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笛
每個月朱莉亞和她的堂兄弟們都要去爺爺家團圓一次。每到這天,孩子們都很開心,爺爺總會在這一天給他們一些零用錢。“想買什么就去買什么吧,孩子們!”爺爺對他們說。于是,他們就買口香糖、棒棒糖、巧克力,買自己最中意的小東西。時間久了,大人們覺得這樣做,會養成小孩子們亂花錢的壞習慣。他們經過一番商量后,決定讓孩子們開展一場比賽:看看誰最能用好爺爺給的零用錢,一年后見分曉。
誰不想取得比賽的勝利呀!于是,大部分孩子都想到了將每次得到的零用錢攢下來,用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朱莉亞當然也不例外。不過,兩個年紀最小的孩子羅比和尼可卻仍然像過去一樣,買自己喜歡的糖果。他們每次都把買到的糖果拿到堂兄們面前炫耀,還做出十分好吃的樣子逗弄他們。終于,克拉拉和祖勒沒有經得住誘惑,也和羅比、尼可一樣,拿到錢就去買自己喜歡吃的糖果了。
蒙田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決定試著自己理財,方法是買進賣出,或以物易物,或用來與同學們作為各種競賽活動的賭資。過了不長的時間,他就非常輕松地積累了可觀的一筆錢。如果一直這樣下去,蒙田說不定能成為一個富人呢!遺憾的是,蒙田并不總能那么幸運,因為既然是“賭博”,就會有風險。幾個月后,在一次賽馬比賽上,蒙田輸掉了最后一分錢。
阿歷克斯是一個意志堅定的孩子,他把爺爺給的每一分錢都積攢了下來,一心要在這場“善用零用錢”的比賽中獲勝。一年下來,在所有孩子中,他的錢最多。而且,他還等到了糖果大降價的機會。他只用了一小部分錢,買到的糖就比別的孩子用全部錢買到的糖果還多。剩下的錢,他還買了一件玩具。相比之下,阿歷克斯對零用錢的處理顯然符合“最善用、最有意義”的要求。因此,第一年的比賽的冠軍,當然是非他莫屬了。別的孩子也從他身上學到了存錢的好處和等待的意義。
再來說一說朱莉亞。朱莉亞在比賽結果揭曉的這天,心里有一點點難受和郁悶,因為她手中的零用錢已經一點兒也沒有了。她躲在一旁什么也沒說。大人和孩子們都感到奇怪:因為在大家眼里,朱莉亞是最有希望贏得這場比賽的!但她卻一分錢也沒有了。問她做什么用了,她不說。其實,朱莉亞正在用爺爺給的零花錢實施著自己的一個秘密計劃。雖然,她贏不了這一場比賽,但她認為,為了實現她的好計劃,哪怕輸掉一場比賽也是值得的。
到了第二年年底,朱莉亞果然石破天驚地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意外。她拿出了一把小提琴和許許多多的錢。更讓大家驚喜的是,她居然能用小提琴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家里的人都知道朱莉亞特別喜歡小提琴,但是由于小提琴太貴,請專人教拉琴的學費又太高,所以朱莉亞父母一直沒有能力讓她學習小提琴。沒有想到僅兩年時間,朱莉亞就擁有了一把小提琴,而且還能比較嫻熟地進行演奏。
朱莉亞是怎么做到這些的呢?原來,她知道公園里有一位拉小提琴的賣藝人,每次朱莉亞從爺爺那兒得到零用錢,就跑去送給這個藝人,條件是要藝人教她拉琴。當然,這些錢作為學費實在是太少了,不過藝人被她友善、好學的行為與執著精神深深感動了,于是很愉快地收她為徒。朱莉亞太喜歡拉琴了,因此學得非常用心,非常刻苦,進步很快。一年以后,藝人借給她一把小提琴,讓她與自己一起在公園里拉琴賣藝。他們一起表演小提琴二重奏,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人們的歡迎和稱贊。后來,藝人在離開這里之前,把獲得的報酬分出一部分給了朱莉亞,并慷慨地將朱莉亞使用的那把小提琴留給了她。
朱莉亞的行動感動了全家人,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和爸爸媽媽聯合起來,全力支持朱莉亞繼續學拉小提琴。再后來,大家都知道了,朱莉亞·費舍爾,這個1983年出生于德國慕尼黑的女孩兒,現在已經是法蘭克福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小提琴教授,一個多次獲得國際比賽大獎的著名小提琴手。朱莉亞經常對別人說,她永遠也忘不了最初“爺爺給的零用錢”,錢多總是從錢少開始的,好好利用不多的錢,也能將貌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