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子健,男,博士,中國汽車工程師專業技術資格認證資深工程師 (研究員級高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證項目管理師。多年致力于汽車設計、制造技術和電動汽車重大科技項目管理等領域。現任科技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第二屆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四部委聯合工作機制 “電動汽車充電技術及設施標準化專家組”成員等職。
近期,參加了第四屆亞太天然氣汽車協會國際會議高層論壇,還參觀了同期舉辦的展覽,有兩點感想與大家分享:首先,我們看到天然氣汽車作為清潔燃料的交通工具,已經越來越受到國際和國內社會的高度重視,相關技術和應用已經漸趨成熟,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第二,展會既有新產品、新技術的宣傳展示,又有成熟技術及產品的貿易交流,顯示十余年前在中國剛剛起步的天然氣汽車行業,已經從產品研發成功步入產業化階段。這是非常可喜的。
可以說,中國的天然氣汽車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科技支撐、示范先行、產業提升跟進的發展道路,其中的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并加以推廣。下面,請允許我介紹一下中國天然氣汽車十余年來的發展情況。
政府主為天然氣汽車發展提供組織和政策保障
在中國天然氣汽車的發展中,政府各部門協同配合,切實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一致性。為緩解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快速發展的汽車工業之間的矛盾,1999年12月7日,科技部、原國家環保總局牽頭,會同國家有關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實施“空氣化工程——清潔汽車行動”的若干意見》,決定在占汽車保有量10%,占總行使里程40%-50%的公共汽車和出租車行業中推廣天然氣等清潔汽車,并確定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9個清潔汽車重點推廣應用城市。《意見》的發布從國家層面確立了政府主導的方向,開啟了中國清潔燃料汽車研發與應用的嶄新歷程。隨后,國家又相繼頒布實施了一批鼓勵天然氣汽車發展的專項規劃與政策文件,如《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和《天然氣利用政策》等,為天然氣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政策保障。
在中國天然氣汽車的發展中,各示范城市政府作為推廣工作主體,紛紛制定適合當地情況的鼓勵政策。各示范城市政府高度重視天然氣汽車推廣工作,研究建立起高效的組織協調機制,特別是在鼓勵政策的制定上起到了重要的表率作用,極大地調動了天然氣汽車研發、生產及示范推廣各方面的積極性,對促進科技開發和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為更大規模推廣天然氣汽車積累了經驗。
事實證明,推廣天然氣汽車是一項涉及多部門、多行業、跨地區的系統工程,必須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加大政府宏觀管理和組織協調力度,才能保證各項工作健康有序的進行。而過去的十年中,科技部、環保部、工信部、發改委、各級地方政府等緊密協作,依據各自職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切實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和一致性,為中國天然氣汽車的蓬勃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科技創新為天然氣汽車發展提供強勁發展動力
從“清潔汽車行動”到“十一五”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國家科技計劃相繼投入近2.5億的專項經費支持以天然氣汽車為代表的代用燃料汽車技術攻關以及示范考核工作,帶動相關科研投入,加快科技資源聚集,實現了天然氣汽車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以自主創新為基礎的科技支撐為中國天然氣汽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組織實施了“單燃料CNG轎車開發”、“重型LNG商用車產品開發”、“重型載貨汽車專用CNG發動機產品開發”、“缸內直噴LNG發動機產品開發”、“達到國4標準的二甲醚發動機產品開發”等一批產學研結合的代用燃料汽車動力總成和整車自主創新項目。設計開發流程日益規范、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天然氣發動機開發由原來的簡單燃料替換向正向開發技術轉換,并掌握了增壓中冷、稀薄燃燒等一批關鍵技術,天然氣發動機技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組織實施了“LNG/LCNG汽車加注站專用設備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移動式LNG撬裝加氣站研究開發”、“CNG儲氣井檢測技術與系統的研發”、“代用燃料汽車專用裝置關鍵技術開發”等一批產學研結合的代用燃料汽車配套關鍵附件及加注基礎設施自主創新項目,掌握了各類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氣瓶、發動機ECU、噴嘴、高精度減壓器等關鍵零部件和大排量天然氣母站用壓縮機等主要設備的開發與生產制造技術,產品性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組織實施了“燃氣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與整車開發”、“生物柴油組分及汽車匹配技術研發”、“車用生物柴油測試評價技術研究與開發”、“氫氣/天然氣發動機開發”、“甲醇靈活燃料汽車開發”等一批能力建設科技項目,形成了一批以汽車整車和發動機骨干企業為核心、研究院所和大學積極配合的研發團隊,形成了較強的產品開發能力,并已經開始承擔國外委托的技術產品開發任務。
示范輻射全國,天然氣汽車推廣工作獲得
廣泛認可
結合“九五”、“十五”清潔汽車行動的持續推進,“十一五”期間,科技部在863計劃中又重點安排示范考核與推廣專項經費,持續支持湛江、沈陽、西安、廣州、重慶、濟南、海南、長春、哈爾濱、沈陽、青島、烏魯木齊、廊坊、丹東、長治、西寧、成都、上海、長沙、貴陽、西寧、銀川、鄂爾多斯等地的代用燃料汽車示范考核項目,在市場拉動與政府推動的雙重合力下,中國天然氣汽車的示范推廣工作穩步推進,并產生了良好的輻射效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主要表現在:
一是中國天然氣汽車應用規模逐步擴大,應用水平躍居世界前列。到2010年底,國內天然氣汽車保有量約100萬輛,位于世界第七位,19個重點推廣城市天然氣汽車保有量由示范初期的不足1萬輛發展到60多萬輛。在示范城市中,新增天然氣汽車OEM單燃料車的比例由2006年的32.5%增長到2010年的90%,改裝車已經逐步退出新增天然氣汽車市場。
二是城際間和區域化的示范考核正不斷深入。在做好城市內推廣的基礎上,四川、重慶、新疆等地正在組織開展天然氣汽車城際間和區域化示范,并取得顯著進展。此外,液化天然氣(LNG)汽車的示范應用也已取得階段成果,新疆、貴陽、湛江、海南等地正積極開展的LNG汽車示范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國內LNG汽車保有量已達到3000輛,部分車輛出口,數量隨時有新的增長。
三是天然氣汽車的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僅示范城市每年的燃油替代量就已經超過300萬噸,不到汽車總保有量1%的天然氣汽車實現了超過3%的燃油替代效果,每年節約燃料費近百億元。與此同時,示范城市大氣環境質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推廣天然氣汽車的行列,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有30個省、市、自治區的近百個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正在進行天然氣汽車的推廣。
天然氣汽車及相關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開始顯現
在市場和政府的雙重推動下,中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天然氣汽車產業鏈,產業發展已經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表現在:
一是天然氣汽車產品體系已經形成。截止目前,累計有450個燃氣汽車車型(包括底盤)進入國家機動車新產品公告。天然氣汽車生產企業的數量超過60家。整車年產量超過8萬輛。
二是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進展順利。國內現有20多家企業的近百款天然氣發動機在市場中銷售,功率覆蓋范圍從60KW到300KW。自主開發的減壓器、電控單元ECU、燃氣噴嘴等裝置已經批量投放市場。加氣站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國產設備的市場份額在90%以上,部分產品達到100%。
三是天然氣汽車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開始顯現。逐步形成了四川、重慶等一批天然氣汽車產業化基地,對增加當地就業和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示范推廣城市天然氣汽車行業年產值已超過150億元,直接參與企有800多家,從業人數超過20萬人。
綜上所述,中國天然氣汽車產業已經具備了非常好的發展基礎,但客觀來說目前還存在著諸多挑戰,如國家層面尚未制定明確的天然氣汽車發展目標和規劃、尚未出臺明確的財稅鼓勵政策和應對燃料(如LPG)價格波動的措施、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等,但我們相信,在未來20-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車用能源將朝著多元化、低碳化的方向發展,中國當前正處于“兩型”社會建設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各地對發展清潔環保、經濟、安全的清潔汽車有著強烈的需求,而天然氣汽車技術相對成熟,也已形成一定的產業基礎,特別是隨著中國對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的不斷深入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推進,天然氣汽車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發展前景廣闊。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在積極探索電動汽車等其他清潔能源汽車的研發,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于2009年啟動實施的“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程,目前已經在25個試點城市推廣應用各類電動汽車超過一萬輛。
科技部在“十二五”科技計劃布局中仍然將大力支持包括代用燃料汽車在內的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新啟動的研究項目和示范項目中,對代用燃料汽車動力總成、各類代用燃料混合動力汽車、代用燃料增程式電動汽車給予充分關注。力爭建立多元化、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體系和相應的車輛產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