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羅定市的江女士,在參加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班、熟練掌握了電腦操作技能后,由原來的賓館服務員躍身成為時裝連鎖店店長,每天用電腦對連鎖店的進貨、銷售、人員等進行管理,月工資收入也從原來不足千元飆升到近3000元。與她同期參加培訓的不少學員,也在廣州、深圳等地找到了不錯的工作。
羅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林伯榮告訴筆者,在羅定,像江女士一樣受益于職業技能教育的各類勞動力不在少數。近年來,羅定市采取五個“十”的新舉措,深入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大力推動農村勞動力“有序化、技能化、規?;鞭D移就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截止到2011年底,羅定市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工作累計投入培訓經費超過1500萬元,共培訓各類勞動力10多萬人次,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9萬多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羅定籍在外務工經商創業人員達30多萬人,年勞務收入逾40億元。羅定市也因此先后獲得“全國勞務輸出示范縣”和“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范縣”等多項榮譽。
據林伯榮介紹,羅定創新五個“十”舉措具體是指:打造“十大鎮村就業服務工作示范平臺”、創建“十大創業培訓基地”、做好轉移就業“十個對接”、深入開展“十送”活動、破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十難”問題。
該市通過開展招聘會、信息發布等措施,將就業服務功能輻射延伸到每一個行政村,把就業服務工作做到農民家門口,帶動當地及附近鎮的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重點抓好電子元器件生產、建材行業、榃濱的肉桂生產加工、泗綸蒸籠生產等特色創業培訓基地的建設工作,整合社會力量辦學資源,因地制宜創出了一條“借力、借腦、借勢發展”的符合山區農村勞動力培訓的路子。另外,該市通過加強鎮(街)—村—企招聘對接、拓展網上招聘平臺對接、深化校企定向對接等方式,積極做好轉移就業工作;積極開展送宣傳、送資金、送信息、送崗位、送培訓、送技能、送精神食糧、送就業服務、送健康、送溫暖等服務活動。
為有效解決“技能提升難、接受培訓難、就近就業難”等十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問題,羅定市著力加快就業服務網絡建設,進一步強化現有的鎮、社、村勞務工作網絡功能,形成功能完備、信息充足、高效快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勞動力轉移組織網絡,為城鄉求職者提供信息、組織、培訓、中介等全方位服務,把服務功能延伸到社區、農村和農戶。僅今年1-4月,該市農村勞動力技能提升就達3120人,提供就業服務5萬多人次,協助企業招工3142人次,為1851多名勞動者維護合法權益,追回工資及經濟補償金103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