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是我國著名的老區,是“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的故鄉,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全國13個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
汕尾也是廣東省最年輕的地級市之一。
正因為此, 1988年汕尾成為地級市以后,幾乎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在一段時間里,汕尾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很多指標,在全省地級市中都排在末尾或幾近末尾。那時的汕尾,給人們留下不少“負面新聞”。
正因為此,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也特別關心汕尾的發展。2008年以來,省委書記汪洋先后多次到汕尾市視察、調研,和當地的干部群眾一道共商汕尾的發展大計。汕尾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也不負重托,面對外界的質疑,鍥而不舍地率領全市的干部群眾,發揚革命老區人民的光榮傳統,堅持和弘揚“敢為人先、開放兼容、務實誠信、團結敬業”的新時期汕尾人精神,緊緊地把握轉型升級的發展機遇,采取跨越式發展的科學措施,還特別制定和實施了“砍掉落后尾巴”的行動綱要,充分發揮汕尾海岸線長、資源豐富、區位優越等多種優勢,為實現“汕尾不當尾”付出艱辛努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09年,汕尾市一舉結束了人均GDP、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指標在廣東省地級市系列中一直排在倒數第一的歷史,國地兩稅、居民收入、工業用電量、高中入學率多項指標的增幅,居全省首位。而且,同年,汕尾還被評為全國十大“最受喜愛的休閑城市”,2010年上榜“中國最具魅力城市”。2011年,汕尾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達標,實現了教育“砍尾”。
今年,汕尾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若能成功“砍尾”,到時,汕尾市的全部經濟指標都可以實現“砍尾”了。
汕尾迎頭趕上了。汕尾已由原來的一個漁港小鎮,發展成為具有近30萬人口規模的美麗濱海城市。隨著陸續規劃建設廈深高鐵、深圳沿海高速公路、潮莞高速公路,汕尾也從邊緣地帶變身為“粵東通向珠三角的橋頭堡”、“東岸十市通衢”。1988年汕尾建立地級市時,時任廣東省省長的葉選平,對汕尾寄予熱切的期盼,特意為汕尾市題字:“粵東新星——汕尾”。如今,這個期盼,正成為現實,這顆粵東新星正冉冉地升起。
在這期刊物中,我們特地刊登了汕尾“這片紅土地正變成發展熱土”的《現代老區風采》報道。望廣大讀者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