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赴南沙漁船船隊返回三亞:
7月29日,海南赴南沙漁船船隊返回三亞,船隊自7月12日出發,先后抵達南沙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等島礁,在上述區域進行試捕作業,并對島礁周邊魚群資源進行了探測,積累了較多外海捕撈資料。全程歷時18天,總航程超過1765海里,船只30艘。
這次活動開創了大型漁船船隊有組織赴外海捕撈的先河。接下來,將以近海捕撈為主,向近海捕撈與外海、遠洋捕撈并舉,逐步向外海遠洋捕撈為主轉變。把眼光瞄準西中南沙等外海漁場豐富的漁業資源,發展壯大外海、遠洋漁業生產,限制對資源造成破壞的作業方式,發展資源節約型作業方式。發動漁民“造大船,闖深海”,采取“公司+漁民”或捕撈漁民合作社等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形式,組織漁船開發西中南沙等外海捕撈。
7月29日6時50分,29艘140噸以上的鋼制船依次抵達三亞附近海域停泊。隨著綜合補給船“瓊三亞F8168”船在碼頭深水區拋錨的聲音響起,此次30艘漁船赴南沙作業行動告一段落。
三沙漁業資源的潛在捕獲量約為500萬噸,每年的可持續捕獲量在200萬噸,而目前海南每年的捕獲量僅為8萬噸左右,開發前景巨大。這次捕撈船隊赴三沙漁場生產,就是要發展外海捕撈,開發漁業資源,促進漁民增收。
海南將把眼光瞄準西中南沙等外海漁場豐富的漁業資源,發展壯大外海、遠洋漁業生產,限制對資源造成破壞的作業方式,發展資源節約型作業方式。采取“公司+漁民”或捕撈漁民合作社等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形式,組織漁船開發西中南沙等外海捕撈。
另外,此次漁船有組織出行,被認為是民間力量開始參與宣示南海主權的一個重大舉措。業內人士認為,海南三亞等地日漸發展壯大的漁業專業合作社正在為民間力量參與南海維權提供內生力量。
實際上,外海捕撈一直是很多漁民的夢想。但外海區域的情況不明,加之經常遭受外國漁船騷擾,且遠外海捕撈的經濟成本也非常大,漁民不敢輕易出去。隨船漁民黃秀程說,有組織去南海打漁,今后將會變成常態。
三沙漁場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漁民的傳統作業漁場。近年來,隨著海南省捕撈合作社專業化、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深海捕撈能力不斷增強,海南漁民前往三沙捕撈作業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敘利亞人躲避戰火:
當地時間7月18日上午,位于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敘國家安全總部遭到自殺式爆炸襲擊,國防部長等多名高官傷亡。
襲擊發生后,一個名為“伊斯蘭旅”的反政府組織和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力量“敘利亞自由軍”都宣稱制造了這起爆炸襲擊事件,并稱這是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核心集團的一次勝利。敘利亞軍方當天發表聲明說,將嚴懲制造此次爆炸襲擊的相關人員,聲明還誓言將“斬斷危害國家安全的任何魔手”。敘利亞政府當天已任命法赫德·賈西姆·弗拉杰將軍為新任國防部長。
發生在大馬士革的這一慘烈事件引起國際社會密切關注。聯合國安理會18日宣布,安理會關于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延期問題的表決將從原定的18日推遲到19日。同一天,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華盛頓表示,隨著死傷人數不斷上升,敘利亞當前局勢正在“失控”。
黎巴嫩總統蘇萊曼、外長曼蘇爾以及一些政黨和組織同一天發表談話、聲明或通過電話,譴責大馬士革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稱這一暴行意在破壞敘利亞的團結。阿拉伯聯盟(阿盟)方面18日也表示,將持續關注爆炸案的后續影響。
爆炸襲擊事件后,大批敘利亞人為躲避急劇升級的暴力沖突紛紛逃往鄰國避難。
據黎巴嫩海關人員估計,大馬士革發生大爆炸后,每天有2000多輛掛著敘利亞牌照的汽車進入黎巴嫩,既有小汽車,也有中巴和大巴,而平常從敘利亞進入黎巴嫩的車輛不超過200輛。一些剛剛進入黎巴嫩的敘利亞人告訴記者,他們之所以匆忙逃離敘利亞,是因為多名政府要員被炸身亡后,政府軍肯定會對武裝分子進行清剿,今后數日雙方激戰難免。敘利亞軍方已發表聲明,呼吁廣大平民遠離武裝分子藏匿之處,以免在軍事行動中被扣為人質。
為安置大批涌入的敘利亞難民,黎巴嫩總理米卡提19日緊急召集有關部長開會,制訂應對措施。米卡提已指示教育部長騰出一些閑置學校,供難民臨時居住。
2011年12月及今年年初,大馬士革已先后發生兩起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敘利亞危機爆發17個月來,該國境內的難民人數與日俱增,至今已多達百萬人之眾,另有約15萬人先后逃往鄰國避難。
日本反核示威游行: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6月8日重申,為避免夏季用電緊張拖累日本經濟,西部福井縣大飯核電站兩座反應堆必須重啟,并于6月16日批準重啟福井縣關西電力公司大飯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3號機組7月1日重啟,關西電力打算7月中旬重啟4號機組。
許多日本人把重啟大飯核電站視為全面恢復核電的“第一步”。
當地時間7月29日,日本東京爆發大規模反核示威游行,抗議政府重啟核電站的決定。參加者中,有打扮成搖滾風格的年輕人,也有推著嬰兒車的夫婦,還有裸體示威者。自2011年3月11日在福島發生核電事故后,反對使用核能的抗議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
當日的抗議示威舉行了半小時之后,現場出現騷動,反核示威的民眾開始試圖突破警察的封鎖線,沖到國會正門前。現場氣氛一度非常緊張。
示威者稱:“核電很危險,電也夠用,不要讓我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自當地時間7月29日下午3點半開始,示威者頂著烈日,在東京市中心日比谷公園集會。酷暑驕陽也未能阻擋人們反核電的熱情,一些人高舉“反核電”、“政府和東電不許說謊”的標語,高喊“反對核電站重啟”的口號走上街頭,游行隊伍中有人戴著防毒面罩,把象征核物質的鐵箱推上街頭。
集會組織者之一、插圖畫家“紅狼”美佐男說:“政府重啟反應堆,但我們要阻止這類舉動。我們想通過這次示威和包圍國會來表達我們的意愿。”作家落河惠子稱“蠟燭的火焰會熄滅,我們心中的怒火卻不會熄滅”,引來臺下一片掌聲。
一位母親帶著兩歲的孩子從京都趕來。她表示,為了下一代人的安全,必須堅決反對核電,“核電很危險,電也夠用,不要讓我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示威者中有一位91歲高齡的老者,他已是第三次參加反核游行。
隨后,反核人士組成的游行隊伍在東京電力公司總部、經濟產業省等周邊地區行進,并于當晚7時許手持蠟燭“包圍”作為日本政治中心的國會議事堂。參加者中也有一些人是明確反對核電的政治家。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認為:“數十萬民眾反對核電,這是改變歷史的事情,未來有希望了。”
據日本警方透露,當天參加集會和游行的反核人士大約有一萬多人,但活動主辦方“首都圈反核電站聯合會”稱,參與者總共有數萬人。從今年4月份開始,該組織每周五晚上都會在首相官邸門前組織抗議活動。起初只有300人左右參加,而在6月16號野田內閣正式決定重啟大飯核電站后,該組織的呼吁立刻引發了大量網民的響應,一下子達到了萬人規模。
除去抗議示威外,日本民間團體“綠色未來”還成立了“綠黨”,尋求參與國家政治,主張擺脫核電,并推廣可再生能源等環境政策。“綠色未來”由大約70名地方議員和普通市民組成。因為沒有滿足至少5名國會議員成員才能組建政黨的法定要求,“綠黨”打算先以政治團體身份與市民團體、地方政黨合作,著眼可能提前舉行的眾議院選舉以及明年夏天參議院改選,推舉候選人。
“執政黨民主黨和最大在野黨自由民主黨都贊同重啟核反應堆,選民選擇‘脫離核電和反對重啟’的權利遭剝奪,”日本“綠黨”副運營委員長宮部彰說:“日本需要一個切實尋求落實環境政策的政黨。”
有分析認為,日本政府堅持重啟核電站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經濟界的巨大壓力,也就是說要維持供電穩定。目前,除了沒有核電站的沖繩以外,日本各地都不同程度面臨著在夏季用電高峰時期出現“電荒”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日本對核電的依賴程度較大,核電供電比例達到了近30%。一旦電力供應跟不上,會給日本的經濟與民生帶來較大的影響。
不過,在核電站重啟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反核游行的頻率和規模都在不斷加大,6月7日下午,福島縣女性團體“不需要核電的福島女人們”在首相官邸前抗議重啟大飯核電站。這已經讓日本政界無法再對民意熟視無睹了。7月19日的大規模示威游行更代表了民眾的強烈反對。
執意重啟核電站的做法可能招致民意對政府的不滿情緒進一步擴大,這對于在支持率上已經處于“低空飛行”狀態的野田內閣來說無疑是一個負面因素。此外,日本還有48座暫停運行的核電站,它們會否重啟尚無定論。這個兩難的問題仍將是擺在日本政府面前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