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電信企業重組和“全業務”競爭時代的開啟,使得電信市場結構面臨新一次的調整。由于電信重組前各家電信運營商發展不均衡,使得重組后三家電信運營商在通信基礎設施規模上的差異越發突出,由此帶來了基礎設施重復建設進而造成資源浪費、利用效率低下、建設成本過高等問題。本文運用古諾及共享博弈模型,對重組后的企業行為進行博弈分析,得出只有當博弈雙方在共享基礎設施的量上實現對等時,博弈均衡結果為雙方均共享。所以在重組初期階段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合作競爭理論中關聯聯盟這個組織形式。
【關鍵詞】合作競爭市場結構共享博弈
一、引言
2008年,我國對電信市場上的幾大運營商實施了戰略重組,從而形成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足鼎立的新格局。這種新格局對于引入公平競爭、提高電信運營商核心競爭能力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用。然而,重組前各家運營商發展不均衡,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使得重組后不能保證三家運營商在通信基礎設施規模上的做到相對公平合理,由此帶來了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現象。為此,2008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緊急通知》,這則措辭嚴厲的通知要求三大運營商著手進行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工作,表明國家對電信基礎設施重復建設導致資源浪費現象的關注與擔憂。對于這一問題,我認為解決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合作競爭理論中關聯聯盟這個組織形式。
二、文獻綜述
關于競合理論,我們知道Adam Brandenburger和Barry Nalebuff在1996年共同出版《Co-opetition》一書,首次提出合作競爭戰略(Co-opetition Strategy)的概念。Hill(1995)考察了眾多企業后指出,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同時實施競爭與合作兩種行為。[1]]Bengtsso和Kock(2000)共同研究了企業網絡的合作競爭,認為競合就是兩家企業同時期既競爭又合作的行為。[2]Augustine(1997)認為,競合行為比單純的競爭或合作更有利于知識創新、技術進步以及經濟與市場的增長。[3]
合作性競爭強調為了競爭而學會必要的妥協與合作,在競爭中尋找一切合作機會,進而起到在合作過程中強化競爭的作用。面對這一新出現的理論,國內學者也有所研究。楊娟(2001)認為,合作競爭是高層次、雙贏的競爭。合作競爭已成為企業贏得競爭的新戰略。[4]魏江(2008)從競合理論出發研究了集群企業技術能力的問題。[5]敖芬芬等(2010)認為,競合關系在企業間或組織間產生了經濟價值,具有積極正面的效應。所以我們需要對競合關系進行有效管理,而合作性競爭最主要的組織形式是戰略聯盟。[6]
Dussauge et al.(2000)根據企業對聯盟的貢獻將企業間的戰略聯盟劃分為規模聯盟和關聯聯盟兩個種類。其中規模聯盟中的成員是給聯盟提供相同資源,并在聯盟中從事同一價值鏈環節的活動。而關聯聯盟中的成員企業是給聯盟提供了異質化互補性的資源,并在聯盟中分別從事價值鏈的不同環節的活動。其中關聯聯盟實現了競爭者之間的資源、技能共享。① [7]
三、博弈分析
(一)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分布現狀
新一輪電信重組開啟的“三足鼎立”時代,使我國現階段的電信市場呈現出寡頭壟斷的特征,而三家運營商因自身實力與優勢的不同,在移動通信、固話通信、固網業務等不同市場,體現出不同的市場力量,因而使電信產業整體表現為非對稱的寡頭壟斷市場結構。
表1 2008年重組后三方實力比較
資料來源:由http://tech.qq.com/zt/2008/dxcz/網站整理所得
從表1可看出,重組后,在用戶規模上中國移動是一馬當先,這使得中國移動擁有了在3G時代的制勝基礎。中國電信一直以來都擁有較大規模的骨干網絡和龐大的固定電話用戶資源,這些構成了新電信在重組后的競爭優勢。相比而言,中國聯通除了擁有了目前最為成熟和經濟的、占全球3G網絡70%以上的WCDMA技術的運營權外,其他優勢并不明顯。
在重組后的三家運營商市場力量相對不均衡的情況下,其若仍堅持采取以前的產品同質化競爭路線,并把競爭戰略集中于持續激烈的價格戰,勢必會帶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的問題,尤其是對市場力量較弱的運營商而言更是如此。3G時代為運營商提供了一個參與全業務競爭的可能,在這種背景下同質化競爭與價格戰似乎已經不再適用于全業務的競爭,而發揮自身優勢的差異化競爭策略是未來我們值得思考和追尋的方向。
表2 2008年重組時三方移動基站數對比表
資料來源:《中國3G網絡建設如何解決重復投資問題》,網易科技
根據表2及相關報告分析,我國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分布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各電信運營商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規模差異較大,中國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規模遠遠大于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30.7>19+4);二是中國聯通建設運營GSM網擁有的11萬個基站,而其中CG網共建的基站就達8萬個,因此,就目前而言重組后的新聯通及新電信具備基礎設施共享的條件。下文我們將以此為基礎運用博弈論相關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二)古諾模型
為分析聯盟的影響,本文采用Cournot模型來分析。假設市場上存在兩個企業,企業1代表中國移動,企業2代表新中國聯通或新電信中的任意一家。同時假定企業1和企業2都拿到3G許可證,提供同質化的產品(3G服務),于是產量成為了兩企業的競爭變量q1和q2分別為企業1和企業2的產量。市場總產量為q=q1+q2.市場反需求函數p(q)=p(q1,q2),并且連續可微,p(q1,q2)<0.記為:p(q)=p(q1,q2)=a-b(q1+q2);a,b>0。成本函數:ci=diqi+kiqi;di,ki>0 i=1,2,di為單位可變成本,ki為單位平均不變成本。
由于我們之前分析過兩企業在基礎設施上存在差距,則假定ki 兩個企業同時選定產量qi,i=1,2,這構成一個完全信息的靜態博弈模型。根據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原理,求導可得企業1、企業2的均衡產量為: q■■=(a-d+k■-2k■)/3b q■■=(a-d+k■-2k■)/3b 由上面兩式可看出,企業1和企業2占有市場份額大小取決于k■的大小。由于k■ 此時可得兩企業利潤最大化產量為: q■■=(d2-2d1)+(k2-2k1)+a/3b q■■=(d1-2d2)+(k1-2k2)+a/3b 也可得到q■■>q■■這樣的結論。由此可知,重組后,由于各企業的成本差異特別是在基礎設施上的差異,使得重組后的競爭格局并未會發生較大的改變,這顯然與改革的初衷相背離,為此下文采用讓聯通和電信共享基礎設施的形式來分析此種形式的效果。 (三)共享博弈分析 這里本文部分采用了苑春薈,陳曦在《電信運營商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享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的博弈分析方法。[8] 首先定義一個模型。博弈的參與者集合:{企業1,企業2};每個參與者策略:每個企業基礎設施共享的策略只分為共享及不共享兩種{共享,不共享}。假設M表示企業1向企業2共享而提供的基礎設施的規模,N表示企業2向企業1共享提供的基礎設施的規模。同時假設每個企業由共享所獲得的收益為3部分:(1)共享自身基礎設施所獲得的收益,企業1所得用Ma表示,企業2所得用表示Nd;(2)共享其他企業基礎設施所獲得的收益,企業1用Nb表示,企業2用Me表示;(3)共享自身基礎設施帶來的負效益,企業1用Mc表示,企業2用Nf表示。
U表示企業由于基礎設施共享帶來的收益,每個參與者的收益函數定義如下:
企業1的收益函數:U1=Ma+Nb-Mc
企業2的收益函數:U2=Nd+Me-Nf
1.非對稱共享博弈分析:假定企業1的基礎設施大于企業2,但并不能對企業2的基礎設施完全替代,M>N。此時企業1從共享自身基礎設施所獲收益將會小于企業2從共享企業1的基礎設施所獲收益,即Ma 表3 共享博弈矩陣 由于(Mc 為彌補新聯通、新電信與新移動在基礎設施上的差距,此時采用合作競爭理論中的企業聯盟形式進行分析。我們知道重組后的新中國聯通由聯通GSM網和中國網通合并構成,中國網通由原小網通和北方電信合并成立,而并入中國電信的CDMA網由原中國聯通建設運營,新中國聯通與新中國電信在企業文化及人事關系上有著很深的淵源,且二者有事實上的基礎設施共享關系,在這里將新聯通及新電信視為企業聯盟進行分析。故假設企業1代表中國移動,企業2代表新中國聯通及新中國電信的聯盟。 在古諾模型中,此時企業1與企業2的基礎設施相當,即k1=k2,則根據企業利潤最大化可得:q■■=q■■=(a-d)/3b兩企業的市場份額相等。 2.對稱的共享博弈分析:此時M=N,Ma=Nd,Mc=Nf,Nb=Me。此種假設,雖然不符合實際情況,但在此為了分析聯通和電信由于在基礎設施上采取的關聯聯盟戰略從而達到增強競爭實力改變市場結構,并由此帶來企業行為的變化,故作此假設條件。 同時由于企業1與企業2所得收益大致相等,規模相同,因此,共享帶來的負效用可相互抵消,故可得出Ma>Mc,Nd>Nf。此時,納什均衡的結果為企業1共享,企業2也共享,即在雙方基礎設施條件相等的情況下,企業1和企業2均會選擇共享基礎設施,并且均能從中獲得收益。 四、結論及建議 第一,在電信業新一輪重組后,為了更好的實現國家三部委提出的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即:發放三張3G牌照,支持形成三家擁有全國性網絡資源、實力與規模相對接近、具有全業務經營能力和較強競爭力的市場競爭主體,電信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競爭架構得到完善。在重組初期,實力較弱的運營商采取合作性競爭方式是一種能較快達到目標市場結構的一種可行方式。這里的兩企業聯盟并不是對三企業競爭格局的否定,相反這種合作競爭視角下的戰略聯盟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維護良性競爭。因此,一旦在基礎設施上處于劣勢的兩家企業通過聯盟共享雙方基礎設施后達到與中國移動在基礎設施實力上的基本均衡后,良性競爭格局達成。此時有兩種結果,雙方聯盟范圍擴大并繼續采取聯盟形式,這時政府應予以干預;三家企業達成均衡后,聯盟雙方合作競爭聯盟動力消失,三家維持良性競爭格局,這時政府應采取不干預措施。 第二,3G網絡建設應遵循科學規劃及規范管理的原則。因為有了科學規劃只是奠定了一個可以良好發展的基礎,但能否付諸實施,必須有基站管理方面的保證。這樣才能確保不會重復建設,有效促進基站共建。 第三,在吸取中國2G建設的教訓并借鑒國際3G建設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集約化建設的理念。各個運營商應靈活應用各種基站的先進技術,依托本身所擁有的基站資源,用已有的2G通信網絡來建設3G網絡,實現移動通信基站網絡資源共享;分攤建設成本,節約3G基站網絡建設的投資成本,最大限度的保護已有的投資,避免重復性建設的浪費,實現共贏的局面。 第四,要實現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全面共享,需要進一步引入相應的激勵機制。 注釋 ①此段Dussauge的關于聯盟的介紹,部分參見于楊蕙馨,馮文娜的《合作性競爭對市場結構的影響:基于全球汽車產業的經驗研究》一文中的論述。 參考文獻 [1]Hill,C. W. L. The Toyota Corporation in 1994 [A]. C. W. L. Hill & G. R. Jones. Strategic Management:An Integrated Approach[C]. Boston:Houghton Mifflin,1995. [2]Bengtsson,M,and Kock,S.coopetition in business networks: To cooprate and compete simultaneousl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0,29(4). [3]Augustine,A. Lado. Competition,Cooperation,and the Search for Economic Rents:A Syncretic Model Behavioral[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1). [4]楊娟.企業競爭新方式——合作競爭[J].理論探討,2001(1). [5]魏江,曹建萍,焦豪.基于競合理論的集群企業技術能力整合機理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6) . [6]敖芬芬,黃明珠.競合理論研究與展望[J].現代商貿工業,2011(8). [7]Dussauge,Pierre,Bernard Garrette,Will Mitchell. Asymmetric Performance:The Market Share Impact of Scale and Link Alliances in the Global Auto Industr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 [8]苑春薈,陳曦.電信運營商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享的博弈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9,(10). 作者簡介:王豪(1986-),男,湖北襄陽人,中國海洋大學2009級產業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