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都是朝鮮最熱鬧的季節。4月15日是朝鮮最大的節日“太陽節”(金日成誕辰),今年更是金日成誕辰100周年,朝鮮政府決定發射“光明星三號”衛星,并前所未有地邀請了全球30余家主流媒體近200名記者來朝采訪。
除了開放東昌里西海衛星發射場、平壤衛星綜合指控中心給記者采訪外,朝鮮政府在衛星發射前后,還組織外國記者集體采訪了多場慶典活動。
作為常駐記者,我第一次在朝鮮體驗到了“搶新聞”的感覺。在平壤衛星綜合指控中心二樓,我不得不在兩百多人的采訪大軍里鉆來竄去,五官四肢全用上:一邊要擺弄長鏡頭拍照,一邊要豎起耳朵記筆記,還要留意好保護好錄音筆,以防被不顧危險爬上圍墻的記者蹭掉下樓。
一位瑞士同行興奮地對我說:“我們回國以后,一定會被同行圍攻采訪的!”
此后衛星發射雖然失敗,但卻似乎并沒有影響“太陽節”當天朝鮮舉國歡慶的氛圍。中午時分,廣播里開始播放響亮的革命歌曲,召喚人們盛裝走上街頭。
走在街上,只見學生樂隊奏響昂揚的軍樂,身著節日盛裝的女孩熱情歌舞,街道兩側身穿藍白相間校服的中學生們手持花束,中間一位年長的女教師一句句帶領學生們高呼“軍民一心”、“祖國統一”、“誓死捍衛”的口號。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真實可觸的“先軍”體驗,仿佛穿越回電影場景。
此時,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已經被朝鮮政府確認。我問身邊一位朝鮮姑娘:“聽說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了嗎?”這位姑娘一開始表示“不知情”,并懷疑且關心地問我,從哪里聽說的?聽到身邊一位大叔確認后,她疑惑的表情立刻舒展開來,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一次失敗沒什么大不了,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軍車出現在視野的一瞬間,兩旁相迎的隊伍沸騰了。女孩子整齊地上下揮舞起紅旗,學生們一個個踮起腳、探出頭,原本一條筆直的隊伍,一下子出現了向路中央靠攏的弧度。
行駛在最前面的開路軍車,大喇叭一路播放著振奮人心的歌曲和講演;緊隨其后的是拱衛著金日成、金正日畫像的敞篷車,由軍人持槍守衛。
我頓時被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口號聲淹沒了。霎那間,我似乎讀懂了“先軍”二字在朝鮮人生活里的重量與濃度。
當晚的大同江畔,還上演了一場盛大的焰火晚會。開始前兩三個小時,人們就早早來到江邊等待。平常難以近距離接觸朝鮮百姓的外國記者們,紛紛爬上堤岸,與普通百姓近距離接觸。
談及閱兵式,接受采訪的朝鮮人用得最多的詞都是“熱血沸騰”、“新的勝利”、“革命百戰百勝的指針”這樣中國人聽上去熟悉又遙遠的詞匯。
關于衛星發射失敗的話題,我問了四五位不同年齡和職業的朝鮮人,反應和答案如出一轍—— 他們都說,衛星發射失敗只是技術問題,“擁護金正恩同志的光輝領導是他們堅定不移的信仰”。
很快,絢爛的焰火騰空而起,大同江對岸主體思想塔的火炬在藍紫色天空下熊熊燃燒,“團結一心”的紅色大字閃亮奪目,江上七彩噴泉變換出不同造型,讓我一時之間又產生了“穿越”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