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建言獻策不辱使命——河北省文聯代表團赴京參加第九次全國文代會
2011年11月21至25日,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河北省文聯組成34人的代表團赴京參會。
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景武任河北省文聯代表團領隊,團長為省文聯黨組書記趙景之。代表中,既有從事文藝工作多年的文藝管理者,也有在藝術領域取得相當成就的藝術家。
11月22日舉行的大會開幕式上,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用三個“總有”充分肯定了廣大文藝工作者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成就,從時代和理論的高度闡述了新時期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并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四點希望,指出了文藝工作者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所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講話高屋建瓴,總攬全局,情真意切,凝聚人心,鼓舞信心,在廣大代表中間產生強烈反響。
代表團分組學習討論總書記重要講話時,河北團代表一致認為,在受到極大鼓舞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省文聯黨組書記趙景之號召全體代表,一定要學習好、傳達好、貫徹好、落實好胡總書記的講話,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實踐中,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為文藝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為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自己的最大力量。
大會期間,全體代表還審議通過了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趙實所作的工作報告以及中國文聯章程修正案,選出新一屆領導機構。其中,河北省文聯主席、省戲劇家協會主席裴艷玲再次當選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河北省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當選為中國文聯副主席;河北省文聯黨組書記趙景之當選為新一屆中國文聯全委委員。
大會期間,河北省文聯代表團全體代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具體要求,嚴格遵守大會紀律,認真行使代表權利,履行代表義務,積極學習討論領導講話,結合自身工作提出許多有價值的思考與建議,圓滿完成大會要求的各項任務。
河北打造“壯美長城”品牌
山海關文物保護修復、建設長城遺址博物館、推出《大境門》等影視作品,擁有中國最長長城的河北省,近年來通過開發長城資源,推出以愛國主義為內涵的“壯美長城”文化品牌,提升了中國長城的文化影響力。
長城被視為中華文明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作為長城沿線的重要省份,河北是中國長城途經最長、保存最完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境內長城長達2000多公里。“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天然長城博物館”撫寧長城皆位于河北。另外,張家口的大境門是萬里長城上獨一無二的“門”,而承德灤平縣境內的金山嶺長城更是保存完整、奇峻壯美,有著“萬里長城,金山獨秀”的美譽,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片頭長城畫面的取景地。
據介紹,河北的長城世代承續,沒有歷史缺環。從先秦時代的燕、趙長城、中山長城,到之后的秦長城、北朝長城、金元長城,直至明代山海關、清代大境門等,環鏈緊銜。長城沿線底蘊深厚,風光雄奇,各類故事眾多,文化資源獨特。
為進一步打造提升“壯美長城”文化品牌,除保護好、利用好與長城相關的文物古跡和遺跡遺址,發掘整理涉及長城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外,河北還將深入發掘長城文化的當代價值,彰顯長城文化的現實價值和持久魅力,并充分發揮長城文化的教育功能,深化拓展思想教育內容。通過大力發展長城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吸引干部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參觀游覽,激發熱愛祖國、建設中華的動力和熱情。
截至去年,河北已完成了堪稱長城“百科全書”的長城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實施了山海關長城修復工程、雞鳴驛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對長城大境門的綜合改造工程也在加緊推進。
為充分挖掘長城文化內涵,河北還先后舉辦了山海關國際長城節、中華龍抬頭文化旅游節等多項大型節慶活動,推出了以電視劇《大境門》為代表的一批反映長城歷史文化的文藝作品,擴大了長城文化的影響力,提升了民族精神。
張家口在省會舉辦國際攝影展
日前,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張家口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大好河山千古文明”第二屆中國·張家口(國際)攝影大展在石家莊人民廣場展出。展覽共展出179幅攝影佳作。
據了解,本次攝影大展以“大好河山千古文明”為主題,共收到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千余位影友以及來自英國、美國、德國、荷蘭等國攝影家的作品1萬多幅。在石家莊人民廣場展出的179幅攝影佳作,分文明之源、文明之脈、文明之風、文明之續四個部分。攝影展從始祖文化到歷史遺存,從民俗節慶到現代變遷,客觀真實又藝術地展現了張家口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在時代發展中不斷傳承演變的民族風情和時代氣息。
保定作家群紀念館開館
近日,保定作家群紀念館正式開館。為展示保定前輩作家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充分開發利用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該市文聯整理挖掘T24位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跡、創作手稿、各種版本的圖書,建立了這座紀念館,并邀請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為紀念館題寫館名。
保定作家群孕育于抗戰時期以保定為中心的冀中根據地,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逐步形成,主要包括梁斌、孫犁、徐光耀、李英儒、劉流、邢野、李克、袁靜、孔厥等。他們的作品或雄渾悲壯,或清新雋永,感人至深,其中許多作品成為不朽的紅色經典。
保定作家群是我省乃至全國一個重要的作家群體,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保定市文聯負責人表示,將以保定作家群紀念館開館為契機,推動當地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進一步深入挖掘特有的文化資源,大力弘揚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讓歷史文化元素為時代
“唐山文化周”走進清華
日前,唐山市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辦了為期8天的“唐山文化周”,進一步推進了唐山地域文化與清華校園文化的交流互動。
“文化周”期間,在清華大學舉辦了“唐山:想不到的美”大型圖片展,展示了唐山的城市魅力,并舉辦了“想不到的唐山”系列專題演講,其中包括開灤檔案館原館長任榮會主講的《唐山,中國近代工業搖籃》,清史專家、清東陵文管處文物研究室主任李寅主講的《清史未揭之謎》,唐山大地震親歷者、震后飛車赴中南海報信第一人字玉林主講的《唐山大地震,那場刻骨銘心的災變》等。活動中還放映了電影《唐山大地震》,同時組織進行了唐山評劇、唐劇、樂亭大鼓等具有冀東特色地域文化的專場演出。
河北省舉辦首屆藝術攝影節
首屆河北省藝術攝影節系列活動日前在河北省博物館舉行。活動以“魅力燕趙·幸福河北”為主題,同時推出不同作者拍攝的不同風格的系列專題展。這種主題展覽和專題展覽相輔相成的展覽形式是國內策展界的創新形式,它將全方位、多角度來展示專業以及業余攝影人對時代的影像記錄。
本次攝影節自2011年7月30日在張北縣啟動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河北省及全國各地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紛紛參與到藝術攝影創作中。目前,攝影作品創作、投稿、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征集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作品13900幅。
據了解,此次攝影節旨在提倡攝影家記錄時代變化。借助攝影家的鏡頭和社會影響力,記錄改革開放以來百姓生活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捕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留下的精彩瞬間。
贊皇縣8農民自建“感恩書院”
為弘揚孝道文化,河北贊皇縣孤山村南臺莊8個村民自籌資金3萬余元在村里開辦“感恩書院”,目前已邀請多名文化學者為村民授課。
“我們農村人文化水平不高,有些年輕人不懂得孝敬老人,造成家庭關系緊張。我就想著讓大家一起學習什么是孝,如何懂得尊老愛幼。”據書院發起人、村民姜新曲介紹,為了“弘揚孝道、感恩社會”這個共同愿望,她和郭振山、郭喜志、郭志群、郭永志、白國風、郝俊風、姜素愛等8個最高學歷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民,湊錢購買了音響等設備,從2009年開始定期邀請專家學者義務講授傳統孝道文化。開課以來場場爆滿,晚來的村民只得在門外聽。看到這個場景,姜新曲等8人每人從并不富裕的家中拿出1000元,并通過村民捐款籌集資金3萬多元,建起了現在的“感恩書院”。
“村里現在孝順老人的多了,婆媳吵架的少了,風氣越來越好!”前來聽課的村民白春香說,雖然當時蓋書院占用了他們幾家土地,但大家對這種弘揚傳統美德的事都無條件支持。
交響音樂會《燕趙長歌》首演
日前,由河北交響樂團創排的大型交響音樂會《燕趙長歌》在河北大戲院舉行首場演出。這也是河北交響樂團繼《民歌河北》之后,于2011年成功推出的第二部以河北地域特色為主題的音樂會。
本次演出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文化廳共同主辦,河北交響樂團承辦創排,音樂會由著名作曲家周志勇作曲,河北交響樂團駐團指揮家拓鵬執棒。音樂會以燕趙大地上發生的一系列歷史事件為主線,分八個樂章從不同側面表現了燕趙人的慷慨之氣、頑強風骨、柔美情懷與美好向往。
讓西洋音樂說“中國話”,用世界語言宣傳文化河北,是河北交響樂團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的道路。從《英雄河北》、《大好河山》到《柏坡交響》、《民歌河北》,每一部作品都在挖掘河北傳統音樂元素上下足功夫。而這部作品既有西洋音樂的鏗鏘之聲,也有民族音樂的婉轉靈動,交響樂、混聲合唱及現代舞美技術的融八等多種表現方式交匯融合,加上五彩斑斕的演出服裝,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