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軍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壓力管道缺陷檢驗中敏感區域確定的基本原則,并對壓力管道的風險評估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中圖分類號:TB3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00
壓力管道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化工、石油,冶金,醫藥等各工業生產領域和在輸送危險液體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壓力管道如果出現泄漏或者斷裂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損失,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由于種種原因,例如管理不力,法規不完善,尤其是我國的科技水平還處于相當落后的水平,我國壓力管道普遍缺陷重重,存在著諸多的安全隱患,因此如何以最少的成本降低壓力管道缺陷帶來的風險,一直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本文就壓力管道缺陷檢驗的幾種主要方法和敏感區域的確定進行簡要的分析介紹,并對壓力管道的風險評估進行初步的探討。
1 缺陷檢驗
壓力管道的安全關鍵在于敏感區域的確定,而壓力管道的各種技術文件,存儲或流通流體的性質與危害性,歷史經驗的積累,這些都是我們確定敏感區域需要考慮的因素。只有對敏感區域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對壓力管道的缺陷檢驗做到有的放矢。
1.1 宏觀缺陷檢查
在線檢驗一般從發生事故可能性比較大的位置,或造成后果比較嚴重的部位進行檢驗,在管道在運行傳送流體的情況下,觀察管道是否有泄漏的情況;絕熱層是否有磨損或者掉落的情況;檢查管道防腐層是否有破損的現象;是我們進行宏觀缺陷檢查的重點。
在實際檢驗工作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檢查:管道有沒有彎曲變形,閥門、法蘭,支吊架等基礎設施是否有不妥當的地方,對腐蝕、泄漏的部位進行標注,并將結果記錄在單線圖上,以方便后續檢驗工作的開展和檢驗審核。
1.2 厚度缺陷檢驗
厚度缺陷檢驗是通過對壁厚的測試,發現可能存在缺陷的部位,確定敏感區域。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是對于易受沖刷的部位、有明顯腐蝕老化的部位、可能積液的部位、管徑明顯發生變化的部位等,以抽查的方式進行定點壁厚測試,如果發現異常點,應在異常點附近進行檢驗,確定異常部位的大小;特別要注意的是,測定的點數要滿足檢驗判斷準則的需要,
1.3 表面缺陷監測
表面缺陷監測一般是采用磁粉檢測或滲透檢測方法,對敏感區域的表面和近表面進行檢驗。通常情況下,應對以下敏感區域進行表面缺陷監測:宏觀檢查中發現裂紋的部位、焊縫咬邊部位、焊縫修磨部位、絕熱層破損的部位、應力集中的部位、腐蝕環境中的管道等。
1.4 內部缺陷監測
內部缺陷檢測主要是采用超聲波或射線的方法對敏感區域進行檢測,以確定其內部是否存在危險性缺陷。檢測的敏感區域主要是焊接接頭和使用中發生泄漏的部位,支吊架損壞的部位等。
總之,在缺陷檢驗過程中,應嚴格按上述原則確定檢驗的敏感區域,采用合適的檢驗檢測方法,確定管道的安全狀況,以便以后的檢驗維護。
2風險評估
根據多年來的事故原因統計表明,大部分的經濟損失只有少部分是因為使用高風險設備引起的,因此對所有的設備都進行一般性檢驗,檢驗的成本將會大大增加。但如果對在用的壓力管道不進行一般的常規檢驗,而是對管道進行風險評估,綜合考慮管道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發生事故后造成的損失程度,將壓力管道的的風險劃分等級,合理的安排高風險管道和低風險管道的檢驗和維修投入,在確保管道的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以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成果。
RBI分析方法就是我們想要使用的方法,因為采用RBI方法能使檢驗管道的費用合理分配,直接降低檢驗管道的費用,能對管道的風險進行排序,使我們對高風險管道進行重點檢驗,從而大大降低壓力管道的風險,給人們的生命財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重要保障,所以下面對RBI方法在管道風險評估方面做簡單的探討。
RBI分析方法有三種: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這三種分析方法在管道風險分析方面都有著各自的特點,現介紹如下:
2.1 定性分析
定性的方法雖然簡單,便于應用,用來對壓力管道出現風險的可能性和造成后果的嚴重性進行評定并用風險矩陣表示風險,但它所產生的結論是比較保守的理論。定性分析可以在壓力管道風險顯示方面比在風險評估方面發揮更大的,所以我們一般將其用作風險顯示的手段。它能夠迅速的將壓力管道的風險等級進行排隊,為我們進一步做風險分析提供方便。
2.2 半定量分析
半定量RBI評估較定性分析考慮的因素多一些,但需要的壓力管道的相關數據也不多,其壓力管道的數據采集和風險后果計算是對管道分類進行簡化計算,而不是對管道的流量進行詳細計算,評價的成本較低。半定量方法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得到壓力管道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嚴重性,例如,問答、選擇、估算。半定量分析方法同樣也可以采用風險矩陣的方式表示壓力管道可能出現的風險,對于風險評估的精度要求能滿足,所以半定量方法得到許多國家的青睞并欲與發展。
2.3 定量分析
對壓力管道定量RBI評估方法考慮的因素最多,所需要的基礎數據也最多,如壓力管道的工藝流程數據,歷年維修檢修記錄,設計資料等,從而獲得最準確的評估結果。定量方法可以根據壓力管道的類型從通用事故頻率數據庫中得出所預計的破壞規模的通用事故頻率;可以根據管道的實際情況,確定管道的各種因子,然后根據公式求出壓力管道實際事故的頻率、事故的后果、壓力管道風險。定量RBI評估在這三種風險評估分析技術里是最科學合理的,也是未來壓力管道風險評估的技術發展趨勢,但因為其繁雜的先期準備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
由上可以看出RBI的壓力管道檢驗技術是風險評估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經過風險評估后,我們可以把檢驗重點放在高風險的壓力管道上,也可以適當的對低風險管道進行檢驗,從而在保證管道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成本。RBI技術對壓力管道評價的安全性、經濟性以及潛在的失效風險作了全面的考慮,它首先對壓力管道的風險進行有效排序,然后在風險可接受準則可接受的范圍內確定高風險壓力管道,并且利用風險驅動因素得出具有針對性的檢驗策略。RBI技術相比于傳統的檢驗方法,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如:提高壓力管道的安全、可靠、有效性,減少成本,縮短檢修時間,延長檢修周期。
3結語
我國在管道缺陷檢驗和風險評估方面雖然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這就需要我們在原有成績上繼續努力,學習先進的檢驗手段和風險評估方法,爭取以最少的成本保證壓力管道的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 劉展,王智平.俞樹榮,等.RBI在壓力管道風險管理中的應用[C].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院,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2005中國第二屆城市與工業安全國際會議論文集.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281-285.
[2] 孫月珍, 蘭俊平. 化工壓力管道應定期檢驗[J]. 天津化工, 2008.7.
[3] 陳鋼, 陶雪榮, 左尚志. 在役工業壓力管道缺陷檢測與安全評估關鍵技術研究進展-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研究成果簡介. 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