該如何理解線上、線下協同與融合?在融合的過程中,線上、線下的價格是否會統一?
孫為民:網上市場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大眾化的市場,過去互聯網只是某些類型群體的購物渠道,而現在是最大眾化的、購物覆蓋人群最大的渠道。
作為一種渠道,電子商務給企業帶來的商業價值還沒有充分地體現出來。到目前為止,電子商務仍舊不是主流廠商銷售產品的主渠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旦互聯網成為主渠道,線下和線上融合將成為一個真正值得關注的話題。線下和線上融合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是線上、線下產品價格是否趨同;第二是市場營銷前臺與物流、倉儲、信息系統后臺,線上和線下能否共享。
到目前為止,主流廠商大都采取的是線上、線下分開運作,許多主流廠商仍將互聯網當作品牌傳播的一個渠道,另一些即便開設了網上商城,線上、線下的價格也不是統一的。
在2015年以前,家電產品很難做到線上、線下趨同,這涉及行業轉型問題。現階段制造商向渠道滲透過多,直接涉足終端銷售,這樣一來,價格就很難統一起來。零售商與制造商要發揮各自的專長,制造商做好產品設計、生產和品牌定位,零售商做好產品銷售與售后服務。如果制造商和零售商回歸各自擅長的領域,價格統一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新營銷》:最近,蘇寧線下開店計劃有所調整,這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孫為民:以我們現在的能力,一年開500家、600家店不成問題,但我們定了一個一年200家、300家店的保守開店目標。之所以沒有全力推進開店,并不是我們不看好實體店的發展,而是在三、四級市場開店的過程中,物流是一個重大的瓶頸。如果后臺的支撐能力不強,即使店開得再多,也不能改善投資效益。2015年,我們在全國各地的60家物流基地將陸續建成,阻礙蘇寧在三、四級市場開店的瓶頸將得到徹底的解決。
實際上,受網購影響的重災區是一、二級市場,并不是三、四級市場,蘇寧實體店在三、四級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平臺戰略
《新營銷》:與紅孩子整合,目前進行到哪個階段?
孫為民:我們首先整合的是紅孩子的物流、倉儲與貨源,這部分的整合工作基本上已經結束。第二步要整合的是紅孩子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整合意味著組織整合,這項工作正在推進。
紅孩子的產品線與蘇寧易購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整合的工作量比較大,不像過去整合香港鐳射公司那么簡單,香港鐳射公司的產品線與蘇寧是一致的。
《新營銷》:蘇寧易購對未來的收購對象制定了哪些標準?
孫為民:蘇寧肯定會進一步收購,但并不是為了增加新的品牌、增加新的銷售額,這對我們沒有意義。我們更看重的是一個企業的經營人才、產品優勢、供應商資源以及它所在行業的特殊性和專業性。
如果研究不同的行業,你會發現每個品類商品的玩法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消費者買褲子主要看腰圍,把腰圍定下來之后再找款式,如果企業首先定款式是沒有用的。每一類商品有各自的規則,不是所有品類商品的檢索都遵循同一種方式。
網上銷售的關鍵是提供一個能夠吸納、整合行業資源的平臺,這一點最重要。消費者網上購物主要看重三點:第一是平臺整合資源的能力,高質量賣家多了,買家自然也就多,這是相輔相成的;第二,平臺是否流暢,包括貨源、物流、網站瀏覽速度等等;第三,產品是否有競爭力,其中包括價格競爭力。因此,不是每一類產品都要蘇寧自己經營,如果提供一個平臺,整合產品和物流資源,蘇寧易購會發展得更好。
《新營銷》:蘇寧易購對開放平臺是如何規劃的?平臺費用如何收取?
孫為民:為什么蘇寧易購一定要做開放平臺?這是由電子商務的特性決定的。
在網上開店跟在線下開店不一樣,實體店引進品牌,要給品牌展示的空間,這是需要成本的,而在網上開店就不一樣,這種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它對整個網站的影響卻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電子商務的特性決定了某些長尾的產品根本無法自營,因為互聯網面對的是海量的市場,任何特殊的商品都有需求,如果全部自營,就會增加管理的難度,因此這類商品由供應商、品牌商負責經營與維護往往最有效率。
目前雖然我們想提高蘇寧易購的產品豐富度,但不能因此降低入駐標準。我們對入駐開放平臺的供應商、品牌商的審核,最看重品牌信譽。基于這樣的原則,我們引入了凡客、樂蜂等供應商。對開放平臺,我們現在實行“三免”政策,現階段我們不在意提成收入,蘇寧易購仍要靠自營來盈利。
《新營銷》:除此之外,蘇寧易購還打造了哪些平臺?
孫為民:目前蘇寧易購打造了三個平臺:一是信息平臺,即云計算平臺,它支撐實體店面、自主經營的網絡店面、開放平臺的銷售;二是店面平臺,這個平臺完全由蘇寧自主經營為主,但也提供開放經營;三是物流平臺,首先是為自營服務,隨著物流能力進一步增強,也可以為開放平臺服務。理論上,這三個平臺在蘇寧內部是各自相對獨立的。
組織變革與創新
《新營銷》:2020年,蘇寧的目標是沖擊萬億,制定萬億目標的依據是什么?
孫為民:萬億目標是基于平臺的抱負和市場帶來的機遇,這一目標并不夸張。我們預計2020年中國零售總額是60萬億,蘇寧的市場份額如果占到1.67%就能實現萬億目標。沃爾瑪占美國零售總額的6%-7%,蘇寧的萬億目標不算什么。當然,要實現萬億目標也不容易。
《新營銷》: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放緩。對此,你如何看?
孫為民:驅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是出口、投資與內需。其中內需是中國最要發力的,但還沒有實際動作。內需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完善,二是現實購買力是否提升。從老百姓的購買欲望看,中國市場似乎是供大于求,但實際上遠遠沒有滿足需求。
蘇寧對未來的判斷基于兩個前提:
首先是城市化進程還遠沒有結束。雖說城鎮人口已超過50%,但至少有10%的人是居無定所的,這部分人還沒有真正融入城市。在廣闊的三、四級市場,人們的消費力還有待挖掘。
其次是再工業化改變市場格局。工業化的基礎是能源與工具。中國工業依靠煤炭、石油等能源驅動,如果從中拿出10-20個百分點發展再生能源,整個市場將是一個全新的面貌。中國工業還依賴工具,未來的工具一定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隨著工具的革新,市場格局將有大的轉變。
為什么我們能在2020年實現萬億目標?這些都是信心的來源。
《新營銷》:為實現萬億目標,蘇寧是怎么設計組織架構的?
孫為民:對我們來說,組織變革確實是一個新的課題和挑戰。一個萬億級的企業不可能用千億級企業的組織架構去推動企業發展,組織變革是一定要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增強創新能力。
過去的十年,我們積累了豐富的零售經驗,也累積了企業的實力,但未來十年不是簡單地重復過去,而是需要大量創新,包括服務創新、渠道創新、品類創新、店面業態創新。只有推進相應的些創新,蘇寧才能真正開創一個萬億級的新事業群。組織變革中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創新問題。
《新營銷》:蘇寧有哪些創新思路?
孫為民:創新有兩個關鍵點:第一是構建平臺,做平臺如同做衣服,平臺做小了,發展空間就會變小。第二是專業能力,包括人的專業能力和行業的專業能力。將大平臺建設和專業化運作有機結合起來,才是未來組織創新的突破口。
《新營銷》:蘇寧易購有沒有盈利時間表?
孫為民:這不是現在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我們現在考慮的是搭平臺。現在人員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要實現3000億的規模,需要配備萬名員工,如果再加上物流配送人員,最起碼要有6到8萬人,才能支撐起整個系統運轉。另一個比較大的投入是平臺建設,其中包括物流中心、數據中心建設。同時,我們還要對產品資源的整合進行投入,通過開放平臺推動發展。蘇寧易購立足于長遠發展,如果做好了這些基本功,就一定能賺錢,否則,所謂的賺錢都是旁門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