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鵬
本周三A股市場出現大跌。究其原因,既有兩會結束等消息面的誘因,也有市場自身技術壓力的因素。這次大跌并未像往常那樣對外盤產生影響,所以在筆者看來,這次的調整更多的是年初至今不斷積累的獲利盤上演了一次集中出逃。
在兩會記者會上,溫總理關于“國內的房產價格遠遠沒有調整到合理位置”的表態,的確成為空方打壓股指的一個主要理由。房地產板塊以及水泥、建材等相關板塊成為做空的對象,也正是地產相關板塊的率先下跌,導致場內出現恐慌性拋盤。
從技術面來看,壓力顯而易見。年初以來,多頭步步為營,大盤自年初反彈以來鮮有像樣的調整。但在上證指數有了15%左右的漲幅,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有了30%左右的漲幅,一批個股已有翻番表現的情況下,獲利盤成為空頭的主要力量。面臨大盤上漲兩個多月以來獲利盤的壓力和上證2400點上方的解套盤壓力以及2500點的心理壓力,指數想要輕而易舉地一攻而上,確實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始于年初的反彈,從資金面觀察,它是一波存量資金推動的行情。我們可以從目前新發股票型基金的規模中可見一斑。目前發行的基金規模大多在10億份以下。而老基金則鮮有人繼續認購。從以往經驗來看,存量資金的行情力度不會太大。
另外本輪反彈行情啟動的源動力無疑是流動性和政策面的放松預期,而隨著行情的演進和時間的推移,房地產、汽車銷量的回升以及部分化工品的漲價,配合宏觀層面PMI的連續回升點燃了市場對于經濟見底的預期,從而推動反彈不斷深化。然而,2月份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增長“三駕馬車”的表現均乏善可陳。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低于市場預期以及歷史季節性變動,反映工業生產繼續放緩,經濟增長勢頭偏弱;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大幅低于預期及去年12月水平,顯示國內消費需求有加速回落趨勢;2月314.9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更是創下近10年來最大單月逆差,反映出口疲軟。經濟見底回升的樂觀預期終被“證偽”,本周市場的下跌也是投資者對于經濟數據的失望情緒的表現。
經過周內的大跌,市場的短期技術形態已明顯走壞。K線組合來看,一根大陰線將近兩周以來的良好盤整格局徹底攪亂,短線形成了三重頂的技術形態,而且已經向下破位,所有的技術支撐在這根大陰線面前變得毫無抵抗。前期股指上行依托的短期均線系統已被基本擊穿,雖然上證30日線2389點起到了暫時的支撐作用,但估計真正重要的支撐應是半年線2364點附近。從中線角度觀察,后期這一位置多方還有一搏,這也是今年春季行情多方的最后防線。
在投資策略上,后期應控制倉位,密切關注60日均線的得失。從熱點板塊來看,2月以來的高送轉行情已演繹得風生水起,高送轉題材股頻頻成為當前大牛股的聚集之地。據統計,2月以來兩市累計漲幅高達50%以上的27只個股中,就有12只帶有高送轉“光環”,如川潤股份就以161.61%的大漲幅奪取兩市漲幅榜的“榜眼”位置。選擇高送轉概念股的原則:股價就低不就高,盤子就小不就大,股權登記就近不就遠。
后期要密切關注填權行情。填權的基礎在于業績增長,從這一標準出發,投資者在關注上述“三高”標準之外,還需關注另外“兩高”,即高成長性和高現金流。假設一家公司股票10送10除權后,如果希望不貼權,那么其業績增長至少不能夠低于30%;如果希望步入填權行情,那么其業績增長至少不能夠低于70%。另外,有股權激勵同時送轉除權的公司,填權概率相對較大。這主要還是行權價一般都接近市場價格甚至高于市場價格,管理層持股成本相對較高,有著較強的通過送股除權降低行權價格、增加股數的愿望。而除權之后由于股權激勵和市值管理的因素,這類公司出現填權的概率也相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