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陸豐這塊紅色的土地,先后有周恩來、葉挺、徐向前、聶榮臻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戰斗過。周恩來與海陸豐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先后三次來到這里,指導海陸豐的革命斗爭。
1925年1月,廣州革命政府組織建國軍東征陳炯明,黃埔軍校學生編入東征軍的行列,2月26日陳炯明率部隊退出海豐,2月28日,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率領軍校學生到達海城。在這個時候,在海豐縣城東的橋東召開會議,成立中國共產黨海豐支部,周恩來參與了黨支部建立,在他的指導下,黨支部建立縣革命政府,維護革命秩序,實施革命法令。
9月,廣州國民政府再次舉行東征,周恩來任東征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主任,10月,東征軍占領海城,海豐縣城萬人空巷,夾道歡迎周恩來率領東征軍再次勝利回來。
1927年10月,南昌起義失敗后,一部分起義軍退到潮汕地區,流沙會議后,起義軍部分將領由汕頭市委書記楊石魂安排,分頭西渡香港。當時,周恩來染上了疾病,必須療養一段時間才能渡海去香港。
楊石魂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陸豐縣南塘區委書記黃秀文,黃秀文居住的那條村叫黃厝寮村,這個村三十多戶人家清一色的貧苦農民,全是可靠的革命群眾,是共產黨的一個秘密據點。
周恩來是晚上十點多鐘到黃厝寮村的,隨同一道來的還有葉挺、聶榮臻和楊石魂。黃秀文把周恩來安排在他父親的房子,那是村子最后面的一所屋子,背靠青山且有密林掩映,不容易暴露目標且便于向后山隱蔽,并且讓他的父親送飯打雜,照顧幾位中央領導。
當天晚上,風雨大作,隨后連續幾天風浪怒吼,周恩來受了風寒發起了高燒,一時半會兒是走不了了。病中的周恩來記掛著海陸豐的革命斗爭,高燒稍退一點,就馬上叫黃秀文找縣農民協會的負責干部,開座談會,周恩來強支病體一邊詢問海陸豐的農民運動和武裝斗爭情況,一邊深入淺出地講革命道理,分析形勢,展望未來。周恩來對黨團組織的發展情況非常重視,當聽到南塘區只有黨員100多人時,他指出要抓緊發展組織工作,保證黨的領導作用。
由于風大浪高,周恩來、葉挺、聶榮臻同志在黃厝寮村住了半個月,周恩來的病經過秘密醫治后,稍有好轉。
1927年10月的一天,風浪終于小了,渡海當天傍晚時分,黃秀文找來轎子讓患病的周恩來乘坐,晚上八九點鐘左右,周恩來一行彎過洲渚村,二十分鐘后到達碣石灣海邊,在幾塊巨大的礁石旁邊,停著兩條以篷作帆的小船,中國革命杰出的領導人周恩來同志,一代名將葉挺、聶榮臻,就在這里登上了闖海搶渡香港的小帆船,隨后在香港轉移,回到上海黨中央總部。
偉人的足跡隨小船遠去,而海陸豐人民追求翻身解放的斗爭沒有停止,海陸豐人民為革命立下的歷史功績,潮起潮落的沙沙聲中,鏤刻在碣石灣那塊巨大的石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