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成年小說“饑餓游戲”三部曲的暢銷,特別是同名電影的上映,正在使一個冷僻的名詞——“反烏托邦”成為熱門詞匯。
“饑餓游戲”三部曲為《饑餓游戲》《燃燒的女孩》和《嘲笑鳥》,通過十六歲少女凱特尼絲·艾佛丁之口,敘述大災難后的北美大陸陷入獨裁統治,政府每年強迫各區進貢少男少女,參加在首都舉辦的饑餓大賽真人秀,幾無規則,實令小朋友們互相獵殺,全國轉播,借以摧折人民的反抗意識。
首部《饑餓游戲》2008年出版便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據此改編的首部電影于3月23日在美國公映,第一個周末便羅致1.5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3億元),打破了非續集電影有史以來的最高票房紀錄。
圖書的熱銷和電影的熱映,讓“反烏托邦”深入人心,甚至共和黨總統競選人里克·桑托勒姆抨擊奧巴馬總統的廣告也深得其味。
“反烏托邦”(Dystopia)一詞由兩個希臘語詞根構成:表示“壞”的dys,以及意為“地方”的topos。依《牛津英語字典》的考據,最早使用該詞的人,是19世紀的英國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用以與托馬斯·莫爾創造的“烏托邦”(utopia,其中的u或eu,即與dys相對的“好”)對立使用。
1868年,穆勒抨擊英國政府的愛爾蘭土地政策。他說:“稱之為烏托邦,也許太過贊譽,實該稱之為壞托邦(dys-topian),或惡托邦(caco-topian)。常言所說的烏托邦過于美好,以至于無力實踐;但過分惡劣如此者,亦難施行?!?/p>
穆勒所言的“壞托邦”或“惡托邦”,也就是目前漢語通譯的“反烏托邦”。
烏托邦是一個穩定無爭、和諧完美、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反面烏托邦的景象便是與此相反,乃一種極端惡劣的社會形態。表面上看,它也穩定,卻是一種高壓下的穩定,一種暴政維持下的平順。在這個社會里,人民精神空虛,道德淪喪,心靈壓抑,互相疏離,人人自危;階級關系高度緊張,貧富分化極為嚴重,統治者的權力無孔不入,法律則淪為統治者用以壓迫大眾的工具。
反烏托邦是現當代小說的一個重要類型,出過不少名作,如俄人葉甫蓋尼·扎米亞京的《我們》(1921)、英人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1931)、美人雷·布萊伯利的《華氏451》(1953),以及葡人若澤·薩拉馬戈的《失明癥漫記》(1995)等。但最著名的一部,當屬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1949年出版的《一九八四》。
相比之下,《饑餓游戲》有著完全不同的目標讀者:它屬于次成年文學,即介于童書和成人小說之間的一種大眾文學形式,青春氣息和浪漫情節突出。同時,作為一部反烏托邦小說,它也代表著近幾年來大盛于美國的一個新潮流:反烏托邦文學的青春化。
20世紀以來,反烏托邦文學有三個高峰期。第一波高潮是20世紀30~60年代,因對強權政府的恐懼而產生;第二波始于八九十年代,因對身體的焦慮導致再一輪的反烏托邦文學潮;而這一輪反烏托邦文學潮則是因大眾文化的平庸而產生,以青少年為目標讀者。它們無不把大政府、趨同的主流文化、壓制異端的官方信仰或泯滅個性的集體主義作為攻伐的對象。這一潮流的出現,延續了美國人對強勢政府的傳統警惕。但在反烏托邦文學對青春文藝的大力滲透之下,美國小朋友們可能受到的影響,恐怕還要多年以后才會顯現。
《饑餓游戲》
作者:蘇珊·柯林斯
出版:作家出版社
定價:28元
《可操作的民主:羅伯特議事規則下鄉全紀錄》
作者:寇延丁 袁天鵬
出版:浙江大學出版社
定價:28元
南塘村村民學會了開會,使得羅伯特議事規則最終走進基層,并在基層決策過程中起到作用。
《天下得失:蔣介石的人生》
作者:汪朝光 王奇生 金以林
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
定價:42元
關于成功,情感比純粹的理性更為重要,社會關系比個體選擇更為重要,性格比智商更為重要。
《回憶父親張治中》
作者:周海濱
出版:江蘇文藝出版社
定價:48元
2010年是張治中誕辰120周年。這年6月開始,張治中的95歲長女張素我和81歲次子張一純多次向著者講述了父親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千年繁華:京都的街巷人生》
作者:[日]壽岳章子
出版:三聯書店
定價:30元
居住在古剎南禪寺院內的童年,一家兩代人與民間工藝大師們的深情厚誼,江戶時代流傳至今的傳統店鋪,這是京都的心靈映像。
《出發,才能到達》
作者:朱兆瑞
出版:長江文藝出版社
定價:39.8元
3000美金環游28個國家和地區,不打工,不吃面包咸菜,飛機出行,五星級酒店入住,如何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