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熟悉我們的朋友都說,我很黏姜山。回到武漢的時候,他會和老朋友一起打牌,我都乖乖地跟著他。他打牌我看著,看一會兒不想看了,就在沙發上躺著看書,看著看著,就那么睡著了。偶爾他打通宵,我也陪他通宵。朋友們都笑我好像是他養的一只貓。
不管是逛街還是看電影、吃飯,我都希望他能陪著我。但跟大部分男士一樣,姜山特別不愛逛街。我們為逛街的事鬧過好多次,后來還是我妥協。我想,習慣了也許就好了吧。和他在一起時間長了,也慢慢習慣了這種相處的方式。剛開始我跟他撒撒嬌都管用,現在跟他發脾氣也不太管用了。
國家隊原來請過一位有名的心理老師,是幫助運動員做心理建設,她叫徐浩淵,留著一個類似櫻桃小丸子的發型。她曾經問過我:“你會在姜山面前哭嗎?”我說:“以前有,但現在已經不哭了。”她問:“為什么?”我說:“覺得沒有哭的必要。”她問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我說:“我覺得哭是一種幼稚的表現,我現在足夠堅強,應該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她說:“這證明你越來越不信任姜山,所以才不愿意在他面前表現出你脆弱的一面。”
我自己倒不這么想。人和人的相處模式并沒有一定的成規,兩個人在一起待的時間久了,自然會合作出一種模式。我是覺得自己就算哭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姜山教給我一件事情,就是在婚姻中兩人都要保持一點獨立的空間。有時他心里有事,忽然不怎么說話了,我也不會追著他問,讓他自己消化,等他把事情辦妥當了,自然會來向我匯報。姜山什么事情都不瞞我。
婚姻就是指間沙,抓得太緊,只會流失。夫妻之間應該有起碼的信任和尊重。
對我而言,姜山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他在我的生命里扮演著許多角色:場上是教練和陪練,體能訓練時是監工,生活中是丈夫和保姆,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像長輩一樣地開導我,有時候又像兄長一樣在一起討論問題。偶爾還要客串一下廚師或者保健醫生。他比我聰明,比我通曉事理,當我遇到煩惱時,他是我唯一能夠放下顧忌傾訴心事的人,他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
十幾年走過來,我們從情侶慢慢轉化成了老夫老妻的感覺,那種親情既平淡又刻骨銘心。當對方在身邊時,我們沒有特別的感覺,偶爾分開,大家都會覺得心里空空蕩蕩,少了點什么似的。我對此感受尤其深刻——有一次,我睡覺做夢,夢到我和姜山在路上走著走著,他忽然不認識我了。我怎么叫他都沒反應,把我急得不得了。驚醒后我就對著姜山一頓猛掐,他的表情特別無辜,問清原委以后,嘆了口氣,乖乖地挨打。
我曾對姜山說:“我總感覺你和我爸爸很像。”他覺得不可思議。我解釋給他聽:“不是年齡,就是性格和思維方式吧,還有給我的感覺……”
(摘自《獨自上場》)(責編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