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躇之中,中國醫改已經走過了30年歷程,圍繞盈利性與公益性對弈,醫患關系,看病難,看病貴,藥價虛高諸多問題上,醫療體系始終爭議不斷,其中爭論最多的莫過于“以藥養醫”。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始,國家對醫院進行全額預算,到2007年國家對醫院的補貼從全額下降到了醫院全年收入的7%。另一邊,醫藥改革不斷地推進,但在逐利的天性下,政府與醫院,醫院與醫生,藥品代理商與醫院之間等多方關系,都在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這種變化造就了今日種種特殊的“現象”。
今年3月,國務院出臺的“十二五”醫改規劃明確,取消藥品加成政策之后,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幾年內,15%的藥價加成將成為歷史。
在新舊轉折之際,《中國新聞周刊》試圖從一家醫院、幾位醫藥代表入手,管窺數十年來圍繞在以藥養醫背后的種種夢想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