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相機誕生之日起,即被用戶作為一種工具來使用。大部分使用者會覺得相機與服裝不同,相機注重拍照的功能性,而服裝除了保暖的功能性之外,還要求有其他時尚與外觀的屬性。甚至對于現代人來說,可以為了時尚,放棄很多服裝的功能:比如為了美觀,服裝甚至可以不保暖。
可是在在相機的發展史上,萊卡幾乎是一個神話。半個世紀的萊卡相機,保持著不變的臉、單調的功能和笨重的外殼。一旦提到萊卡相機,聲情并茂的贊美和振振有詞的批評總是交融在一起。
但萊卡的這些堅持,得到的是來自上流社會的青睞。在英國,一些紳士并不拍照,但身上掛著一臺萊卡相機,作為身份的象征。即便是日本,有著尼康、佳能和索尼這樣的跨國超級品牌,卻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萊卡迷。時過境遷,相機已經變成了誕生之初所不能想象到的模樣與功能,但萊卡卻對自己每一項古老而傳統的零件摯愛尤佳,改變一個轉盤都認為是暴殮天物。
萊卡“土的掉渣”的設計、亮化光澤的金屬手感與絲絲入扣的過片,讓你在轉動鏡頭或者搬動過片搬手的時候絕對成為一種享受。曾有一位資深的萊卡收藏者,半夜總從床上爬起,拿出萊卡相機輕輕按下快門,在黑夜中聽到那金屬機件發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聲后才能安然入睡。
隨手寫出幾句萊卡,便把它推上了神壇。但回頭看它的確是一臺相機,特別是發展到M6之后它還是一臺性能極為出眾的相機。這樣的一臺相機,都經歷過什么,有過怎樣的歷史。通過看一段萊卡史上的里程碑,回顧它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神壇的。
1956年,Ernst Leitz III掌控公司。德國總理Dr. Konrad Adenauer收到機身序列號為80萬的徠卡相機。
1965年,第一臺徠卡單反相機LEICAFLEX開始量產。一年之后第一支采用非球面鏡片的鏡頭NOCTILUX 1:1.2/50mm開始量產。
1971年,可通過鏡頭測光的徠卡M5發布。
1973年,徠卡在葡萄牙Vila Nova de Famalic·o開設工廠。徠卡CL便攜旁軸相機發布。
1976年,第一臺裝有內置測光表的電子化徠卡相機徠卡R3發布。
1984年,帶LED指示燈和選擇性測光的徠卡M6發布。
1987年,Leica GmbH和Wild Heerbreg AG合并為Wild Leitz Konzern。新公司擁有9000名員工。同年徠卡R5進入市場。
1988年,徠卡在Wtezlar附近Solms建廠。采用機械控制快門的徠卡R6發布。
1990年,Wild Leitz Holding AG與Cambridge Instrument公司合并,Leica Holding B.V成立。采用全新外觀和機械結構的徠卡TRINOVID BA雙筒望遠鏡系列發布。
1994年,第一臺數字控制的徠卡相機R7進入市場。
1996年,第一臺高性能數碼掃描相機徠卡S1發布。7月25年,徠卡股份有限公司變成有限責任公司,即Leica Camera AG。同年徠卡R8單反相機發布。
2003年,新的徠卡ULTRAVID雙筒望遠鏡系列發布,同時發布的還有數碼后背徠卡R9。
2006年,數碼旁軸相機徠卡M8發布。
2008年,中畫幅單反相機徠卡S2發布。
2009年,第一臺全畫幅數碼旁軸相機徠卡M9發布。徠卡X1于同一時間進入市場。
2011年,徠卡公司完成轉型。2010/11財年息稅前利潤增長6倍達到4160萬歐元。同年徠卡M9-P發布。
徠卡M7愛馬仕限量版
1849年,配鏡商Carl Kellner在Wetzlar建立了一家光學機構。
1869年,Ernst Leitz任董事長。
1914年,Oskar Barnack推出Ur-Leica(徠卡原型機)。
1924年,Ernst Leitz II決定將35mm徠卡(徠茨相機)開始量產。
1925年,徠卡I發布。
1930年,第一部使用螺紋接口的可換鏡頭徠卡相機及鏡頭發布。
1932年,第10萬臺徠卡II出產。
1932年,第10萬臺徠卡II出產。
1934年,徠卡250“Reporter”誕生。這是一臺一次裝卷可連續拍攝250張的相機。
1936年,Oskar Barnack逝世。
1954年,采用卡口和聯動測距的徠卡M3相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