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石
不甘心平庸度日,自學成才創建律師事務所
1966年,林镥海出生在浙江上虞豐惠鎮南門村。他從小就有些口吃,17歲初中畢業后,父親讓他去學手藝當木匠。學藝4年后,父親把21歲的林镥海送到上虞棉紡織廠做木工。在廠里,林镥海的主要工作是修織機,做家具。進廠的第二年,一心追求上進的林镥海報考了浙江省委黨校函授電大首屆法律本科專業。
攻讀法律專業,做一名為民請命的大律師,這是林镥海期望擺脫平庸的人生設計。然而,他的內心有些彷徨。一次,林镥海對一位好友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我是小木匠出身,說話又時常會口吃,能當得了律師嗎?好友略加思索后說,聽說林肯也是小木匠出身,少年時也常因自卑而口吃,可他后來不僅做了大律師,而且當上了美國總統呢。好友的一席話在林镥海心里點亮了一盞燈,他決心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1990年,林镥海電大畢業取得了法律本科文憑,同年他又考取了律師資格證書。接著,他辭去了棉紡廠的工作,進入縣城的一家律師事務所當律師。
然而,林镥海的律師之路并不平坦。當年,他第一次出庭辯護就因緊張顯得口吃,吃了個敗仗。從此,林镥海痛下決心克服口吃。他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后,便拿上一份報紙或文件,對著鏡子讀上一個多小時,這樣雷打不動堅持了兩個多月果然奏效。在后來的出庭辯護中,林镥海變得口齒伶俐,加上他敏捷的思維,屢屢出色完成任務。兩年之后,林镥海創辦了紹興市第一家合作制律師事務所。
林镥海的家鄉上虞是全國著名的建筑之鄉,僅在上海一地就近百家上虞建筑施工企業、約10萬名農民工在打拼,他們常常遇到工程款被拖欠以及質量、工期等合同糾紛。1994年,上虞市領導要求律師為在滬的建筑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于是,年輕的林镥海只身來到上海,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成立了上虞市人民政府駐滬法律服務處。
法律服務處成立之初,其實只有林镥海一個人。接待當事人,分析案卷,查閱資料,外勤取證,出庭訴訟,都由他負責。當時,他騎著一輛自行車,日復一日地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跑工地、訪問當事人;上法庭、出席庭審會……天天忙得不可開交。他還經常到建筑工地,為民工講解法律,有時講到深夜,就索性和農民工們一起住在簡易的工棚里。
1997年,林镥海終于在上海站穩了腳跟,業務一單接著一單。1997年年底,他在家鄉上虞創辦了浙江滬鑫律師事務所,招收了一批國內重點大學畢業的法學學士、碩士加盟,重點為建筑房地產行業服務。2005年,滬鑫律師事務所在上海設立分所,2009年又在西安、南京、寧波等地設立分所,成為業界知名的律師事務所。
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撰寫的法律服務操作指南成為法院培訓教材
在林镥海20多年的律師執業生涯中,經辦過700余件大小案件,其中不乏具有典型意義的大案要案。
1997年,上虞在滬某建筑公司(下稱“上虞公司”)與上海悅達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洽談承建“悅達花苑”施工業務,雙方一前一后簽訂了兩份合同。上虞公司施工中按照補充合同“每平方米面積閉口包干”方式執行,施工結束發現該項目每平方米要虧損200元,工程總虧損額達到400萬元。為此,該公司找到林镥海進行咨詢。林镥海查閱資料后發現,補充合同雖然表面上時間在后,實際簽署在正式合同之前。也就是說,這是一份變相的陰陽合同。但問題是,上虞公司未能提供補充合同先簽的充分證據。
為此,林镥海先到補充合同簽署地龍華賓館尋找簽約時的會務費記錄,查找簽約時的有關照片和在場的禮儀小姐。接著,他又前往上海市招投標管理辦公室和上海市建委調閱有關批文,證明補充合同確實是在正式合同之前簽訂。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采納了林镥海的意見。可是,悅達公司不服,上訴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本案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維持一審判決,并駁回悅達公司的再審請求。最終,悅達公司按正式合同履行了工程款,向上虞公司補充支付工程款680多萬元。
此案勝訴后,轟動了上海司法界,有力地維護了《招標投標法》的正確實施,保護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
此后,林镥海又成功代理多個建筑與房地產行業的訴訟案件。他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和建立了一整套建筑和房地產行業法律服務的規范,成為滬鑫所業務增長的有力支撐。
2004年10月,林镥海撰寫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操作指南——建筑商之孫子兵法》一書,被上海市施工行業協會推薦為“施工企業讀本”,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指定該書為上海法院系統房產庭的培訓教材。由林镥海主編的《建筑法小全書》、《建筑業法律服務實務》和《房地產開發法律服務操作實務》,也獲得了業界的一致好評。
2009年,重慶市的第一高樓施工企業與建設單位出現糾紛,施工企業五洋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重慶杭熱實業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建設單位支付工程款2300余萬元,并索賠停工、窩工損失1.6億元。林镥海作為施工企業的代理人受理了這一案件,在他依法、有理、耐心的斡旋下,最終使開發商和施工企業達成和解協議,施工企業成功索賠5770萬元。
淡定看待名利,注重開拓未來
近年來,林镥海在實踐司法訴訟的同時,先后參與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編寫的數部建筑與房地產領域法律操作指引文本,為從事建筑與房地產領域法律服務的律師指點迷津。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編寫的《律師辦理建設工程法律業務操作指引》一書,由林镥海最后修改統稿;《律師為買受人辦理商品房買賣合同法律服務操作指引》和《律師為開發商辦理商品房買賣合同法律服務操作指引》,由林镥海擔任主執筆人和起草小組副組長。他還主持和起草了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提供房屋租賃合同非訴訟法律服務的操作指引》及《律師辦理保障性住房為主的投融資法律服務的操作指引》。
林镥海功成名就,事業輝煌,仍堅持到法庭出辯。他常對滬鑫律師團隊說,榮譽只代表過去,錢財是身外之物,必須堅守“來自社會、回報社會”的信念,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踐行律師的社會責任。
2009年,林镥海和滬鑫所一次性向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款50萬元,用于援建龍泉市查田鎮茶豐中心小學。2010年,林镥海捐贈10萬元在紹興共建一所希望小學……他還每年為家鄉上虞市貧困山區捐款2萬元用于扶貧,先后資助多名困難家庭子女上大學。
林镥海的滬鑫律師事務所自2009年起,訴訟代理費占據上虞律師界的“半壁江山”。近幾年來,林镥海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建筑企業法律顧問”、“全國建設領域百名優秀專業律師”、“浙江省律師事業突出貢獻獎”、“浙江省優秀公益律師”等榮譽,他還是上海市建筑施工行業專家委員會專家、浙江省律師協會建筑與房地產業務委員會主任。
2010年4月,林镥海被聘為中國人民大學建筑房地產法律實務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同年9月,被聘為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客座教授。昔日口吃的小木匠,變成了金牌大律師,他在大學講壇上講授的“建設工程法律服務實務”課程,受到專業人員的普遍好評。
在2011年12月初召開的第八次全國律師代表大會上,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授予林镥?!?008至2010年度全國優秀律師”稱號。在盛譽面前,林镥海顯得非常淡定,他說:“榮譽只代表過去,未來更值得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