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恩•貝克
由于就業增速放緩,待到大選之時,奧巴馬將更難說服選民相信美國經濟已經重新步入正軌。
從2011年12月到2012年2月,美國就業形勢相對較好,每月新增就業崗位連續突破25.5萬個,創下經濟復蘇以來的最高值。因此,許多權威人士在那時非常看好奧巴馬連任總統。
然而,對奧巴馬和整個美國來說都很不幸的是,就業增長并非由于經濟復蘇強勁,而是源于異乎尋常的暖冬氣候。與往年不同,這個冬天美國許多地區天氣良好。往年冬天在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暴風雪和寒流都會數度來襲,可是這個冬天一次都沒出現過。
因此,美國的建筑行業并沒有像往年那樣延遲或停工;民眾也沒有像往年那樣被暴風雪和寒流困在家中,而是上街購物、買新車、下飯館。從去年12月到今年2月,美國經濟一片繁榮景象,可是一到春天,問題就隨之出現。冬天買過車的家庭,春天就不會再買車;冬天持續施工的工地,春天就不會大量招工;同樣,如果飯店在冬天并未削減人手,春天也就不會增招新人。
這是今年三四月美國就業增長疲軟的根本原因。這兩個月的平均新增就業人數僅為13.5萬人,而為了滿足勞動力增長的需求,每月必須新增10萬個就業崗位。也就是說,今年三四月平均每月有3.5萬人實現再就業。按照這一增速,美國需要25年時間才能解決現有的1000萬人的失業問題。
由于就業增速放緩,待到今年11月大選之時,奧巴馬將更難說服選民相信美國經濟已經重新步入正軌。毫無疑問,屆時美國經濟仍然將會非常疲軟,根據最樂觀的估計,屆時失業率可能僅僅略低于8%。這意味著奧巴馬將在失業率達到上世紀“大蕭條”以來的最低點的情況下爭取連任。
更為嚴重的是,奧巴馬并未準備好如何應對漫長的經濟衰退。
2009年2月刺激方案通過伊始,奧巴馬就揚言看到了“經濟復蘇的萌芽”,似乎美國經濟很快就能恢復元氣。然而,與以往不同,本輪經濟衰退是由房地產泡沫破滅引起的。奧巴馬的此番言論非常不切實際。
房地產泡沫引發了施工熱,進而拉動了需求,其增幅相當于GDP的2%到3%。此外,泡沫還導致了嚴重的過度開發。
受其影響,美國房產凈值虛增8萬億美元。隨著存款利率下降到接近為零,這筆曇花一現的財富催生了巨大的消費熱潮。
泡沫破滅后,住宅類房地產業與巔峰時期相比,每年萎縮6000億美元,大約相當于GDP的4%。財富蒸發導致消費回歸正常水平,使得美國經濟年均需求量又減少了5000億至6000億美元。
同時,規模較小的非住宅類房地產業泡沫也已經破滅,再加上聯邦和地方政府為了應對稅收減少而削減支出,社會總需求又下降了大約2000億美元。
這意味著由于泡沫破滅,美國總需求每年共減少1.4萬億美元。2009年和2010年是經濟刺激方案的鼎盛時期,當時政府每年通過減稅和提高政府支出投入3000億美元,使總需求的降幅減少四分之一。但是,到了2011年,由于政府大幅削減刺激方案,它對于經濟的促進作用也隨之銳減。
長期來看,市場自身能夠恢復需求,但是在此過程中必須讓美元貶值,從而減少貿易赤字。然而,現在美國的貿易伙伴都不急于提高與美元的貨幣兌換比率,因此美國的經濟疲軟注定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鑒于美國當前的政治僵局,政府實施經濟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十分渺茫。無論如何,奧巴馬首先應當設計出提振經濟的相關方案,可是他并沒有這樣做。這就意味著今后數年美國經濟注定還會繼續疲軟下去,可是,只有經濟形勢好轉,奧巴馬才有望連任。
作者系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CEPR)聯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