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鯨吞AMC后萬達將成全球最大院線運營商。
美國第二大院線AMC影院公司由于自身經營不善、負債率較高,日前與萬達集團簽署并購協議,此協議又一次令人發出“蛇吞象”的感嘆。由此,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稱要震驚世界的跨國并購一事終于塵埃落定。
但分析人士認為,對于正處于高速擴張期的大連萬達來說,此舉將使其背負沉重的資金壓力。
飛速擴張
5月21日,萬達集團和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國AMC影院公司簽署并購協議。總交易額26億美元,包括購買公司100%股權和承擔債務兩部分。此外,萬達還將投入不超過5億美元的運營資金,總共將為此次交易支付31億美元。該收購完成后,萬達集團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
從兩家院線的實力來看:論影院數,萬達86家,AMC350家;論屏幕數量,萬達730塊,AMC5050塊;2011年的票房收入,萬達17.8億元人民幣,AMC達25億美元。因此,無論從那個角度看,二者都不在同一個數量級別上,到底是什么原因讓AMC這頭大象臣服呢?
大連萬達集團創立于1988年,產業覆蓋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旅游投資、文化產業和連鎖百貨五大領域,從2005年開始大規模投資文化產業。美國AMC影院公司為世界排名第二的院線集團,其擁有的影院主要集中在北美大型城市中心地帶,擁有北美票房最多的前50家影院中的23家,是全球最大的IMAX和3D屏幕運營公司。
萬達集團公布的資料稱,收購AMC公司后,該集團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簽約儀式上表示,“萬達集團還將對歐美等國大型院線進行并購,目標是到2020年,占據全球電影市場約20%的市場份額。”
萬達擴張的速度可謂驚人。
公開資料顯示,萬達院線是亞洲排名第一的院線,其中I銀幕47塊,占有全國15%的票房。公司計劃到2015年開業200家影院,擁有銀幕2000塊。照此速度,今年可能還將新建34家影城、370塊銀幕,是2011年的兩倍以上。
有業內人士指出,“院線海外收購成功的案例幾乎沒有,萬達能在收購AMC后有何作為還有待觀看。國內的擴張模式也不一定適用于國外,如此快速擴張,萬達能否吃得消是個大問題。”
讓人擔憂的是,近幾年北美院線票房收入持續低迷。2011年,北美院線有12.8億人次走進電影院進行觀影,較2010年下降了4%,這是北美院線16年以來的最低數據。
而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認為,盡管當前北美票房出現下滑,但是院線市場長期的發展潛力仍在,也正因為其企業規模大,資金運營的風險性也隨之提高。從另一方面來看,收購AMC對于萬達院線的海外拓展戰略將是關鍵的一步,能夠加速其全球化的市場布局。
資金壓力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AMC面臨不小的考驗,2011年第四季度虧損達7300萬美元,2011年全年虧損8270萬美元。而目前美國電影院線市場已進入“微利時代”,因此AMC未來能否脫困,還難有定論。
英國歐典(odeon)院線大倫敦地區經理杰夫?沃德介紹,目前,美國電影市場觀影人數呈下降趨勢,影院為確保利潤,只能采取提高票價的手段。但這一方式卻會進一步影響觀影人數。另外,隨著各類新型數字平臺的出現,比如蘋果的apple tv,也會進一步影響觀影人數。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AMC在未來短時間內扭虧,仍面臨不小的壓力。
對此,萬達高層在評估后認為,AMC虧損并非因其管理層能力或者運營水平有問題,主要是負債率太高。
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國華在微博說:“虧損是歷史和財務結構問題。不存在萬達院線有無能力管理問題。”
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則表示,萬達院線的此次收購案關鍵是在整合階段,由于存在文化、運營模式、環境等因素的差別,整合難度較大,但是由于雙方企業經營管理的綜合水平較高,也并非無法企及。
王健林在發布會上透露,萬達集團正在認真評估、研究萬達院線和AMC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并不排除待萬達院線上市后,在萬達院線具備資金實力及相應管理水平、符合國內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擇機將AMC公司股權資產注入萬達院線,當然,也不排除雙方繼續保持既有經營區域和管理體系不變,各自獨立經營。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萬達集團此次并購使用銀行并購貸款,資金成本約在7%~8%左右,以200億元50%的上限計算,單是每年的利息支出就將高達7億~8億元左右。對于目前正在高速擴張,在包括酒店、商業地產等各條戰線頻頻出擊的萬達集團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包袱,但即將成為萬達資產的AMC,也可能成為萬達集團的另一個大包袱。
據悉,萬達電影院線正在申請IPO。據了解,目前電影院線在A股市場中還沒有一個真正的上市公司,如果萬達院線上市成功,這種狀態被打破。
投資盲區
值得注意的是,萬達集團并沒有對于并購AMC以及后續的31億美元運營資金來源做出任何說明。長期以來,業界對萬達依靠住宅銷售資金反哺持有物業以及物業抵押貸款的高速擴張模式爭議不斷。
有媒體報道,2008年末,萬達集團的總資產為400億元,年銷售額300億元,然而到2011年末,其資產總額已經急速膨脹到了2200億元,年收入為1051億元。也就是說,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萬達集團的總資產就已經膨脹了450%。盡管沒有上市,但2011年王健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萬達現在任何時間賬面現金都有幾百億,今年光是商業地產一個公司的銷售估計就在1000億上下,毛利百分之三四十。”
實際上,除了并購貸款和自有資金外,萬達集團在200億資金的來源上,并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來自證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在目前處于審核進程的擬上市公司名單當中,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和萬達電影院線赫然在列,前者在初審中,后者則在落實反饋意見中。然而,業內普遍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未見放松,房企IPO的重啟也遙遙無期,短時間內通過上市籌集資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據證監會最新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擬在深交所上市的萬達電影院線和廣州金逸影視傳媒均處于“落實反饋意見中”。其他院線公司如聯合院線有限公司、廣東大地院線有限公司也在籌劃上市中。有分析人士擔憂地表示,目前影院建設投資過熱,銀幕增速遠超票房增速,定價機制混亂致票價虛高。院線公司扎堆IPO,影院建設有投資過熱之嫌。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亞男認為,此次并購主體為萬達,而非萬達院線,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此次并購性質定義為商業地產,而非完全服務于萬達院線影視產業的海外院線拓展。據悉,萬達院線已在上市準備階段,如果以其為主體去并購,需提交相應的補充材料,或將影響其上市進程,而從并購金額角度來看,萬達院線似乎難以承擔重任。
但不管收購能否成功,萬達此次出海,無疑是其院線海外拓展的一次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