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游“火”不起來, 緣于古村旅游文化建設的挖掘乏力。如何使古村游“破繭成蝶”?筆者認為,應唱好“三部曲”,做好保護、開發和宣傳工作。
古村落是歷史遺產,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歷史不應在文明中消失,保護古村落刻不容緩。有關部門應盡快建立和完善法律和體制保障,確保古村落保護步入法制化軌道;并加大古村落修繕資金保障力度,盡快建立政府投資、鼓勵個人投資結合起來的修繕資金保障體系,政府要安排古村落保護經費預算,對重點名屋故居古街進行合理科學的修繕。
要保護古村落,就要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古村落。就拿雷州市邦塘村來說,筆者近幾年曾去過幾次。該村是中國十大古村之一,全村有一百余座古宅,堪稱古民居博物館。近年來,該村為了引客入村,花了成百萬元修路種樹整村容,新建了迎賓泉等一批觀光景點,還建了一個游泳池、開辟了幾個燒烤區,但旅游遲遲旺不起來,就是節假日也沒幾個游客,更沒有形成旅游市場。邦塘村旅游缺少人氣主要原因是開發力度不夠、旅游配置設施稀缺,缺乏休閑娛樂設施、旅游商品等。目前,游客來邦塘游以快餐式的傳統觀光游覽為主。筆者認為,應當以古村落特色為基本,創造性地開發豐富多樣的旅游項目,最大限度地為游客提供體驗參與的機會,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培養休閑度假為主的游客群以延長游客在古村停留時間。近年流行的“生態游”、“農家樂”等旅游項目很受歡迎,古村落的開發利用可以與之結合,如開發農業生產體驗等項目。同時應注重發掘當地相關的民風習俗,如農村的年例、婚嫁習俗、傳統手藝、風味小吃等等都可以在古村游中體現,讓民俗文化融入古村游,給古村游增添新鮮活力,同時讓旅游業豐厚的回報反哺民俗文化保護和傳承。此外,當地應把分散于不同鄉鎮的點狀分布的古村落串成線、連成片,形成古村落群,打造古村落文化旅游線路及影視、攝影、繪畫、文學等藝術創作基地。
旅游的硬件、軟件具備了,接下來的就是要做好宣傳推介工作。旅游等部門要下功夫開展宣傳促銷,通過各種媒介多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展示古村游魅力,展現當地文化深厚的底蘊,吸引國內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