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寶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機構的職能轉變以及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改革的發展,中國的慈善組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中華慈善總會作為全國性的非營利公益性社會團體,十幾年來始終堅持恪守宗旨,積極倡導慈善意識、努力開展慈善理論研究和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自身建設,贏得了全社會的廣泛理解和支持。但,隨著中國法制進程的推進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我國慈善組織的發展以及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法律困境日益成為社會關注和理論研究的課題,成為制約慈善組織發展的重要因素。中華慈善總會同樣面臨這樣的發展瓶頸和運作難題。
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需要法律的支持、保障和規范,良好的法制環境是中國慈善事業健康、有序、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近年來,隨著中國慈善組織規模和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以及社會對慈善事業重要性認識的不斷增強,中國政府已越來越重視在立法上給予慈善事業以支持和保護。事實上,在中國已頒布的法律法規中有許多都同慈善事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更有一批法律法規直接為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應當說,中國在涉及慈善事業的法律、法規的建設、完善上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現有的法律法規還遠遠不能滿足慈善事業的發展需要。因此,努力推動慈善法律、法規的建設與完善,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務。慈善法律的建設,我認為關鍵要體現在積極創新和提升立法層次上。對慈善組織的法律地位、設立、變更、終止、經費來源、稅收待遇、活動原則、內部自律、監督管理等應作出明確規定。為慈善組織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法律資源,促進其在法制的軌道上健康發展。
中華慈善總會在現有慈善法制環境相對不健全,立法制度相對匱乏的現狀下,努力將內部法制建設提到日常工作的首位。在結合籌募善款、運作項目實際的基礎上,制定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規范和制度。主要有:《中華慈善總會籌募管理暫行辦法》、《中華慈善總會捐贈物資接收管理使用暫行辦法》、《中華慈善總會境外捐贈物資申報海關免稅進口工作管理暫行辦法》、《中華慈善總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中華慈善總會財務管理暫行辦法》、《中華慈善總會發展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中華慈善總會專項資金(項目)管理暫行辦法》、《中華慈善總會外事工作管理暫行辦法》、《中華慈善總會檔案管理辦法》、《中華慈善總會特大自然災害等救助應急預案》。總會在制定這些管理辦法的同時,成立了“中華慈善總會項目審批委員會”。該委員會由會領導和法律顧問組成,主要職能是對所有申請設立的新項目、新基金及涉及捐贈的重大活動進行審批,對申請、立項、執行、評估、撤銷等相關事宜全程監管。通過設立該委員會,不僅將總會原有的項目進行了梳理篩選和管理歸檔,還規范了新項目的設立、運轉及監管。真正從源頭上把好立項關,杜絕盲目設立不適合慈善范疇的項目。這些年來,總會在內部法制建設上集思廣益、狠下功夫,為開展籌募工作,管理項目,應對重大突發災情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流程,保證了各項工作都能夠有序展開,都能夠有法可依,都能夠規范合理。通過這些內控措施,不僅讓總會的制度更加完備,讓捐贈者更加放心,更讓全社會看到了一個全國慈善組織發展壯大的決心和努力。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在新媒體迅速崛起的時代,民眾的知情權和慈善組織的透明度成為了當今矚目的話題。中國的慈善事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中國的慈善機構還遠遠不夠自立和完善,所以當慈善機構在民眾不明真相的質疑和猜測聲中感到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時,一個透明、公開、公正、法制的慈善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基于平等互律的交流平臺的設立就顯得極為緊迫。這些都是慈善機構光依靠自身建設所不能企及的。法制的規范和輿論的監督應該相生相克,互為補充。而不是一面的不斷凸顯,一面的嚴重缺失。作為慈善機構不僅應該在法律的規范下從業,也同樣應當享有受到法律保護其聲譽的權利。
中國慈善法制進程任重而道遠。隨著國家對慈善事業的重視,民眾對慈善理念的普及,慈善組織自身的發展和壯大,慈善法律建設的呼聲在不斷高漲。國內外學者和慈善行業從業者對慈善法律的關注和研究愈來愈多,愈來愈深入,這些都為今后慈善法制的進步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實踐支持。中國慈善事業正在時代的召喚下揚帆遠航,我們呼吁政府能夠盡快出臺具有綜合性指導意義的慈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為中國的慈善事業保駕護航。我們應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增強依法行善的自覺性,并為慈善法制建設建言獻策,探討交流,為慈善事業全面、快速、健康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