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已成為社會發展持續動力的年代,大學在推動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地位愈發重要,作用愈發顯著。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專長,有的在航天方面頗有建樹,有的擅長土木建筑,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默默為人類文明添磚加瓦,頗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味道??炜焓帐靶心遥S筆者一起,巡訪那些引航科技時代的高等學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主研制衛星為地球拍照
“天巡一號”屬于60公斤級別的微小衛星,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主研制,主要用于空間科學實驗。別看“天巡一號”個頭小,卻和大衛星有著同樣完備的基本配置,電源系統、結構系統、熱控系統、數據綜合系統、姿態控制系統、通信系統等應有盡有。飛天九日后,它完成了對澳大利亞北海岸、拉薩以東的喜馬拉雅山脈、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海岸、臺北、美國鳳凰城等地的對地成像21幅、數傳圖像5幅,圖像十分清晰。
“作為一所航空航天類高校,必須能夠涉足航空航天學科研究的主戰場?!薄疤煅惨惶枴表椖扛笨傊笓]、南航校長助理熊克教授說。他表示,南航研制“天巡一號”衛星,首要目的是為航天學科培養人才,其次是要利用這一項目進行探索性科學研究。從2005年7月南航自籌千萬資金研制“天巡一號”到成功發射,6年多的時間,前后參與該項目的師生多達數百人,項目的實施讓許多年輕的博士、碩士從書本中走出來,參與到世界先進科技前沿,迅速成長為青年專家。
長安大學
——助力世界最大規模公路隧道
秦嶺—終南山特長公路隧道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創造了我國高速公路隧道建設史上六個“最”。秦嶺—終南山高速公路隧道的建成,對改善我國西北、西南交通運輸,突破南北交通屏障,加強西北、西南及華北、華南經濟文化聯系,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實施黃河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圈政治、經濟、金融、文化技術交流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在這項世界級工程的背后,長安大學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有著“亞洲唯一的專門公路大學”美譽的長安大學得到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扶持,公路建設科學與技術學科群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擁有道路結構與材料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和特殊地區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憑借長期不懈的努力,長安大學“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設與運營管理關鍵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哈爾濱工業大學
——“神舟”系列飛船圓我飛天夢
二十余載春秋,從1986年我國確定要開展載人飛船的研制工作起,“神舟”系列飛船就把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名字深深地刻進了中國載人航天史。
在“神舟”號飛船返回艙的制造過程中,科學家們曾一度陷入困境,返回艙從外太空返回大氣層時,因摩擦升溫表面溫度將達到2000至3000攝氏度,而艙內的氣溫又要在保證氣壓水平的基礎上保持在20攝氏度。專家們經過無數次焊接試驗,都無法解決返回艙嚴重變形的問題,無法使防熱保護層與金屬殼體緊密結合。經過夜以繼日地刻苦攻關,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老焊接專家田錫唐教授與鐘國柱教授,提出在返回艙的金屬殼體外加上一層防熱保護層,成功地解決了此項焊接變形問題。
“神舟”系列飛船不僅承載著十幾億中國人的飛天夢想,也寄托著幾代哈工大人的心愿。
北京理工大學
——新科技,新奧運
2008年,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研發的“奧運會開閉幕式全景式智能仿真編排系統”,使張藝謀導演神奇的藝術創意變為令人驚嘆的現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以其宏大的規模呈現出百年奧運、中國夢圓的如虹氣勢。
以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丁剛毅教授為首的“奧運會開閉幕式全景式智能仿真編排系統”創新團隊,通過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率先為奧運會開閉幕式導演組實現了原本看來遙不可及的創意及構想。這是融合了虛擬現實仿真技術和舞臺表演藝術后產生的全新技術平臺,也是此項技術在國際大型文藝表演中的首次全面應用。這套系統目前可以實現3萬人以內的實時交互、實時渲染,是國內模擬人數最多、可以適應各種重大表演活動的新型項目。
“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劃”領導小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國家科學技術部聯合召開表彰大會,授予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奧運會科技安保及文化創意項目組”科技奧運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同濟大學
——我和世博有個約定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準備、申辦和規劃建設過程中,同濟大學可謂參與最早、最廣、最深的高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2010年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周漢民曾這樣評價:“世界上沒有一所大學,能夠勝過同濟大學對世博已經作出并將繼續作出的貢獻?!痹谑啦﹫@區5.2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猶如珍珠墜盤,處處印刻著同濟人的足跡,而這所百年名校也用自己的行動向人們詮釋了大學的使命與責任。
“我不是在世博園區,就是在去的路上。”這是籌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同濟教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借助世博契機,同濟有力地促進了自身學科在更高層次上的集成、交叉和融合。在此次世博會中,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承擔了總建筑面積約73萬平方米的設計量,涵蓋100多個單體建筑,設計作品遍布五大片區,許多關鍵技術是由設計院的研究人員和各學院的教授跨院系、跨學科共同完成。
世博的標志性主題館,是同濟人創造的世界最大發電屋頂、綠化墻、無柱大空間主題館,主題館的超大跨度太陽能屋頂以及東西兩面的生態綠化墻,均為世界之最,無柱展廳等突破性技術每時每刻都在挑戰人類的視覺感受極限。
北京交通大學
——讓火車飛!
2011年6月30日,中國鐵路歷史添上了濃重的一筆:時速300公里的京滬高鐵“沉沉一線穿南北”,京滬往返時長縮短在半日間。同時,此成果也再次凸顯了北京交通大學薪火相傳的“十年磨一劍,一生成一事”的科研精神。
“交通興、國運興”,從普通列車到高速鐵路的飛躍,不僅是鐵路行業的發展成就,更是一個國家實力增強的象征。北交大建立至今的一百多年間,不斷涉入新的鐵路模塊,全校不分學院共同致力于鐵路研究,逐漸在列車運行控制與安全、無線通信與無線應用、機車車輛(動車組)結構強度及疲勞等領域有了重大成就,其參與研制的許多重大鐵路科技成果,均屬世界首創。
這就是科技大潮中中國大學的前行狀態,這就是千千萬萬大學畢業生拼搏與前進的方向。大學,就在你人生的下一個路口,等待與你共創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