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輝

筆者將籃球裁判員體能測試的“萊格爾跑”大膽地引用到耐久跑教學,實踐證明,“萊格爾跑”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耐久跑的興趣和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耐久跑能力,改變了傳統耐久跑枯燥的方法,豐富了耐久跑的內容,同一班級還能多次重復上課。
一、“萊格爾跑”簡介
“萊格爾跑”是籃球裁判員晉升裁判員等級、獲取執法資格、等級裁判員注冊的體能測試必測項目。其標準測試方法是根據音樂節奏由慢到快進行的20米折返跑,每次“嘟”時必須踩到端線,測試開始時節奏非常慢,每一分鐘勻加速一次。對不同年齡段、性別均有著不同的次數要求,如男子34歲以下進行97次20米折返跑,35歲-44歲進行86次,45歲以上為76次;女子34歲以下76次,35歲以上66次。我認為,“萊格爾跑”作為一種有氧耐力評價方法,完全可以引用到體育教學訓練中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
二、選用“萊格爾跑”的意義
1.場地大小,要求不高
一般一個籃球場基本能滿足一個教學班的需要,如果沒有籃球場,可用類似于籃球場大小的平坦場地,大小在20米×30米為宜。以一個籃球場為例,其中一條邊線作起點線,另一條邊線作折返線,開跑后,學生在這兩條線之間來回奔跑,起點線也變為折返線。
2.音樂伴奏,激發興趣
“萊格爾跑”是全程音樂控制,節奏明快、催人振奮,每跑一次都有英文次數的語音報告,讓學生知道自己當前的進展,離目標還有多少。它是鼓舞斗志、振奮精神的音樂,在這樣的音樂調節下,學生才會樂此不疲,達到練習的目的。
3.及時激勵,激發斗志
進行“萊格爾跑”時,在每一次折返點都有一個激勵的信號——“嘟!”和當前所跑的次數。當聽到“seventy”時就有一種潛在的意識刺激你去挑戰“seventy-one”,另外,音樂中還有多種語言提示,如跑步用時:“oneminute、twominutes、threeminutes……”如速度提醒:“alittlefast……”這些都會激發學生自我追求的內驅力,使學生堅持不懈地的努力下去,直到成功。
4.便于評價,制定目標
由于“萊格爾跑”每次多有語音提示,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進展,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況選擇繼續還是休息,同時,為下一次跑鎖定新的目標。另外學生都在一個小場地內,便于教師的察看與評價。
三、“萊格爾跑”的教學步驟
1.設定折返跑距離和折返次數
課前,了解和分析學生的耐力基礎,結合學校的場地大小,制定出適宜的折返跑距離和折返次數。經實踐反饋,筆者建議折返跑距離小學生(高段)12-15米,初中生13-16米,高中生15-20米;折返次數小學生40-60次,初中生60-100次,高中生60-120次。
2.跑前動員
教師簡單介紹“萊格爾跑”的方法,并對學生提出本次“萊格爾跑”的目標,以激勵為主,激發學生挑戰欲望,讓學生愿意參與、主動嘗試練習,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然后,學生一字形排開,站于籃球場一側邊線上準備聽信號開跑。
3.跑中激勵
在“萊格爾跑”的前半程,由于要求速度不是很快,學生基本能跟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奔跑次數的增加,要求奔跑速度越來越快,有一些耐力水平差的學生就會跟不上節奏而掉隊,為此,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堅持下去,實在不行,可采用慢走1-3次來回,或在折返線后休息一會兒,再重新回到“萊格爾跑”的隊伍中來,做一個不拋棄、不放棄的戰士。
4.跑后總結
在結束“萊格爾跑”后,一定要留一些時間用于交流總結,表揚、肯定運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對暫時未達成目標的學生給予鼓勵與信心,并提出下一次努力的目標。
四、注意事項
1.每次折返跑的距離和折返次數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遞近原則。一般建議第一次跑運動量偏小,以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及挑戰下次更高目標的欲望。
2.為了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及耐力需求,可在起點線前多畫幾條相距1-3米的折返線(見圖1)。跑前,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耐力狀況選擇適宜距離的折返線,讓耐力水平差的學生跑最近的折返線A,反之,跑最遠的折返線C。
3.可將“萊格爾跑”分成幾段在教學或課余訓練中應用,如前2分鐘14次的折返跑可作放松跑;14-55次5分鐘的折返跑可用于中等強度的途中跑;55-108次5分鐘的折返跑可用于高強度的途中跑;108次以上的折返跑可用于沖刺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