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中
中國已與朝鮮簽訂了有50年使用權的羅先特別市的開發協議,負責鐵路、公路和碼頭建設項目,投資約30億美元。對朝鮮而言,國土小,人口只幾千萬,對中國開放,足夠它應付、學習和借鑒的了。我們不能要求朝鮮和我們中國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和出發點一模一樣,朝鮮客觀上渴望和平環境以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暫停核活動,改善與美國關系的態勢,使中國的經濟實體,特別是上市公司(尤其是國字號)的機會來了。
最近,朝鮮決定在進行有效的朝美會談期間暫停核試驗、遠程導彈試射和寧邊的鈾濃縮活動,并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朝鮮暫停鈾濃縮活動進行監督。這是朝鮮新領導人金正恩上臺以來的一個積極作為。
朝鮮現在的形勢,頗可和中國1976~1978年的形勢相比:都有強烈的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客觀意愿。其實,朝鮮的這一歷史進程在前領導人金正日在世時就已開始了。具有標志意義的不僅有新義州的開放(主要對中國,在朝東部)和開城、金剛山的開放(主要對南韓,在朝南部),現在更有羅先特別市的開發開放(在朝西北部沿海,有七個開城大)。中國已與朝鮮簽訂了有50年使用權的開發協議,負責建設從中朝邊境到該市的鐵路(與國內圖們鐵路接軌、與暉春兩條公路連通,圖們至羅先長55公里),機場和4、5、6號深水碼頭,投資約30億美元。這樣延邊的煤可降低運費,從羅先港經日本海直接運抵上海。這彌補了腐朽清王朝留下的重大遺憾:在割讓烏蘇里江以東大塊土地時,竟未給自己留下一個出海口(邊境線離海只一二十公里)。現在總算如愿以償:可以在日本海有一個出海口了。這對我國走出去戰略意義重大。
隨著平埌一座五層樓的大型超市的開業(中方占股份60%以上),朝鮮的對外開放,主要是對社會主義中國的開放蓬勃開始。對朝鮮而言,國土小,人口只幾千萬,對中國開放,足夠它應付的了,也足夠它學習、借鑒的了。我們不能要求朝鮮和我們中國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和出發點完全一模一樣,這是不現實的。即使都不以宗教為國教,以人為本也都有不同含義(例如:朝鮮的黨徽在鐮刀和錘頭中間加了一支筆),更不用說民族習俗還有不同之處了。
這樣反過來看朝韓關系就會有與以前不同的理解了。南韓按說跟朝鮮民族相同,原屬一個國家。二次大戰才使南北分家。至今美國仍在南韓有駐軍。朝、韓不僅是意識形態不同,更演變為相同文化傳統的斷層和缺失:朝鮮單一公有制和南韓的美式制度,被拼接的文化傳統和政治軍事的敵對狀態,導致了經濟文化往來的矛盾重重。這也是中韓關系竟好于朝韓關系的根本原因。
鑒于朝鮮客觀上渴望和平環境以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改善與美國關系的態勢,及大規模和中國經濟合作,向中國企業開放的客觀意向,中國的經濟實體,特別是上市公司(尤其是國字號)的機會來了。對這些公司而言,已經歷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歷程,去朝鮮重歷1978年之后的經濟活動之路,應是輕車熟路、手到擒來之舉。當然,也并非就跟國內條件完全一致。去朝鮮羅先特別市的我國企業仍然要注意,不僅要和當地政府官員搞好關系,也要和當地民眾搞好關系,尤其要注意當地民俗民風。這一點在抗美援朝時就已有過教訓:我們志愿軍是去幫助朝鮮抗擊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不等于和當地人就完全一致,不經意,也發生過矛盾。且不說在朝鮮,是兩國人民的關系,即使在國內不也有各省,甚至各地區關系的矛盾嗎?
朝鮮暫停核試驗等活動,就可以集中國力搞建設了,加之先軍政治和革命精神,建設強大國家的進程將會以驚人速度發展,在和南韓的競爭中,人均GDP趕超中國的可能性并非完全臆想。總之,機會來了!
(作者系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特邀副研究員、民盟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