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

經過二十多年的時間,在我國,電動車的概念已經逐步為人們所接受,國家也把發展電動汽車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電動汽車概念的形成自然要確立一個參照物,以區別與現有汽車類別的不同。這個參照物就是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以汽油、柴油為燃料的汽車。于是現在的汽油車、柴油車就被叫作了傳統汽車。
本來,發展電動汽車是為了取代傳統汽車,以節約石油資源和解決石油枯桎后的交通問題。然而電動汽車尚存在技術、成本、使用方便性、基礎設施以及經營模式等一系列需要逐步解決的問題。而統計數據表明:全球保有的汽車每年消耗世界石油產量的約60%;到2010年全球石油的儲采比為46.2年,因此在近二十年內指望依賴電動汽車大幅度節約石油資源并不現實。另一方面全球現保有汽車7億多輛,保有量還得繼續增加,因此我們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今后的46.2年內依賴傳統汽車大幅度地節約石油資源上。于是,促進傳統汽車的技術進步就成為當今不亞于發展電動汽車的戰略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技術已經成熟,只需進一步降低成本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做為能全面滿足用戶需求,能大幅降低油耗的傳統汽車就具有了商業價值,代表了傳統汽車的發展方向。隨著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必將成為下一代傳統汽車,而混合動力技術也將成為各種傳統汽車的標準配制。另一方面,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作為混合動力汽車又為其家族增添了實力并為混合動力汽車向電動汽車的平穩過渡提供了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如果說發展電動汽車是未來戰略性產業的話,那么普及推廣混合動力汽車就應作為汽車行業現實的戰略性產業。對此行業要有清醒的認識,企業應有積極地行動,把混動技術的發展作為當今汽車技術進步的最重要方面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