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的真正對手在哪里?
馬繼華網易博客10月24日
就目前的手機市場而言,蘋果太強大,其對手們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大家都在亦步亦趨的模仿跟隨,而這種模仿跟隨對蘋果的沖擊也是巨大的,其市場也在被蠶食,但這些并不是蘋果最大的威脅。對于蘋果最大的威脅可能正在形成,那就是微軟與諾基亞的聯合,這兩個近期看來低調卻并沒有全面模仿蘋果的巨頭正在角落里算計著。
蘋果的手機有一個共同的客戶認識,這個手機最大的優勢在于娛樂,適應了這些年手機發展的一個階段,也適應了這一代消費者的需求,但隨著手機功能的繼續發展,電腦與手機的功能日漸完全的融合,手機也必然步電腦的后塵,更多的變成個人的隨身智能手持終端,商務處理的能力要增強,微軟與諾基亞的結合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時代逐漸擺脫現在的陰影。
蘋果的發展已經逐漸在走入自己設置的瓶頸中,這也是所有以創新為生命的企業必然面臨的困局,智能手機領域也很可能上演當年蘋果把個人電腦市場作起來卻拱手讓人的局面,也是由蘋果和喬布斯的理念決定的,這不是蘋果的失敗,而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儀器:中國科研的軟肋
宋永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院博客10月26日
儀器對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說科研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儀器所推動的,然而儀器卻是制約我國科研發展的短板,具體表現在:1.國外儀器大舉進入,國內儀器舉步維艱。前不久結束的北京第十四屆科學儀器展,從規模上看國外參展商的數量在1/3左右,而展臺面積在1/2左右;從品種上看不僅有原子吸收光譜、X射線衍射儀等大型儀器,也有恒溫槽、取樣器等小型儀器,從質量上看國產儀器僅從外觀上就與國外有一定差距。在實際的科研活動中,以核物理研究所需儀器為例,高純鍺探測器、半導體探測器、劑量監測儀、核電子學的模塊、能譜儀、示波器、精密高壓電源等,國外產品占據壓倒性的優勢,國內生產商規模不斷萎縮,市場分額越來越小,甚至直接倒閉。2.優先考慮國外儀器已成科研人員的一種習慣。中國科研整體不差錢,在此情況下,考慮到國內許多儀器雖價廉但質不高,從國外采購就成為優先考慮和實施的,中國的科研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國外儀器廠商的經營業績,如果能統計一下每年采購的國外儀器占當年采購儀器的比例,就能清楚看到儀器方面的差距。
中國的科研發展能否建立在主要依靠國外儀器的基礎上,短期看似能滿足國內科研的需求,但長期看國外的儀器決不是支撐中國科研跨越發展的堅強支柱。原因如下:國際上主要的儀器生產國是美國、日本、歐盟和俄羅斯,本身一些高精密儀器對中國就是限制進口的;前沿科研更需要向儀器廠商定制的非標儀器,靠采購成熟的商品開展研究,部分研究只能是跟著國外的屁股在跑;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現在能采購來,不見得將來也能采購來。因此,儀器必須要考慮自力更生,不大力發展儀器,儀器必將成為中國科研發展的軟肋。科研強國也必是儀器強國,美國如此、日本如此、德國也是如此,反之,不是儀器強國也就很難成為科研強國,即使你的科研規模很大,但實際上只是構建在沙灘上的城堡。
泰國水災波及全球IT供應鏈
歐陽炫財訊博客 2011年10月26日
據了解,此次泰國洪災成為半個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泰國一些主要工業區受到波及,其中汽車與科技產業供應鏈受到最為嚴重的沖擊,約有1000家廠房因此關閉。市場研究公司IHSiSuppli表示,2011年最后3個月中,全球硬盤的產量將最多下降30%。
泰國是全球第二大硬盤制造國,市場份額約占全球的25%,在此次洪災中,世界三大硬盤廠商的泰國工廠均不同程度受損,其中西部數據(以下簡稱西數)受損最為嚴重。
本月初,西數表示,其位于泰國的生產廠受水災侵害,被迫關閉。10月18日,西數宣布,由于水災局勢惡化,運營中斷時間將會延長。消息一出,我國國內多種硬盤價格很快水漲船高。
據PConline數據統計,以西數1TB綠盤為例,在我國電子市場其價格已由之前的300元暴漲至超過500元;而另一硬盤大廠希捷的產品價格也全線上揚,10月22日~24日三天更是暴漲了近200元。
近日,一名商家表示,自上周開始硬盤價格就開始上漲,最近更是由此前的“一日一價”變為“一小時一價”,部分產品價格漲幅接近100%,由于漲價勢頭過猛,大部分消費者開始觀望,銷量下滑達一半以上。
創業板總市值尚不及中石油A一半
董登新網易博客10月27日
2009年10月30日,深圳創業板正式掛牌交易,當時首批28只A股率先登陸創業板。兩年來,創業板掛牌A股共有271只,總市值共計8089億元,不足1萬億元人民幣。這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目前,工商銀行A股市值(不包括其H股)約為1.11萬億元,中石油A股市值(不包括其H股市值)約為1.6萬億元,也就是說,深圳創業板總市值竟然不及一只工商銀行A股市值,甚至只有中石油A股市值的一半。請各位注意,這里的中石油與工商銀行的市值不包括H股市值,只是單純的A股市值。
相對于整個A股市場而言,創業板總市值占滬深兩市A股總市值的比重僅為1/30。很顯然,深圳創業板還只是一個十分狹小的市場。在最基本的供求規律作用下,創業板的高發行價、高市盈率便能夠得到一部分解釋,因此,IPO超募成為市場高溢價估值的附屬品。目前的深圳創業板就是一個“袖珍板”,由于市場容量太過狹小,根本容納不了大資金沖擊,只要稍有行情,創業板很快就會被投機資金炒得“人仰馬翻”!
不過,自從深圳創業板推出以來,總有一種聲音揮之不去,那就是所謂的“創業板擴容速度太快”,還有什么“圈錢最多”之類,如此等等。如果這些只是普通股民對熊市抱怨一下,找個說詞,那么,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有些所謂的“股評專家”,他們也在賣力叫喊:創業板擴容壓力太大,因此,導致股市漲少跌多。這種“股評專家”的觀點是無知,還是無心、無意?這就不得而知了!
再看金融危機當中的中關村企業
王德祿搜狐博客10月28日
2011年上半年,美國金融機構抓住少數中國上市企業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引發了一輪“做空中國概念股”的風潮。我們認為,這一輪“做空中國概念股”更多是股市“操盤手”為了獲取利潤而采取的行為。例如,2011年6月初,有金融機構曾試圖質疑展訊的財務信息,使得當日展訊股價在盤中最多下跌34%,但當展訊從容回應之后,其股價很快就實現逆轉并大幅提升。展訊能夠頂住“做空”壓力的根本原因取決于其技術創新的實力,以及在中國3G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地位。
中關村企業經受住了“做空中國概念股”的考驗。雖然中關村在美上市企業普遍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具有標志性的若干企業股票依舊表現良好。
百度的市值從2010年12月約400億美元上漲到2011年8月約500億美元;新浪的市值從2010年12月的月40億美元上漲到2011年8月的約60億美元。優酷、奇虎360、新東方等企業股票價格雖然有起伏,但仍在正常范圍之內。從近期中關村在美上市企業公布的財報看,絕大多數企業正常經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企業收入和利潤增長很快。
也就是說,中關村企業的市值有著業績保證,而業績的背后就是中關村企業的創新——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中國現實市場需求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