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風吹拂,楓葉搖曳,走近2012北京國際設計周,多少人想掀開晨霧為它披戴的面紗,一窺其真實的面目。然我們走進它,又被它豐富多彩的設計世界所迷惑。寂靜安然的回味思考后,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設計使我們的內心波濤澎湃。
有時,設計就是一卷書,一杯茶,平靜舒適;有時,設計就是一杯酒,一把火,癲狂放縱。無論它以何種形態出現,我們都應尊重設計,犒賞創造。同時將設計融入到生活,將設計拓展進商業,將設計轉化為文化。
歷經2年的時光洗禮,以“設計提升城市品質”為主題的2012北京國際設計周圍繞著“設計改變城市”、“設計走進社會”、“設計走進生活”和“設計關乎你我”四個方面全面展開。
2012北京國際設計周讓塵封在思維中的理念彌漫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滋潤著北京的一磚一瓦。
大柵欄·新生
“買鞋內聯升,買帽馬聚源,買布瑞蚨祥,買表亨得利,買茶張一元,買咸菜要去六必居,買點心還得正明齋,立體電影只有大觀樓,針頭線腦最好長和厚?!碧崞鸫髺艡冢媳本┤丝赡軙贸霰本┦降哪苜┠芰母闾咸喜唤^,而這話語間一定離不開老字號,作為明清北京城最重要的市井商業中心,大柵欄老字號林立,也曾經戲院云集,達官貴人、市井百姓和文化仕人均聚于此地,不僅如此,由于和琉璃廠相鄰,衍生了京報、中華日報、北京女報等近代報館40多家,曾經的繁榮歷歷在目。而現在,大柵欄新生了。
在2011年設計周期間大柵欄跨界工作室就開始嘗試在尊重老街區肌理的前提下,老房子新利用,通過設計的力量引入新業態。而與五道營、南鑼鼓巷現在已經商業得不成樣子不同的是,大柵欄采用“閑情偶遇”式的開放與包容,既有老字號一條街,也有前衛新銳的文化創意和新型商業區,這與大柵欄曾經是上到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的包容和開放冥冥之中契合。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由北京設計周與北京廣安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大柵欄投資有限公司、以及西城區旅游委聯合舉辦的“大柵欄新街景”設計之旅活動,以“設計為民生”為主題,讓國內外眾多設計師的巧思和創新進入大柵欄的尋常百姓家。
設計力量·老街區
2012年北京設計周以“設計為民生”為思考方向,作為大柵欄的改造實施主體——北京大柵欄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西城區旅游委,與北京國際設計周再次聯手,將設計融合到大柵欄區域保護更新與發展中。在大柵欄充滿人文氣質的街區中,以審慎創新的保護更新計劃來促進原有居住環境、文化氛圍及商業形態的更新,成為區域發展最核心的話題。大柵欄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國際設計周邀請來活躍于國內外的50多個設計師、藝術家、品牌、團體和機構參與今年的設計周活動及項目。
強大的設計資源和大柵欄強調以民為本、有機更新、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街區保護更新理念組合在一起,為今年的“大柵欄新街景”設計之旅帶來了一系列緊扣街區生態的設計活動。
老街區新改造——大柵欄更新計劃
大柵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論壇及城市設計競賽、藝術家和設計師空間改造、楊梅竹設計探險等項目,邀請來國內外活躍的藝術家和建筑師完善社區生態建設,通過改造和美化胡同空間來思考都市中老街區未來的生活方式,并幫助當地商家進行改造提升,通過用現代設計新思維與傳統商業的結合互動來探討原有業態在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方向。
中國式生活——大柵欄胡同24小時
大柵欄增強現實藝術歷史漫步×大柵欄24小時、國際知名藝術家Cindy?CYJO制作的大柵欄人物志對話等項目,梳理和完善大柵欄宜居的胡同生活,觸摸最深刻的文化,最生動的歷史,最真實的老街區,最原汁原味的胡同生活。在宣傳和展現大柵欄固有的胡同生態肌理同時,也利用設計師、藝術家的專業知識和豐富想象,持續加深大柵欄保護更新與改造的對話,描繪出大柵欄民居生活的美好未來。
老街新盛會——楊梅竹嘉年華
依托楊梅竹斜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按照城市軟性更新的路徑,大柵欄投資公司與北京場域建筑設計事務所、無界景觀工作室以及來自美國、英國、荷蘭、香港、臺灣等地區的創意群體緊密合作,通過與知名設計師聯手共建大柵欄標識導覽系統和app軟件,為公眾完善了深入了解大柵欄文化底蘊和社區肌理的理想渠道;通過楊梅竹斜街的保護改造,將建筑師的才智融入胡同百姓的起居生活中,為他們打造時尚舒適的居住環境;通過楊梅竹胡同派對、藝術體驗沙龍、設計之旅等項目,立體而多樣地向公眾展示大柵欄多元豐富的胡同生活和充滿活力的社區生態。
設計牽手老街區——匠心氣質大柵欄
在設計周期間,眾多國內外活躍的設計品牌臨時店入駐,在大柵欄獨特的文化環境中尋找新鮮的靈感。屆時會有國際設計師Compana兄弟、METROBAGS電子之夜、FABRICKOLOR原創設計店、NEEMIC有機時裝、NonoMuaks創意設計店等眾多國際創意群體帶來他們專為大柵欄所做的新作;此外,游客以及觀眾也可以參與主題定制式文化探訪之旅、設計競賽、攝影競賽、以及各種有趣的工作坊,也會有北京創客空間、失物招領、一勺子糖設計周游擊店、Brandnü升級再造時裝計劃、彩禾家苗繡、Lomography臨時店等國內新興創意個人和團體來分享他們對國內創意產業的貢獻和見解,另外企鵝圖書封面設計大賽入圍作品展、自行車圖書館、中國式復古展、國外各式臨時小吃店和本地精品美食也會來到大柵欄,邀請公眾參與深入挖掘大柵欄原有的商業生活和無限潛力,讓這個最能代表悠遠京城商業文化的街區綻放嶄新的激情和魅力,將大柵欄打造成離天安門最近的展現北京特色世界城市、展現歷史文化名城獨特魅力的窗口。
設計之多元
東方、西方,
裝置、服裝、藝術、家居、手工、漫畫……
大柵欄展方的多元讓人欣喜,
這些設計力量之于大柵欄意義非凡,
大柵欄因為這些前沿設計煥發新生,
而設計來到了大柵欄某種程度上接了地氣,
期待設計力量給大柵欄帶來更多驚喜,給胡同的保存和生存方式帶來更多可能。
設計空間
草場地共同體
作為不斷拓展的北京設計周一部分的草場地共同體是由策劃團隊 BAO Atelier組織,由RAWR! Laboratory制作,由有多個合作團體組建,結合了藝術、設計以及新興科技的創新力量,不斷探索當下的新興技術,并不斷拓展自己的轉型思維,同時為北京以及分散于全國的設計領域的創新團體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
2012草場地共同體主題是以本地的設計師,藝術家,工業化專家,以及學術專家在“合并”與“分離”,“是”與“否”,“在”與“不在”的雙面性之中,探討他們對城市化,建筑,數碼創新,傳統工藝,新興科技,智能材質,服務型行業,信息化設計以及其他領域的理解和展望。
草場地共同體@2012北京設計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作為展覽空間的草場地——長廊,展示來源于中國的以及為中國創作的靈感,其中包括由Noumenon制作的可變形家具,RAWR!創作的新一代街頭藝術,INNOVO創作的環保工業產品,由李鼐含創作的微型建筑遺址,由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出的玉佩以及琺瑯展品,以及友好城市米蘭的部分相關展品。二是由一名國際知名藝術家,設計師或建筑師受邀創作的原創設計草場地——庭院,其是一個輕型裝置建筑藝術品,并以承載現場演出,講演,講座以及茶話會的地點,為藝術家,創作團隊和游客提供娛樂,暢所欲言的休閑場所。
表面
九塊垂直的木地板如舞臺景片,高高立起,外形起伏不定,傳達一種上升、動態的假說。每一片立面都有不同的色彩與裝飾。這些立面由高科技建筑材料精準制成,再經生活家的轉印圖案。
村中重山
由3毫米厚的超薄鐵片制成,共計446片鐵片焊接成一個蜂巢結構,再涂以白漆。裝置內面鑲嵌白色透光有機玻璃,形成背景燈光。整座裝置有堅實的體量,在白天,白色帶出周圍環境的抽象感,在夜晚,背景燈光亮起,將整座裝置變成一座巨大的燈光。
ChART STOP – ChART Contemporary
這是沉淀身心、淡定放松的地方。這是名流雅士爭相尋求避世放松的地方。這是懂得享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人相聚的地方。
無論你是會為藝術作品而熱血沸騰的文藝青年,還是漫不經心有時有閑的好事者,無論你是何種職業或身份,ChART STOP都不會讓你失望。ChART STOP結合傳統工藝和當代理念,從實用的定制飾品到一流設計師設計創作的潮衣,應有盡有。
快來開啟ChART STOP的探險之旅吧!
受氣口袋
由雙層PVC材料制作而成的可充氣環形口袋,似乎以其自身的適應性來闡述著一種迎合的態度,無論是在何種境地,“受氣”這個頭銜更顯示著其默默的堅韌和強大的承載力?!吧钤诋斀駬頂D的城市空間,減法是我近期設計理念的首選”設計師李永玲表示,“這是一款專門為年輕人設計的便攜式戶外坐具,方便攜帶又舒適,我要尋找的就是在青草地、大海邊隨時可以舒服陷入的狀態?!?/p>
COLORS Notebook
COLORS Notebook是意大利藝術及文化出版機構打造的一本特別雜志。它是一本空白的COLORS雜志,但是每一頁都是空白的,等著你在上面寫字,繪畫,設計。每一本COLORS筆記本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可以在里面通過文字,插圖,照片等表達你因為顧慮還從來不曾表達的東西。這可以讓我們聽到你做為這萬千世界中的一員所發出的聲音,讓我們分享你的幸福,喜悅,悲傷,疑惑,焦慮甚至憤怒。
對立
從中國古典元素中汲取靈感孕育而生的對立家具,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Sara Bernardi對使用的材料進行了實驗性的研究,并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元素中尋找到了有趣的“化學反應”,對傳統與現代這種對立元素進行糅合,體現出充分的前衛感。
對立家具廣泛運用了擷取自工業建筑現場的材料,并充分考慮到這些元素所固有的粗糙感和優秀強度,巧妙地把它們轉化成一件件優雅的中國風格家具。
基本物質性
“基本物質性”展是一系列反映其概念與形式的作品。設計師們積極探尋形式與物質的局限,傳達了觀念探索、制作過程與物質成型之間的復雜關系,充分揭示了物質與記憶之間的相互吸引和互動。
余杭
以余杭的竹,清水絲綿,陶瓷和竹紙四個傳統材料為設計的起源點,用現代設計思維重新演繹自然材質。同時該展圍繞著“共生”為主題,強調傳統的農耕文化和西方化的快節奏生活方式,傳統工匠和現代設計師,自然材質與前沿科技在余杭這個地方以不同的方式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