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銳人物:夏光武,出生于臺北市,祖籍江蘇省鹽城市。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先后得到優秀博士生獎學金、社科處科研實踐獎金,并經校外專家盲審獲得優秀博士生培養基金資助博士論文的撰寫,畢業前榮獲教育部臺灣學生獎學金博士一等獎。畢業后至廈門大學服務,現為中文系副教授。
夏老哥是臺灣人,有臺灣人的真性情,有自己對命運和夢想的理解和堅持;夏老哥是學者,有知識分子的書生意氣,也像沙場老兵般敢說敢做;夏老哥是老師,對學生有一種兄長般的愛,于是就有了學生“當老師就像夏老哥”這樣的高度評價。
大學本科階段的最后一堂課是夏老哥上的,我們以為他會講什么溫情或感傷的送別語,或者繼續他的幽默,或者談談考試,然而,他竟然翻出了人生中的灰暗時光。這就是我的最后一課。
兩年留級三年高考:你不會比我還慘
夏老哥的高中曾留級兩次,兩次留級都是因為成績實在太慘不忍睹:少年的他討厭上課,天天和“志同道合”的另一幫少年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嬉笑打鬧,無視老師,一下課就去踢球或到處玩;愛穿喇叭褲,褲腳最大的一條褲子跨步時褲腳便能碰到后腳腳尖——完全是不良少年的模樣。這種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家里人也拿他沒辦法,只好在第二次留級前替他辦轉學,希望他能有一個新開始??墒牵猩某墒炜偸翘?,他們要很多年后回過頭來,才知道自己當初的任性,所以夏老哥在高考這關碰了三次釘子。
第一次高考,他果然沒考上。高考的現實讓夏老哥一下子清醒不少,于是他去了補習班??梢荒曛蟮牡诙胃呖迹豢忌弦粋€大專。因為不想自己的下半生就只能這樣渾渾噩噩混過去,夏老哥決定第三年一邊讀大專一邊準備再考。第三次高考他準備得很充分,苦讀苦學,之前的弱勢學科已基本補上,他預計這次的結果不是臺灣大學就是臺灣師范大學,也驕傲地和母親夸下海口了??删驮诳纪甑谝粓龊螅氨摺庇职l生了。
夏老哥一向是“愛管閑事”的好人,那天他考完試后抄近路回家,正巧撞見巷子里的一件兇殺案。那時一個人被別人捅了一刀,血從他的腹部汩汩地流出來,夏老哥沒有跑掉,而是去附近找了警察。警察開始還不相信他,他拿出自己的高考證——我是要高考的人哎,騙你們干什么。于是他成了兇殺案件的目擊證人,必須前往警局做筆錄。他不得不反復地描述自己看見的血腥場景,以致他在下幾場考試中,總是想起那個殘忍的兇殺場面。于是,這場本來精心準備的、傾盡全力的考試,沒得到期望中的好成績。他一直憧憬的美好大學夢,就這樣暫時結束了。
從晃來晃去的青年到路燈下苦讀的衛兵
從那以后,他開始死心塌地在大專編輯采訪科讀書。畢業聚會時,他喝了太多酒,稀里糊涂地睡在了同學的一張多年不洗的地毯上,引發了蕁麻疹。更慘的是,他在滿身的蕁麻疹稍好的那天,和同學打乒乓球難得地贏了,同學說請他吃好吃的,他要了烤鴨。沒想到,就是這只美味的烤鴨使急性蕁麻疹變成了慢性蕁麻疹,持續不斷地長著,使他本該去服兵役的一年被耽誤了。在臺灣,大學畢業、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必須去服兵役,而在此之前,不可以從事任何工作。推遲服兵役的一年,對他來說,是空如白紙的一年。
這一年里,他無所事事,曾經縱情玩樂,但很快便覺得很沒意思,后來成了一個“晃來晃去的青年”。這段經歷,讓他對索爾·貝婁《晃來晃去的人》特別有感觸,那就是要改變自己,永遠不要處于被動和消極的狀態,那只會讓自己被逐漸吞噬。自由,不應該建立在毫無負擔、無所希冀的基礎上。從此他期待著兵役的到來,就像是在期待一個生命的突破口。
第二年他終于通過體檢,開始了自己的士兵生涯。他的職務是環境安全,其實就是噴灑農藥,盡管戴著手套,但每次噴完,手上還是會有一股濃烈的農藥味道。軍旅生涯沉淀了他的性格,磨礪了他的意志,但他并不僅僅安于無所事事、等待退役的當兵生活,而是決定提升自己,走出另一條路。于是他開始學英語,以便能出國讀書。他向長官提出要值夜班——這個一般年輕人避之不及的任務,盡管辛苦,卻能讓他在巡邏的時候抽空在路燈下看書。服兵役的時候,他每晚都讀英文到十二點,再繼續站崗。這個路燈下的衛兵,離那個穿喇叭褲愛裝帥的少年,已經很遠了。
最終,夏老哥以優異的托福、GRE成績出國讀書,進了俄克拉何馬市大學,開始了真正的求學生涯。
我要告訴你們的人生至理
在美國讀書期間,他經歷失戀,又重新振奮,直到從新聞系轉到英文系以后,才找到自我。失戀曾讓他痛不欲生,但想到父親在用微薄的工資負擔著自己在國外高昂的學費,他就決定放下失敗的戀情,重新振奮自己,開始半工半讀的生活。他課余時間一邊打工補貼學費,一邊抽空看書努力學習,功課突飛猛進,畢業時獲得優秀學術獎,績點(GPA)竟然能達到3.83(滿分是4分)。之前的苦讀加上在美國的學習,他已經能完全讀懂英文學術文章,回國后,這深厚的功力在學術研究方面幫了他不少。
他回臺灣后,考上了公務員,曾任市調公司研究員、臺北市“新聞處”專員兼市長英文秘書。盡管待遇好、衣食無憂,但他發現這似乎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也不想留在原地做被動的隨波逐流者。于是他開始去尋找自己的夢想。辭掉公務員的工作后,他做過某大學應用英語系講師、美國《讀者文摘》遠東分公司資深編輯、臺灣廣告公司總編輯……最后他發現,自己愿意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業是老師,于是他考去上海讀博。讀博結束后夏老哥到了廈門,成了廈門大學里的一名教書匠。
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能被失敗推著走,是他在哪怕最困難的時候仍然銘記的事情?!皠e忘了,生活不會永遠是順境,有逆境才是真正的生活?!毕睦细缱詈筮@樣說。同學們都被他的激勵和告誡感動了,心里暖暖的。我們一直都以為他是那種一路平穩的好好學生,在順風順水中長大,沒想到,看似如此陽光向上的人,也有這樣叛逆頹唐的過去。
夏老哥的人生至理:在最困難的時候,一是不要忘了希望就在眼前,二是不要忘了主動追求。高三的學習也是如此,只要你肯努力,任何地點都可以成為起跑線;即使你已貪玩落下,也可以后來居上。重新審視自己,遵從你內心的渴望,你也能獲得最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