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不在一線工作,作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前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的陸士禎仍然密切關注著社會發展給青少年群體帶來的變化。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共青團組織的最高學府,與中央團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現任校長由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吳兼任。
新時期,共青團組織如何保持凝聚力?“青年愿意跟你玩,跟你玩覺得有意思,這樣的團隊文化才有吸引力。”8月21日,陸士禎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如此說。
警惕青年“官員化”
中國新聞周刊:新時期,共青團組織發生了哪些變化?
陸士禎:傳統上,我們把共青團組織定位為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后備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共青團在中國是一個定位比較復雜的組織。它是準NGO,又不完全是NGO。共青團20多萬的專職團干,是公務員序列。
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來,黨中央也對共青團特別提出,竭誠為青年服務是共青團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共青團在新時期維護青年、服務青年的歷史使命越來越突出了。也只有踏踏實實為青年服務,才能真正贏得青年。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共青團組織建設存在哪些挑戰?
陸士禎:首先,從組織管理角度來講,出現了青年作為流動主體的民工潮,青年人離開自己的土地,到一個新的地方。青年離開原有的社會結構,到新的社會結構中找不到組織的現象也還存在。這幾年共青團中央一直在抓創新組織建設方法,雖然有些成績,但有些企業中團組織仍不是很健全。
其次,共青團基層組織不夠活躍。目前,共青團的活動是“上邊多,下邊少”。更多是團員響應團中央的一些號召,但在基層活躍程度還不夠。
最后,我個人認為有一種傾向是值得警惕的,就是青年“官員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好的共青團干部應該是“青年領袖”,不應該是年輕官員。“讓黨放心、讓青年滿意”,重點是青年滿意,只有青年滿意了,黨才會放心。
“讓青年跟你玩覺得有意思”
中國新聞周刊:新時期下,社會組織輩出,共青團靠什么去引領青年,提高凝聚力?
陸士禎:只有青年喜歡你,才會跟你玩。我一直認為要從以下三方面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
第一,一個組織的生命力在于其文化,在于其基礎價值。因此要堅持用信仰、用先進的價值觀引領青年。這是有共青團政治地位的意義,也有當前青年工作發展的要求;第二,要服務好青年,切切實實地幫助青年解決就業問題、發展問題、生活問題、婚戀問題等等。目前這些方面還做得很不夠;第三,建設基層組織文化,努力營造受青年歡迎的團隊文化。通俗講,就是“青年愿意跟你玩”“跟你玩覺得有意思”,這樣的團隊才有吸引力。
中國新聞周刊:你怎么看待廣東共青團向“樞紐型社會組織”轉型?
陸士禎:我個人認為,樞紐型社會組織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從共青團擔負的政府青年事務的角度,它應該成為青年組織的管理者和引領者,所以它建設樞紐型社會組織是非常合適的。
另一方面,目前,中央倡導加強社會管理。我個人認為,共青團應該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整合社會各種力量,服務青年,讓青年獲得更好的發展。通過激發社會活力,通過社會政策和綜合服務,讓每一個人都能獲得自我發展的意識和權利。第二件事,搭建個體和團體參與社會管理的平臺,最終實現個體和社會的共鳴。
對青年組織來講,這兩件事至關重要。所以我認為,共青團加強樞紐型社會組織建設,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