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楨
兩年前只身來到日本,轉眼已是2012。世界末日沒有到來,我的求學之路仍在繼續。兩年來,日本的方方面面都在變化,地震、換相、中日交流以及糾紛。然則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到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是越來越多了,幾乎在日本的任何一條街道上都有可能撞見中國人?!傲魧W”這個昔日在洋務派口中被稱為“國舉派遣”的稀罕事,如今已是非常普遍的“私舉求學”了。
漂洋過海,你準備好了嗎
很多人向我咨詢日本的具體情況,問我這個國家怎么樣,適合不適合留學。我的經驗是,留學前做好三項準備。
第一,生活獨立。來日本之前,我是一個依賴性非常強的人,在日本吃了無數的虧。衣、食、住、行,樣樣遇到難題。可能有人不相信,我買生活用品時,竟把高壓鍋當做電飯煲買回了家,非常“囧”。雖然你可以把留學當做培養獨立生活能力的鍛煉,但我保證這種鍛煉不是你真心想要的。
第二,經濟實力。不少同學抱有這樣的奢望:學費、生活費不夠怎么辦?那就打工去賺唄!日本不是時薪高嗎,日本政府不是幫助留學生嗎。但日本通常是4~6小時工作制,不像在中國每天要工作8小時,因此你每天打工的時間就比較短。同時,時薪雖高,但學費和生活費更高,有學生每周工作35小時(已經大大超過政府規定的28小時上限),也不一定能湊齊學費和生活費。何況一天工作時間太長,哪里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呢?
第三,語言基礎。有同學沒有任何日語基礎就漂洋過海來闖蕩,以為用英語這種國際語言走到哪里都不怕。事實上,日本人的英語發音是相當不標準的。有一個師兄在去銀行的途中迷了路,想用英語求助,后來發現“中國式英語”跟“日本英語”對話,簡直是雞同鴨講、牛頭不對馬嘴。在日本,當你不會說日語,一臉委屈地講英語時,日本人的臉會拉得比你還難看——他們害怕暴露自己蹩腳的英語。
如果以上三點你都具備了,那就隨我來了解日本這個濱島之國的風情吧。
特色美色,體驗風味日本
留學第一站,不談學習,只品美食。
作為“主菜”的日本料理自不用說,隨著中日飲食文化交流的發展,日本菜早已廣為國人所熟知,要在國內吃到日本菜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作為手頭不太寬裕的學生,日本小吃更經濟實惠,當然是我們的首選。
日本很有特色的一種糕點,叫做“和菜子”,比如近期熱門的動畫《冰菜》就是其中之一。它就是把水果冰鎮起來,然后用砂糖加以裝飾,外形好像各個酒店里飯后上的冰鎮果盤,但味道卻有日本特色。如其中的草餅,橢圓形,中間以豆沙和紅糖為餡,味道清淡,嚼起來像軟糖,果餡流入口中清涼可口。
“羊羹”也是日本的一大名產,很像中國的綠豆糕和紅豆糕,但是比這兩種更甜更膩。羊羹外表光滑細致,摸起來軟軟的,像冬天的魚子凍。不喜歡吃甜食的人,第一次吃羊羹一般很難入口,因為它太甜了,就像在喝蜂蜜。炎炎夏日,羊羹配上日式抹茶,味道絕美。抹茶微苦的味道中和了甜得發膩的糖味,一種懷舊的感覺從味蕾傳遞到全身,所謂“憶苦思甜”大概就是這么回事吧。
日本的特色點心還有“團子”“雪餅”“仙貝”,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美食。其實,在日本的每座城市,都有幾種屬于“名物”的點心。我國著名作家劉心武寫過一篇《楓葉饅頭》,就是說京都名產楓葉饅頭的。留學日本,這些都是不容錯過的哦。
動畫王國,精彩并偏執著
日本是動畫大國。日本人對動畫的狂熱,可比伊斯蘭教徒們對真主安拉的崇拜。飛機上印的是動畫,街頭巷尾張貼也是動畫,人們口中談論的還是動畫。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一樣可以把動畫的巨幅海報掛到新宿、池袋、秋葉原等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一樣每個季度都有數十部新動畫在電視上播映。動畫是這個國家的精彩裝飾,讓大家在緊張的學習、工作外,留有一個想象的美好世界。
營造這種精彩的,是日本人對質量的苛求。我回答過一些想留學的孩子的咨詢,其中大多是想來日本學動畫。我常常潑他們冷水,讓他們最好放棄,因為做動畫很累。剛入門時很吃力,線畫得歪歪扭扭,甚至有很多地方要去描,描出來的線粗細又不均勻,有時候線條畫得很好,卻把結構畫錯了;好不容易畫好了結構,動作又錯了:等到這一些都畫好了,時間又耽誤了。那些職業動畫師,根本沒有時間想這些要求,都是通過長期訓練達到的熟練境界。
就是在這非?!安蝗说馈钡囊笙?,日本的動畫越做越輝煌。如果國人做動畫,能有這樣偏執的追求,我們能看到的也就不再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了。
嚴謹教學,從分垃圾開始
大學里的第一課,是“垃圾分類”。因為日本人非常注重環境保護,環保意識滲透到每個日本人的血液中,成為民族素質的精神象征,由此,環境保護也成了我們的公共課之一。
日本在垃圾分類上非常嚴謹,除一般的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還要分資源性垃圾和非資源性垃圾,資源性垃圾又要細分為塑料、紙張、衣服、聽裝飲料瓶、玻璃飲料瓶等。在我們看來如此麻煩的事情,日本人卻樂此不疲。喝完了一瓶可樂后,他們會仔細地洗干凈飲料瓶,然后小心翼翼地揭下外面的塑料包裝,把它扔到可回收的塑料垃圾袋中。瓶蓋屬于不可燃垃圾,而瓶子本身則要放入專門的塑料瓶回收箱。當然,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和考核的內容。相信沒有幾個留學生不會為此感到抓狂。
好在學校讓我們學習這門課程的真正目的也不在于考試,而是要我們在生活中實際操作,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雖然嚴謹,但很實用、有價值,不應試。比如每一類垃圾有相應的垃圾袋出售。而超市售出的每一件商品的外包裝上都會注明此包裝屬于哪種可回收資源。在生活中養成習慣,看似繁瑣的垃圾分類也得心應手了。
錢鍾書先生有個比喻,出國留學就像出疹子,不出不成,但出一次也就夠了。當你學成歸國時,回想曾一同經歷甘苦的同學,回想那些消磨在洗碗池邊、機器邊的日子,那些青春,那些感動,那些喜悅和悲傷,會像出過的疹子,即便好了也會長久留下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