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鵬
摘要:本文運用相關的風險管理理論和研究方法,從企業風險管理著手,對信息技術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了企業風險管理系統建設可以參考的功能框架,使信息技術能夠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發揮優勢作用,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水平。
中圖分類號:TM7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00
目前很多企業的風險管理還停留在傳統方法上,如果企業對風險進行認真的分析和識別,會得到大量的風險信息和數據,并且這些信息和數據是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動態變化的,靠人工難以跟蹤和管理,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統等工具,對風險數據不能有效利用,則風險管理效果會差強人意。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企業風險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企業風險管理的要求,一個適用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應具有以下功能:
1風險信息采集
風險源于企業內部或外部的影響戰略實施或目標實現的事故或事件。可能包括的內容涉及面廣,可能與經濟、法律、自然環境、政治、社會、技術、基礎設施、人員、流程等相關,因此風險管理系統首先要具有風險信息采集功能,將盡可能多的風險信息收集到系統中。
初步采集到的風險數據數量是巨大的,系統需要提供功能強大的各種視圖使企業管理者能夠方便了解到數據內容,對于采集到系統中的風險數據,要設定與其他模塊的交互方式,用于將泛泛的數據整理后導入風險信息庫中。
2風險的定性分析和管理
風險管理需要對收集到的大量信息進行分析和管理,其中包括對經營目標的定義、風險類別管理、風險基本信息管理、風險信息的定性分析、數據審核、風險坐標呈現、綜合統計查詢等功能。對收集到的風險信息進行分類別、分等級管理,并通過初步分析,繪制出企業風險坐標圖,對危害較大的風險制訂應對方案。
3風險的評估
風險評估功能主要包括業務數據處理算法設定、風險預警項目及上限值設定、評估方法設定、定量分析值處理、風險分析報告、風險損失模擬測試等功能。
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獲取大量業務數據,風險評估即是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出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首先要針對企業不同的業務類別建立風險評估模型,當業務數據達到什么臨界值時意味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面臨著一定的風險,風險業務模型要由對本企業和本行業經驗豐富的人員來制定,并隨著企業經營目標的變化、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的進行調整,同時并不是所有的風險都可以建立起適當的評估模型,評估模型的建立是一個逐步建立、逐步成熟的過程。
業務數據來源于企業現有的EPR系統或獨立的各信息系統,按功能可能分為財務、安全生產、人力資源、采購、加工制造、銷售、物流、環境保護等,同時對于不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由人工定期錄入風險相關生產經營數據。
4風險監控及預警
風險監控及預警功能可以設備企業關心的重大風險點,對相關數據進行監控,當數據達到某個范圍時進行提示預警,使企業管理人員及時獲得相關信息,正確應對風險,控制風險的發生或降低風險。
在以上主要功能之外,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中還應該包含風險知識庫管理、內部控制管理等功能,加強對風險的全方位管控,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保障企業的正確運營。
總之,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能夠大大提升企業對風險信息的采集、分析、評估和預警的能力,提高風險管理理論的可操作性,使企業能夠正確認識風險、應對風險,對企業的穩定經營提供強有力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