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說起回合制游戲,相信無論你是哪個時代的游戲玩家,都能說出一款自己心目中不可磨滅的神作。然而當游戲的平臺發(fā)展至手機/平板電腦時,別說推選出一款公認的經典作品,就連找到一款能夠讓人玩下去的回合RPG游戲都已經很困難了。
回合制RPG游戲的前世今生喚獸魂魄
所謂回合制游戲是一種源于桌面游戲的兵棋類形式,所有參與游戲各方的輪流做出反應,只有自己的回合,才能夠進行操縱。早期的游戲受硬件運算能力等條件限制,在保證游戲樂趣的前提下,玩家接觸的游戲均是采取這種回合制形式,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不過隨著硬件的提升以及游戲開發(fā)技術的不斷完善,除了《文明》、《英雄無敵》這樣的招牌系列還堅持走回合路線外,絕大多數(shù)的游戲都選擇了即時戰(zhàn)斗這種更精彩的游戲形式——除了RPG游戲。
風光無限的PC時代
雖然遠在電腦普及的FC時代,我們就在《最終幻想》中體驗到了回合制RPG游戲的魅力了。但是讓國人熟知這種輪流出招的游戲形式,還是要歸功于在PC中的《仙劍奇?zhèn)b傳》。在1995年前后,此時奔騰CPU、聲卡和壓縮卡剛剛成為電腦標配,而電腦游戲廳,這個網吧的前身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遍布全國。當時人們只要一進電腦廳,看到的都是滿屏的坦克大戰(zhàn)——《紅色警戒》的聯(lián)機對戰(zhàn)是唯一的主題。雖然集合了穿越和歷史架空題材的“紅警”系列本身也有著精彩的劇情,但面對CG電影和語音全部閹割的英文硬盤版,誰看得懂游戲的劇情?
這個時候橫空出世的《仙劍奇?zhèn)b傳》讓我們第一次體驗到了角色扮演的魅力:一個小混混靠著一瓶假酒換來絕世武功,又有多個美女相伴闖蕩江湖,歷經千辛萬苦也沒保住兩位女主角的性命。而“仙劍”除了游戲本身大獲成功外,對中國游戲更大的貢獻就是吸引了大批女性玩家,這其中不必考驗玩家反應能力的回合制戰(zhàn)斗模式可謂功不可沒,假如當初大宇采用動作冒險的游戲模式,不知多少美女會因為無體驗游戲的劇情,而對游戲徹底失去興趣。
在《仙劍》之后,各大游戲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回合制RPG作品,包括在今天還享譽盛名的《劍俠情緣》、《軒轅劍》系列,均是在那個時代打出的自己的招牌,回合制RPG游戲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風風火火的PSP時代
從2000年暴雪發(fā)售被譽為神作的《暗黑破壞神II》開始,RPG游戲仿佛在一夜之間步入了即時動作的新時代,就連一直對回合制偏愛有加的國內游戲廠商也紛紛改頭換面開發(fā)起了ARPG。不過,大家還沒來得及哀嘆回合制將亡,這個古老的游戲類型卻隨著索尼的PSP迎來了自己新的春天。
今天年輕的讀者或許并不清楚,在2005年前后,PSP在校園中的地位幾乎等同今日的iPhone。雖然PSP和同時期的掌機相比,硬件方面有了質的飛躍,不過只有手掌大小的游戲畫面并不能帶給用戶太多的視覺沖擊。而并不注重戰(zhàn)斗流程的回合制游戲,可以讓PSP玩家在任何地點掏出掌機讀檔作戰(zhàn),所以在這一時期,我們可以看到如《英雄傳說》、《圣女貞德》等一系列經典作品的問世。
手機時代的沒落貴族
雖然在尺寸上并沒有太多的變化,但玩家掌中的娛樂設備由PSP變成了今天的智能手機,風靡了幾十年的回合制游戲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前往手游下載站尋找回合制RPG游戲,除了一些個人還在開發(fā)無人理會的小眾作品外,玩家只能找到《仙劍》、《金庸群俠傳》等DOS時代老游戲的移植版。
是因為手機上的用戶只考慮《切水果》、《憤怒的小鳥》這類休閑的小游戲么?手游下載站中排名靠前的《極品飛車13》、《實況足球2012》可以毫無疑問地給出否定的答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從玩家到廠商集體遺忘這個帶給我們無數(shù)經典作品的游戲類型呢?
回合制RPG游戲會沒落
其實不僅僅是新興的手機上難以找到回合制RPG游戲的身影,在我們回望過去一年發(fā)布的游戲時,即便是曾經讓回合制游戲大放異彩的PC與PSP平臺,能叫得出名字的作品大約也只有《碧之軌跡》一款了。如果去問一個回合制游戲的死忠玩家,他們大概會痛心疾首的控訴:現(xiàn)在的玩家只重視畫面而不再關心游戲的劇情,關注動作的爽快而不在意頭腦與策略。但是當我們拿出近年來的回合制RPG游戲體驗一番就會發(fā)現(xiàn),出問題的并非玩家,而是回合制RPG自身出了問題。
成也劇情 敗也劇情
既然游戲的類型被歸結為“角色扮演”,那么游戲必然需要一個引人入勝的劇情了,回合制RPG最初的成功也正是因為并不激烈的戰(zhàn)斗模式讓玩家可以把焦點集中在故事情節(jié)上,然而當江湖與愛情的故事書寫了十幾年后,情況向什么方向發(fā)展了呢?
當年的“仙劍”系列大獲成功奠定了回合制RPG“以情致勝”的基本路線。今天我們能夠想到的回合制RPG游戲,走的全部都是仙劍式煽情路線,然而再凄美的故事連續(xù)講述十幾年,也終將讓人厭煩。
反觀被許多RPG玩家們斥責為不重視內涵的動作射擊類游戲,在領略好萊塢式動作場面的同時,也讓許多玩家見識《使命召喚》中普萊斯與“肥皂”的錚錚鐵骨,《黑暗血統(tǒng):戰(zhàn)神》中各方勢力的爾虞我詐,就連《大蛇無雙》這樣的穿越亂斗游戲也仍然能在無厘頭中看到性格鮮明的角色。但是再回頭去看最近一部稱得上大制作的回合制RPG《古劍奇譚》,講述的仍然還是幾個人之間的情感糾葛。除了少量女性玩家,又有多少人對這種玩15分鐘就能猜出全部劇情的游戲感興趣?
游戲畫面
衡量一款游戲的好與壞,當然不能僅憑游戲畫面一項來判斷,但也不能因游戲的畫面很差,就去斷定它很有文化。如今無論是單機還是網游,但凡采用回合制戰(zhàn)斗的游戲,畫面效果定然都屬于最拿不出手的一面,所以廠商只有通過“Q版卡通、人設精美”等噱頭轉移大家的視線。
其實作為一種主要面向女性玩家的游戲類型,Q版三頭身的造型本來也并不需要太強勁的畫面渲染效果,但這并不能作為游戲的制作者裹足不前的借口。拿出十年前的回合制游戲,同現(xiàn)在的作品對比,畫面上完全看不到任何變化,這在游戲史上也是完全值得大書一筆的事情了。
先天不足的戰(zhàn)斗模式
如前文所述,回合制的出現(xiàn)原本是因為硬件無法表現(xiàn)戰(zhàn)斗場景而做出的妥協(xié),雖然對比即時戰(zhàn)斗類游戲,回合制戰(zhàn)斗具有戰(zhàn)術性強、給玩家思考的時間較多,更好發(fā)揮智謀和策略等優(yōu)點,然而必須承認的是這仍然是一種先天不足的戰(zhàn)斗模式,玩家要進入戰(zhàn)斗就必須切換地圖,并站在畫面兩端輪流進攻,這種方式顯然不適合網絡時代大量玩家一同參加的人數(shù)較多的戰(zhàn)斗。
而且在越來越強調真實性和玩家交互性的網絡角色扮演游戲里,回合制限制了很多游戲樂趣。在游戲畫面的不斷切換中,玩家流暢感被打斷了。特別是在需要長時間反復練級的網游里,頻繁的游戲切換會加重玩家對于游戲的不適感,雖然如《桃源》、《聊個齋》這類網游作品在戰(zhàn)斗方式上有了不小的革新,然而對于玩家而言,無論怎樣創(chuàng)新,下棋一樣的回合制游戲中都很難反映出玩家跑位、臨場反應等微操作技術,一些類似突襲、包圍、詐逃等戰(zhàn)術也沒有辦法體現(xiàn)。
結語:回合制RPG的未來
作為一種游戲類型,回合制RPG當然不會因為更換了一次平臺就徹底消亡,而且也有許多廠商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如無需客戶端的網頁回合RPG游戲就可以讓用戶跨越PC與手機的平臺障礙,同時也讓手機玩家不必擔心因硬件不達標而在同PC玩家的對決中處于下風。
智能手機平臺唯一一款稱得上回合制大型游戲的《不朽的神跡》,在戰(zhàn)斗風格上借鑒了目前3D網絡回合制游戲的許多元素,如360度自由調整視角、自定義主角職業(yè)、同隊友一同參戰(zhàn)等。
不過,如果想重鑄PC與PSP時代的輝煌,那么回合制游戲恐怕要先經歷一番艱難的蛻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