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邀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于2月2日上午抵達我國首都北京,對中國進行了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這是默克爾就任德國總理以來第五次訪問中國。
默克爾是龍年到訪中國的第一位大國領導人,也是其新年歐洲以外的首次重要出訪。當前,歐債危機波詭云譎,中東局勢動蕩升級,默克爾此行的意義顯然超出了中德關系的雙邊范疇,遂格外引人關注。
默克爾抵達北京后,首先在中國社科院就國際金融形勢和政策、債務危機、國際熱點問題以及中德關系發表了演講,之后分別與溫家寶總理、吳邦國委員長和胡錦濤主席舉行會談,兩國領導人針對政治、經貿、中德關系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展開了充分、坦誠的交流。
默克爾此訪有三大意圖:
一是尋求中國更多參與應對歐債危機。當前,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一方面對于拯救歐洲一體化、捍衛歐元堅挺的艱難政治重任責無旁貸,另方面又深感“勢單力薄”,無力“獨撐危局”。在前不久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默克爾坦言德國負擔過于沉重,拒絕提供無法實現的“過度保障”。鑒此,如能以適當方式促使中國參與“救援”,德將極大緩解自身壓力。
二是加強對華經貿合作,拓展德產品出口渠道。受債務危機深化的影響,德國出口行業遭遇重創,經濟增速放緩趨勢明顯,鞏固出口、延續經濟增長勢頭是德國政府面臨的一大要務。因此,德國勢必著力拓展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進一步加強同中國的經貿往來,并以經貿合作為典范推動中德關系健康發展。
三是在地區及全球熱點問題上尋求合作。德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長期是“經濟巨人、政治侏儒”,近年來,德國一直努力擺脫歷史陰影,在外交領域主動出擊,試圖全面參與國際事務。默克爾期待利用此次機會與中國在國際問題上交換意見、尋求合作,試圖促使中國利用自身影響力發揮更大作用。
訪問取得積極成果:
首先,圍繞債務問題,默克爾竭力消除中方疑慮,側面促使中方參與救助。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均表達了對歐元的信心,并表示將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等渠道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
其次,中德經貿關系得以進一步提升。經貿合作不僅是中德關系的發動機和穩定器,對于德國來說,對華貿易也是其保障出口、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條至關重要的渠道。默克爾此訪率領龐大的經貿代表團,并赴廣州出席中德經濟論壇,表明促進經貿合作仍是德對華工作重點。默克爾此訪極力表示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稱將提供開放的市場和公平的環境,不斷擴大中德雙向投資。
第三,淡化分歧,針對重大問題平等探討解決之道。中德關系并非一帆風順,一直以來,人權、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等都是德國指責中國的對象。但慶幸的是,近年來兩國領導人能夠淡化分歧,從中德關系的大局出發務實決策。默克爾此訪的態度進一步表明,中德關系經歷長期磨合,戰略互信大大增強,有條件本著互敬互利的原則求同存異、平等對話。
今年恰逢中德建交40周年,年內將舉辦一系列互動活動:“中國文化年”已在德國拉開帷幕,中國將擔任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合作伙伴國,兩國高層也將頻繁會晤。默克爾總理的“開年之訪”已為中德關系今年的走勢奠定了良好的起點,相信兩國將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豐富的交流機會,推動兩國關系向更高水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