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參觀上海世博會時,23歲的上海大學大四學生李欣完成了她的“4G初體驗”。在位于世博園浦西片區的移動通信館,基于理論傳輸速率峰值達到現行3G網絡十幾倍的TD-LTE演示網提供的一系列高速上網和移動高清服務,給李欣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欣沒有想到,世博會結束之后不到兩年,在她大學畢業后定居的杭州,她就真的過上了這樣的4G生活,“下載一首4M左右的歌曲用不到1秒,一部3G的電影,最多10分鐘就下完了,用寬帶的話至少也要一個小時。”
杭州和上海、南京、廣州、深圳、廈門,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TD-LTE規模技術試驗第一階段的6個城市。在2011年9月30日,第一階段的工作已經順利完成。根據中國移動杭州分公司副總經理熊宙介紹的測試結果,TD-LTE超越了目前所有的3G技術。
2012年1月18日,“中國創造”的TD-LTE-Advanced被國際電信聯盟正式確定成為第四代移動通信(下稱“4G”)兩大國際標準之一;中國移動總裁李躍2月27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開始的2012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也表示,通訊發展將進入4G網絡的快車道。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哈瑪德.圖埃更是2月24日在日內瓦呼吁,全球移動通信運營商迅速采取行動,部署4G移動寬帶通信網。
一切似乎表明,一個更快、更迅速、更兇猛的移動通信4G時代即將到來。可這個“快夢”實現起來,并不那么簡單。
中國創造的國際標準
相比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以下簡稱“3G”),“TD-LTE-A”的技術優勢體現在速率、時延和頻譜利用率等多個領域。
在3G時代,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是TD-SCDMA也是三大3G移動通信國際標準之一,但由于產業化和商用步伐的緩慢,除中國移動外,鮮有國家采用TD-SCDMA標準部署通信網絡。即使在國內3G市場,中國移動也在與采用WCDMA模式的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聯通”)和采用CDMA2000模式的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信”)的競爭中處于相對劣勢。
因此,中國移動早早開始了在4G方面的努力。
《中國新聞周刊》從擁有“TD-LTE-A”技術核心專利的大唐電信集團(以下簡稱“大唐”)了解到,早在2004年,大唐就已開始著手布局4G關鍵技術預研和標準研發等工作,積極配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等國際標準組織,參與LTE 4G標準的討論與制訂。
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也提出,要加大TD-SCDMA終端研發力度,推進長期演進技術及增強型長期演進技術(LTE/LTE-Advanced)研發和產業化。
由于建立3G網絡花費了大量資金且使用時間不長,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目前并沒有太明顯的4G傾向。這也讓中國移動在4G競爭中的先行優勢得以體現。根據調查機構瑞士信貸集團的預計,中國移動有望在2012年12月先于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獲得4G技術牌照,從而在2014年初得以提升競爭力。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認為,未來10年,中國創造的“TD-LTE-A”標準將占據全球三成的市場份額。
李躍透露,當前國外建設商用TD-LTE網絡的多家電信公司正在放慢他們的計劃,等待中國移動與網絡設備以及手機廠商一道開發更多產品。為全球電信設備和手機廠商提供芯片的美國高通公司也已經同意,開發基于中國TD-LTE網絡標準的芯片。
在3G時代發展較晚的中國通信業,終于有了一個同世界通信產業同步啟動的機會。
4G能帶來什么?
如IDT公司總裁Ted Tewksbury所說,“4G,這是一個投入數百萬美元設法降低而非提升價格的行業”,那么,4G到底能夠帶來些什么?
更快的速度。“從網絡速率來看,4G較3G相比,將有十倍,甚至數十倍的提升。”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陳山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多種技術將保證4G達到固定下載速度1Gbps,移動下載100 Mbps。這種速度對比會使現在的DSL網絡速度看起來像撥號上網。
“更快”能夠帶來優質的客戶體驗。而作為技術的擁有者和標準的制定者,將標準推廣,則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如果“TD-LTE-A”能夠在未來作為全球主流的移動通信技術標準推廣,將為中國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對于中國制造企業實現由傳統的“中國制造”向擁有自主技術、標準等全產業鏈輸出和資本輸出的“中國創造”轉型,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國際化”有兩個含義:“第一是別人要走進來,如果我們提出的標準,只有本國企業參與,就不能說是真正的國際化;第二是要讓技術在海外真正商用,并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機會。”
國際調研公司Infonetics Research最新報告也指出,預計到2015年,4G基礎設施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60億美元。
在3G時代,TD-SCDMA的網絡建設過程中,中國本地通信設備廠商獲得了最主要的份額。由大唐電信集團主導的TD-SCDMA標準產業化使得通信設備的國產化率迅速提高,在系統設備等環節,國內企業占據了近90%的國內市場份額。中國通信產業由此邁上了從低端產業鏈向高端產業鏈升級的一大步。
而移動設備的迅速增長,為中國企業占據這一高端產業鏈提供了最好的機會。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量為48800萬臺,個人電腦銷售量為41500萬臺,智能手機銷售量首次超越個人電腦。4G時代,移動終端的銷售進一步超越電腦這一趨勢更被廣泛認可。未來4G的商業應用,會有越來越多且功能愈發強大的移動軟件和移動應用問世。
“一旦4G規模商用,將不僅促進通信設備產業發展,而且會帶動網絡運營、移動互聯網、內容、服務應用等相關產業鏈。”陳山枝說,“就中國而言,預計4G在完整生命周期內將形成萬億元以上的市場規模。”
4G商用,在多遠的未來?
無線傳輸堪比固網,視頻通話就像聊天——4G的誘惑的確令人神往,但4G商用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其實,4G時代來臨的信號早在2009年底就已出現。2010年早被電信業人士認為是LTE的部署年,但是北歐電信運營商Telia Sonera公司,迫不及待地讓這一時間提前了17天。2009年12月14日,在挪威的奧斯陸和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正式開啟了LTE商用。不過,在實際應用中,因為帶寬受到了傳輸距離和同時在線用戶數的影響,斯德哥爾摩LTE網絡的實際下載速度是2040MB/秒-40MB/秒,仍是3G的10倍。
按照中國3G的發展歷程,從標準提出到正式商用,大約過了10年時間;而目前“TD-LTE-A” 仍處于產業化階段,尚未進入規模商用。
截至2012年1月,全球僅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開始了TD-LTE的商用部署。全球已經開通實驗網36個,印度、日本等國家的5個運營商已開始了TD-LTE的商業運營。
終端的普及也是4G大規模商用的主要瓶頸之一。如果各個終端、尤其是4G手機不夠普及,其市場就很難發展起來。這是一項新的移動通信技術普及的規律,3G發展就是一個例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3G用戶累計已達1.28億戶。但在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看來,智能手機、3G業務的普及,缺的不是硬件,缺的是軟件、是服務。
“那些用戶,他就是買了這種終端,用了這種網絡,成為了你名義上的3G用戶,但是實際上使用的3G這種無線寬帶的特色業務還是比較少的。”他說。
陳山枝則認為,在現階段,4G 的商用發展還不能脫離3G。3G的大規模成功商用將為4G的后續商用提供堅實的產業基礎和用戶基礎;而4G的規模商用將為3G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保證。
2012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廣東調研期間,談到未來行業發展和工作設想時也表示,要做好3G建設,改進基站建設,增進覆蓋,為4G發展打好基礎。
“4G的穩定性等技術問題仍需進一步通過規模技術試驗、以及試商用等工作進行充分的驗證。”陳山枝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今后一段時間,將是3G與4G協同發展的時期。預計仍需3年左右時間,全球4G將實現規模商用。”4G未來兇猛,3G做好被替代的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