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肖婷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以往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已經不適用新時期素質教育改革創新的發展。逐步建立健全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是我們新時期學校教育的任務。本文旨在分析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規范及制度的建設,從而完善新時期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01
1 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的指導思想
我們加強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首先必須要確立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指導思想,使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更加規范化、更能發揮出其整體功能。尤其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為了加速素質教育的進程,達到培養新時期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必須要堅持以下幾點作為新時期學校管理制度建設的指導思想。
首先,教育要做到“以人為本,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首要指導思想就是要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我們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此。學校常規管理制度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科學知識與能力素質之間的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使學生真正的主動學習。
第二,注重個性教學,培養創新精神。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體發展也是我們建設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現代培養教育必須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真正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最好的發展。推進素質教育工作,不是為了培養“千篇一律”的人才,而是要從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出發,促進每個學生能夠在學校教學中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因此,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的制度建設必須重視學生差異等各方面的問題。同時,積極鼓勵并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新精神和能力。以個性教學、獨立創新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建設適宜的規范制度,才能更好的啟迪學生崇尚科學、獨立創新、追求真理。
第三,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傳統的教學中,并沒有加入實踐能力作為評判學生能力的標準,而當今社會需要會學習也會動手的人才。在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的制度建設中,要突出對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積極要求學生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
因此,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建設,在以素質教育作為思想理論基礎之上,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注重學生的個性教學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建設中貫穿培養學生獨立創新與實踐并重的教育思想,真正體現新時期素質教育的內涵及要求。
2 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
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存在的最根本的問題是教育法規對現代教育行為的約束力比較小。高校教學管理制度體系的構建必然受到國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規的規約,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條文不能與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及教育政策相違背或相抵觸。即是說,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應以國家有關大學教學的政策法規為上線,學校不能超越國家政策法規限定的權限制定教學管理制度,否則就會因為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越權而使制度失去效力。
其次,要在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常規制度中貫徹好啟發式教學的規定。進一步明確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的重點及目標。
第三,在以素質教育為思想理論基礎之下,充分重視新課程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把國家有關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條規融入到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建設中去,保證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的合法性、科學性及規范性。
3 完善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的措施
完善我國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建設一定要從教師教學常規、學生學習常規、教學評價管理常規等三部分進行,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完整規范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體系,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的進行提高學校管理效率。
首先,教師教學常規建設:豐富教師教學內容,突出新課程標準在綜合性、創新性、實踐性三個方面的新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注重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及時間,讓學生們能夠獨立思考問題,突出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性。樹立新的教學關系,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不斷指導和幫助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僅僅是教與學的支配關系更是平等合作教學相長的關系。另外,教師必須建立新的教學觀,認真學習教育心理,掌握好學習心理發展的規律。
其次,學生學習常規建設: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注重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創新性學習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質疑、自主調查及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轉變傳統的學生學習的觀念,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及教學氛圍,促進在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下富有個性地成長與發展。
與此同時,建立互動互助的課堂教學結構,讓學生們能夠在富有樂趣與生機的環境中進行學習。積極開展集體教學,組織小組討論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個別學生開展個性化教學,讓學生從學習中真正體會學習的成就感與樂趣。通過重視學生學習常規管理制度建設,不斷促進學生形成主動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等學習機制,彰顯新時期我國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的新特色。
第三,教學評價常規建設: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中必須要對教學評價做出相關的調整,促進基礎教學、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首先,對于學校教學評價管理應該堅持發展性,學校教學評價常規建設要能促進師生的共同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能力的鍛煉,對于教學內容的評價要堅持綜合化、多元化等特點。同時,教師應該充分參與到評價管理體系的建設中,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評價,激勵學生進步。
同時,建立和諧的學校管理模式也是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工作的全面推進,新課程的進一步實施,新時期的學校教學管理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解放傳統教學模式、評判標準,已經成為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教學管理文化的必然要求。
4 結語
綜上,我國素質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必須進行相應的變革才能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需要。本文從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的指導思想、存在的問題、完善措施等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說明建立切實有效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推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合理變革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要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評價等三方面入手,積極融入新時期素質教育發展所需的新思想、新要求,全面推進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建設,使之不斷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蘇秀俠.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研究報告[J].當代教育論壇.2010(15).
[2] 趙印獎.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整體性建設[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