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超
10月11日 晴
在朋友的QQ空間,看到她寫的這樣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了為什么出發。這句話,令我頗有感觸。緣于對朋友的了解,我熟諳其中滋味。朋友很簡單的一句話,實則是一聲嘆息,包含著幾多無奈。對于世事的難以預料和掌控,前景的不可預期,甚或渺茫,讓她深感失落。
在讀研之前,她是一名從教近十年的語文老師,為了能夠實現她心中的大學夢,她毅然選擇了放棄安逸的工作,成為一名研究生。當然,做出這樣選擇,并不排除她想改變工作環境的初衷。她如愿以償,走進了大學校門,步入了那莊嚴的學術殿堂。她帶著希望,徜徉在學海里,孜孜以求,發奮苦讀,以不辜負她重返校園求學的這幾年光陰。
轉眼,她在大學度過了兩年時光,接著,將不得不面臨重新就業。可就業已不像當初她想的那么樂觀了,她因此而愁苦,不知該何去何從。從當初自愿放棄工作到再次尋找工作,像在畫一個圓,可有誰希望回到原點?誰不期許能夠借助讀研這塊跳板來個三級跳呢?可現實情況是,付出有時不等于回報。如果功利地去想,她似乎做了一件有點不劃算的事。她不得不開始為未來的工作而忙碌,開始疲于應付各種考試。
讀了她的那句話,我想到了一次登山的經歷。那次是學校組織教師去游廬山,當導游小姐介紹完廬山的最高峰,很多人都帶著飽覽山頂無限風光的希望出發了,而有些人則望而卻步,只能止步于山腳下。當我們爬山的同志拖著疲憊的身體下山后,卻看到那些沒有登山的同志臉上得意的笑容。他們悠閑地坐在那里,抽煙閑談,好不愜意。還不忘調侃地說上一句:“瞧你們累得夠嗆,還是我們決斷英明吧?”說完還哈哈大笑起來。我們沒說什么,只回以輕蔑的淡然一笑,大家心中都在說:你們雖少了登山的苦累,但你們又怎知登山的快樂,又怎能想象到那山頂的無限風光呢。我們身雖乏,心中卻樂無比。你們如此畏懼苦累,將錯過多少風景啊。
于是,我在朋友的那句話的下面給了這樣的回復:出發是為了遠方的風景!
如果不出發,我們怎么能領略到那遠方的風景。出發了,或許深感路途的艱辛與疲憊,甚至因為遠方風景的撲朔迷離而感到困惑。但風景必然存在,迷茫與困惑也只是暫時的,只要堅信遠方有無限美好的風景,滿懷快樂的心情去追逐,就一定能等到張開雙臂擁抱遠方風景的那一天。當我們拼命朝前趕追逐風景的時候,如果能夠放平心態,時常歇下腳,回望來時路,可能遠方的風景已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已經在沿途飽覽山色了。
出發了,就意味著前進,如果不出發,就是故步自封。為了遠方的風景,讓我們勇敢出發吧!
安徽省銅陵市翠竹園小區17棟5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