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承文 祁貞明
摘要:祈漫塔格地區是由亞洲構造板塊和特提斯構造板塊相互連接結合而成,其地質條件優越。多次強烈的地質變化使得該地區的地理結構尤為特殊。地質的變化為多元化、多數量的礦產資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滿足人們的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本文基于對青海祈漫塔格地區地質條件進行了分析,并證明該地區的礦產資源的豐富,擁有巨大的找礦潛力。
中圖分類號:P61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00
祈漫塔格地區擁有種類繁多,以及數量巨大的礦產資源,其中以鐵的含量最為突出。由于祈漫塔格地區曾受到多次巖漿活動引起的地質構造的改變,因此導致不同種類的礦產資源分布在不同的地質環境之中。例如:鐵金屬主要是分布在阿爾金斷裂帶和昆南蛇綠構造的混雜帶中,并在裂陷的環境中也有鐵金屬的產生。
1鐵多金屬礦產基本情況
1.1鐵多金屬礦產的類型及其分布區域
鐵多金屬礦產主要可以從兩大礦床中進行提取:夕卡巖型和火山沉積型。夕卡巖型主要分布在阿南地帶、昆北地帶,以及昆中地帶。其中夕卡巖型礦床的礦床點主要有三個,它們分別是里維齊明鐵礦床和五一河鐵(錫)礦床、尕林格鐵礦床和野馬泉鐵礦、肯德可克鐵礦床和群力鐵礦床,其中里維齊明鐵礦床點只出產鐵礦產。五一河鐵礦床主要出產錫礦,除此之外,和尕林格鐵礦床和野馬泉鐵礦、肯德可克鐵礦床這些礦床點一樣,也出產fn,sn,co,ph等礦產。群力鐵礦床點主要出產鐵礦石,同時還能夠出產Au,Ag,Cu,Fe等礦產。
1.2里維齊明鐵礦床點
里維齊明礦床點主要被開發于夕卡巖型礦床,該地區的地層是由多種巖石類型所構成的變質巖,根據測試結果表明,黑云母片巖的磁化率均值是40,大理巖的磁化率均值是50,含磁鐵礦褐鐵礦的磁化率均值是550,眼球狀二云母花崗片麻巖的磁化率均值是20,角閃花崗片麻巖的磁化率均值是38。由這些數據可知,里維齊明礦床點擁有蘊含著豐富的鐵礦資源和隱鐵礦資源,該地區鐵多礦產開采潛力巨大。
礦區內共圈定出不同規模的鐵多金屬礦體7條,均為隱伏礦體,總體看來,7條鐵多金屬礦體分上、中、下三條礦帶。深部的礦帶靠近巖體,中部礦帶距巖體之上30-40m,上部礦帶距巖體之上110-140m。礦體的賦礦圍巖以矽卡巖為主,而矽卡巖為以層間滲濾交代作用為主并受構造裂隙控制的復合型成因,從而使得這些礦體多順地層產出,局部地段也有與地層斜交、在構造裂隙中賦存的現象。
1.3迪木那里克鐵礦床點
根據青海地質勘探局的勘探調查結果表明,該地區含有1.03億的鐵礦產資源,被認定為大型鐵礦。主要以出產鐵礦石為主,該地區的礦石結構主要是由磁鐵礦型和石英磁鐵礦組成。鐵砂巖、鐵石英巖的含量比較少,分別分布在礦床的邊部和中間地帶。該礦床礦石的顏色均為灰黑色,磁鐵礦的寬度為1-5鋤,最大不會超過20鋤。該礦床還生產銅鎳,鎢錫,銅等金屬,這些金屬與鐵礦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它們所處于的礦床是相互連接的,由于該地特殊的地理特征,這些金屬有可能相互浸入,形成特殊的主要金屬和伴生金屬。如:在該礦點鐵礦石周圍還有銅等伴生金屬。礦體中主要礦石礦物為方鉛礦、閃鋅礦、磁鐵礦、黃銅礦和磁黃鐵礦,脈石礦物以透輝石、綠泥石、綠簾石、石榴石、黑柱石、石英和方解石為主,礦石礦物多呈半自形——他形中粗粒結構,一般呈稀疏到稠密浸染狀構造,相對較貧礦石呈星點狀構造;礦石類型以磁鐵礦礦石、黃銅礦磁黃鐵礦礦石、方鉛閃鋅礦礦石為主,各礦石類型具分帶性特征,由深到淺為黃銅礦磁黃鐵礦礦石——方鉛閃鋅礦為主的多金屬礦石——磁鐵礦為主的多金屬礦石。該礦體形態呈似層狀、豆瓣狀,西淺東深,在傾向及走向上均具分支復合、澎大收縮之特征。
2鐵多金屬礦的找礦潛力
首先,祈漫塔格地區地質結構特殊,鐵多礦產資源豐富。由于祈漫塔格地區地處特殊的地理位置,與較多地質活動劇烈的板塊毗陵,因此該地地質運動非常頻繁,如:巖漿活動劇烈、地質疊加和斷裂發育等活動,而這些活動又為該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奠定了基礎。鐵多金屬礦石主要是產生于裂陷的環境中,而該地由于地理結構的變化,裂陷地形較多,所以鐵多礦產資源是該地最為主要的礦產資源。
其次,地處西南地區,且形成時間早,發現時間晚,礦物儲存量豐富。祈漫塔格地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活動的多變性,以及環境地勢原因,該地區經濟發展較慢,需求較少,對于礦物質的要求較低,并且勘探技術落后,導致礦物勘探率低。所以該地區的礦產資源保持完整,并且有著逐漸增加的趨勢。
最后,國家的重視和當地政府的貫徹實施。隨著西部大開發的貫徹實施以來,青海祈漫塔格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國家也加強了對該區域內礦產的勘探、開采的重視,給予了該區科技、政策和財力等方面的支持。 因此,青海省各級政府抓住機遇,積極配合國家地質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的實施,加大地質勘查資金投入,盡快實現找礦突破是該地區政府必須堅持的方針之一。
3如何對該地區鐵多金屬礦產資源進行合理化的開采
3.1結合過去的經驗,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勘探之路
結合我們已有的勘探經驗,以及配合資源的實際情況對于該地區的勘探方法進行預測,從整體的基礎上劃出一小部分作為實驗田進行實驗和研究,同時這也是為合理、科學、適宜的勘探之路奠定了基礎。
3.2科技和科技型人才的引進
國家對該區域礦產勘探的重視,不斷增加了該地區的財力和物力投入。作為地方政府,也需要更加需要注重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如:可以從大學校園里開設相對應的專業。
3.3財力的投入
國家投入財力,使該地區的經濟得到發展,通過加大該地區每年的財政收入,來為礦產勘探的發展做好經濟上的準備。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對祈漫塔格地區地質情況的分析與當地經濟水平的初步了解,可以得知該地區的礦產資源豐富、并且儲存量很多、保存也非常的完整。另外,從國家對當地礦產的重視程度,以及當地政府為響應國家政策所進行的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程度上來看,該地區的礦產勘探一定會走出一條合理且科學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劉云華,莫宣學,張雪亭,許國武;東昆侖野馬泉地區矽卡巖礦床地質特征及控礦條件[J];華南地質與礦產;2005年03期.
[2] 朱創業;成礦系統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3] 王銀宏;礦產資源潛力定量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