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 譚梅
高瞻遠矚、心憂天下、對研究工作孜孜以求,是他作為一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科技工作者不變的追求。近年來,他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湖南“兩型社會”建設以及促進湖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為研究課題,撰寫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我國創新體系建設》《湖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價值取向和戰略選擇》等多篇文章。這些文章發表在《湖南日報》《理論與探討》等報刊上,被全國數十家知名理論刊物納入理論成果庫,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
他立志要像北宋思想家張載那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所以在擔任湖南省天心區三屆人大代表的這些年里,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學術研究與天心區發展相結合,不遺余力為該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獻計獻策。
他,就是湖南省科學技術研究開發院黨委書記曾建新。他說,代表就是責任,作為人大代表、領導干部和科研工作者,就必須盡職盡責,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扎實履職,為社會發展、經濟建設添磚加瓦,這樣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的委托和期盼。
多年來,曾建新始終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和人大代表的智慧與力量,促進區域的跨越發展。2011年3月,他緊密結合天心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大量實地摸底調查,查閱了相關資料,經過深入思考和研究分析,最終以推進“兩型社會”建設,著力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為主題,撰寫了題為《抓住“兩型”建設契機,著力打造長株潭新型國際化都市核心城區—天心區深入推進“兩型”建設的思考和展望》的文章,《湖南日報》《中國產經新聞報》等報刊刊登了此文章,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
在這篇高質量的文章里,曾建新深入剖析區情,以強化天心優勢、始終立足區情、突出天心特色三個方面來打造新型國際化都市核心城區為論據,重點分析了天心區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的現實、優勢、發展前景,以及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天心區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些真知灼見為后來天心區委、區政府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有力參考。
在長株潭“兩型”建設兩周年之際,曾建新曾以書信的方式向省委建言獻策,建議政府加強對“兩型”建設的宣傳,使其成為湖南全省的共同行動。為此,他專門撰寫了《從“兩型社會”的推進看湖南的發展活力和前景》一文論證自己的觀點,受到了省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在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關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決定》中,許多觀點正是來自曾建新的建議。
他還曾多次在區人大會和代表座談會上建言獻策,在密切關注天心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他根據湖南文化大省的特點和長沙產業園功能定位布局的情況,指出天心區要著力規劃建設自己的文化產業園區,打造標志性名片。這一建議得到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天心區文化產業園的建立,現天心區文化產業園已成為國家文化產業試驗園區。
多年來,曾建新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大眾詮釋,怎樣做才能稱得上是真正合格的人大代表。他說:“作為代表,就應該認真履行好代表職責和義務,人大代表要做的不是發展的旁觀者,而是要做發展的助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