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是什么?
咳,同學們好,我們就是稀土元素,統稱稀土。叫這么個名字實在有點“冤”,因為我們不是土,而是異常珍貴的稀有金屬。在自然界,我們混生在一起,看起來非常像泥土,因而有了這么一個并不起眼的名字。我們之所以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儲量少、分離提純和加工難度大,更因為我們被廣泛應用于農業、工業、軍事等領域,是舉世公認的戰略性資源。
我們家族有17位成員,包括:鑭、鈰、鐠、釹、钷、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镥、鈧和釔。
我們的名字你都能叫出來嗎?想一想,除了查字典,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讀?為什么?
就像每個孩子出生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樣,我們的誕生也是故事不斷,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故事的是“鈧”。
在稀土家族,按發現的先后排序,我排行老七,我的出生純屬偶然。話說1878年,瑞士化學家馬利納克通過分解四哥鉺土,得到了一種氧化物,他將之命名為鐿土,鐿是我的六哥。當時馬利納克手頭的鉺土樣品不多了,他建議手頭寬裕的科學家多制備一些。瑞典化學家尼爾森按照馬利納克的方法操作,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分解,也得到了少量的鐿土,并測量出鐿的原子量。奇怪的是尼爾森給出的原子量比之前馬利納克給出的要小,敏銳的尼爾森立刻意識到,這里面可能有什么輕質元素混雜其中,于是他繼續分解。他的判斷是正確的,最后他得到了一種更輕的元素,并命名為“鈧”。就這樣,1879年,我問世了。
好了,我的故事講完了,快講講你的出生故事吧!
神奇的稀土
孫悟空憑著七十二般變化就大鬧天宮,而我們則可以千變萬化。聽聽人類是怎么贊譽我們的——
稀土是聞名遐邇的“工業維生素”
這話一點不假,我們能夠與其他材料組合,形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耐高溫、耐腐蝕的新型材料;作為催化劑,我們可大幅提高石油的生產效率;我們中的磁性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宇航儀表、精密儀器、微型電機的制造;紡織化工材料中,我們作為添加劑,是五彩斑斕世界的制造者。對了,你們天天使用的手機中,也有我們的身影喲!
人類說我們是“工業維生素”,就是用( )的修辭手法,突出我們的重要價值。類似的表達還有: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兒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瞧,熱心的“鈧”又趕來了。
神奇的調料——鈧的自述
我在地殼里的含量并不高,但我和我的化合物卻被作為神奇的調料使用,說得直白一點,我就好像大廚手中的鹽、糖或味精,只需要一星半點,就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在合金中加入一點點我,可使合金的結構和性能發生明顯變化,形成高強高韌、耐熱抗蝕的鈧合金。今天,我在航天、航空、艦船、核反應堆以及輕型汽車和高速列車等方面,都具有非常誘人的開發前景喲!
自述,這種文體形式同學們一定不陌生,想不想為自己熟悉的事物寫一篇自述?快來挑戰“鈧”吧!
稀土還是名副其實的“戰爭金屬”
這樣的贊譽也不過分,因為幾乎所有的高科技武器中都有我們的身影,且我們常常位于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谡f無憑,看,“愛國者”導彈來了——
為什么“愛國者”導彈能比較輕易地擊落“飛毛腿”?
這得益于前者精確制導系統的出色工作。其制導系統中使用了大約4公斤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于電子束聚焦,釤、釹不就是稀土元素嗎?
總之,沒有我們,你們今天的生活將不能設想:你們將不再有電視屏幕、電腦硬盤、光纖電纜、數碼相機和大多數醫療成像設備;你們也將告別航天發射和衛星;全球的煉油系統也會停轉……所以,人類眼里,我們是“萬能之土”。
保衛稀土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边@句話是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時說的。中國是舉世公認的稀土大國,是我們最喜歡居住的地方。在全球已探明的1億噸稀土儲量中,中國約占36%,位列世界第一,且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來自中國。同學們應該驕傲,因為你們的國家為世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過,自豪的同時,同學們也要看到,由于一些國家的貪婪,中國的稀土資源正遭遇掠奪性開采。這是數月前的一條新聞:
中新社華盛頓2012年3月13日電,美國總統奧巴馬13日專門就對華貿易問題發表講話,并罕見地親自出面宣布美國已聯合歐盟和日本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一項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貿易訴訟。
從這條新聞中,你們讀懂了什么?你們是不是也想問:美日等國為什么要和中國打官司?中國為什么要限制稀土出口?背后的故事是什么?親愛的同學,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要留給你們去尋找了。在你們國家,一場圍繞我們稀土的保衛戰已經打響,快加入這一行列吧!
(責任編輯:王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