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明等
踝關節扭傷是生活中常見的損傷,日常生活中進行體育鍛煉、上下樓,甚至平地走路時,一不小心都有可能發生。踝關節扭傷后疼痛明顯,局部軟組織腫脹比較嚴重,常給患者帶來很多困擾。
因為踝關節內收及內翻的機會較多,踝關節扭傷最常出現的損傷部位是外側,約占全部踝關節扭傷的85%,其次是前側和內側。扭傷后踝關節出現了腫脹、淤血,說明踝關節周圍韌帶受到了損傷,扭傷嚴重的還可能伴有撕脫性骨折。
★踝關節扭傷制動最重要
很多人踝關節扭傷后覺得無所謂,休息兩天就好了,其實不然。休息是必需的,但不是全部。踝關節扭傷后最重要的是制動,因為減少踝關節的活動有利于受傷關節的恢復,對嚴重的踝關節扭傷可以防止損傷程度進一步加重。如果同時輔以其他保守治療,大多數踝關節扭傷可獲得滿意療效。踝關節扭傷48小時內可使用冰敷,一般每次10~20分鐘,6小時1次,48小時之后熱敷兩三天,可以使腫脹的踝關節盡快消腫、減輕疼痛。同時還可以抬高患肢,打上彈力繃帶,口服或外用活血消腫藥物等以加快恢復。
但當損傷特別嚴重,或損傷兩三天后疼痛、腫脹無明顯緩解時,建議到醫院就醫。通常需拍攝x線片排除骨折,嚴重的韌帶損傷需行磁共振檢查加以確診。如果存在撕脫性骨折或嚴重韌帶損傷,建議使用石膏或肢具固定以限制活動,通常需固定三四周。如果踝關節反復扭傷,患肢的踝關節較健側活動性明顯增大,說明韌帶損傷比較嚴重,要行韌帶修復重建,以改善踝關節的穩定性。
★如何預防踝關節扭傷
平常多注意踝關節的鍛煉,如原地踮腳尖、散步、慢跑都可以加強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降低踝關節扭傷的風險。劇烈運動前應做好準備活動,戴上繃帶或護具以緩沖踝關節受到的沖擊,降低踝關節損傷的概率。
總的來說,平時注意鍛煉,準確判斷損傷程度,及時進行合理的早期處理,較重的扭傷早就診、早治療,踝關節扭傷便不會給人造成困擾。
“胃病”長期困擾警惕食管裂孔疝
姚琪遠
72歲的曹老伯20多年來,一直有反復的反酸、噯氣、中上腹燒灼樣痛等癥狀,他以為是胃病,長期服藥但癥狀時好時壞,一旦減少藥量或是停藥,不舒服的感覺立即加重,嚴重影響了生活。3個月前,在專科醫生的建議下,曹老伯做了胃鏡及消化道鋇餐檢查,才找到了病癥的“罪魁禍首”,原來他患有食管裂孔疝。在醫院順利進行微創手術修補后,曹老伯終于結束了20多年的“胃病”及長期服藥史。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我們胸腔和腹腔之間有一層扁平肌肉,叫膈肌,食管由胸腔縱行向下穿過膈肌上的食管裂孔進入腹腔。正常情況下食管裂孔剛好可容納食管通過。當食管裂孔過大或腹腔內壓力大于胸腔內壓力時,將導致胃、網膜乃至其他的腹腔臟器進入胸腔內,就稱為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有哪些類型?
食管裂孔疝一般可分為三型:I型為滑動型食管裂孔疝(滑疝),此類疝的腹段食管及胃起始部上移入胸腔,疝可上下滑動。Ⅱ型為食管旁疝,較少見,食管及胃起始部仍處于正常位置,而胃經擴大的食管裂孔薄弱處疝入胸腔;Ⅲ型為混合型,同時存在I、Ⅱ型疝的表現,滑疝后期大多會發展成為混合型疝。
▲食管裂孔疝有哪些表現?
除了一些先天性的患者外,大部分的食管裂孔疝見于中老年患者。I、Ⅱ型較小的食管裂孔疝患者早期可以沒有癥狀或是只有進食后有飽脹、胸悶等輕微的不適感,多可自行緩解,故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視。隨著病程的延長,疝漸增大后會引起比較明顯的胃食管反流表現,典型的癥狀是燒心、反酸、噯氣等;有時可出現一些不典型癥狀,如胸痛、吐酸水、陣發性咳嗽、聲音嘶啞、喉頭異物感等;嚴重的還會出現哮喘及吸入性肺炎。另外有嚴重的反流導致食管潰瘍的還會引起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表現。當Ⅱ、Ⅲ型疝發生嵌頓時會導致疝內容物的壞死,出現進食梗阻、胸痛加重、腹痛、嘔血、黑便等嚴重的臨床表現。
▲食管裂孔疝該如何治療?
內科治療
1改變生活習慣:①減少脂肪攝入,減少食用刺激胃酸分泌和反流的食物,如酒精、含咖啡因的飲料、巧克力、洋蔥、辛辣食物、薄荷等;②戒煙;③減肥;④進食后3小時內避免睡眠,進食后多活動;⑤睡眠時抬高床頭;⑥減輕工作壓力。
2服用制酸藥物:大多數患者可通過制酸藥物來減輕或控制反流癥狀。
3服用胃動力藥:可加用嗎丁啉以促進胃腸動力來緩解癥狀。
外科手術治療
對于Ⅱ、Ⅲ型疝及癥狀較重的I型食管裂孔疝患者,以及出現食管潰瘍、食管狹窄、食管功能檢查證實有較嚴重的胃食管反流存在、嚴重出血及吸入性肺炎等患者應積極采取手術治療。目前,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胃底折疊術創傷小,修補效果好,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這種方法,已經是國際上公認的繼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后的又一個腹腔鏡黃金手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