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醫療劇《心術》里,谷超華因為一個簽字斷送了醫生的職業生涯,性格灑脫的霍思邈也不得不小心謹慎;領導無奈“丟卒保車”,美小護氣憤,“麻煩您提前告訴我誰會是下一個卒”。普羅大眾將生命托付給“希波克拉底誓言”下的醫生,身系普羅大眾生命的醫生如今卻也自身難保。
去年有同仁醫院咽喉科醫生被患者砍傷,今年有哈爾濱醫大血案造成醫院實習生死亡,患者因為自己的生命傷害了另外的生命,救人的醫生卻承擔了這傷害的代價。
縱然有醫生收受紅包,縱然有相互勾結的醫生與醫藥代表,縱然有種種的醫院丑聞,“希波克拉底誓言”依然是不變的諾言。FT中文網著名的專欄作家章蓉婭,同樣是一名醫生,她說,“我們是同肩作戰的戰友,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病魔。我們互相鼓勵,而不是互相提防”。
因為小小的手術,曾經感動于術前醫生與自己交心的談話;因為皮膚感染,曾經忍受過醫生惡劣的態度與無情的指責。醫生,是一個服務行業,所以就像我們遇到的每一種服務業一樣,陰晴不定,就看自己碰到怎樣的運氣。
但醫生又是與眾不同的。因為這個世界最終只有兩類人:醫生和患者。“我們是同肩作戰的戰友”,是誰讓我們無法面對共同的敵人?生命無價,但為了這種無價的延續,人們卻不得不用有價去換取它。
是什么讓醫患關系如此緊張?
是屢屢發生的醫療事故?對于醫生來說,醫療事故是一定會存在的意外;對于患者來說,意外則是醫生推卸責任的托詞。無效的溝通讓雙方只能各自猜測,各自委屈。
是越包越厚的紅包這個公開的秘密?對于患者來說,紅包是保證生命安全的附加險;對于醫生來說,紅包是燙手的山芋,接與不接都是一個問題。
是高昂的醫療費,是緊張的醫療資源,是怕醫生“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是只是社會矛盾在這里集中爆發了?
一位自小生活在醫院家屬院的朋友,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護士長,她說,自己從來沒見過《心術》中那么好的醫院環境,也根本沒時間喝茶聊天,“哪里有啥美小護,看到的都是孤美人呀”。
當記者闖進谷超華的辦公室,質問他,病人被看死在了手術臺上,你有什么感想?當患者排斥擔任主治醫師的谷超華,谷超華的心大概都碎了,救人心切卻搭上了自己的人生。
現實無法解決矛盾,人們便開始轉向藝術。當藝術將現實放大給我們看,我們希望矛盾爆發的時刻同樣是問題解決的開端。
章蓉婭的《讓醫生與病人并肩戰斗》里說,“在美國,是最優秀的學生在學醫,醫生也是高收入的職業,受人尊重的職業。在我國,醫學院校只能依靠專業調劑獲取生源”。她希望當自己年老體弱,為自己看病的是一個好醫生。我們也希望,如若有下一次的醫院之行,身體的病痛之外是舒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