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核電重啟問題,《中國新聞周刊》采訪了國家核安全局前局長、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趙成昆。
中國新聞周刊:從目前核查的結果看,核電應該可以重啟了吧?
趙成昆:假如從“國四條”來講,是可以重啟了。因為“國四條”中有一條規定:在《核安全規劃》正式頒布以前,暫時停止新的項目的審批。因為國家核安全局《核安全規劃》已經公布了,我認為(重啟)具備基礎或條件。
但實際上這還涉及到別的一些東西,其中涉及到《核電安全規劃》。2009年年底,總理提出來,國家要有一個《核電安全規劃》,以國家能源局為主來做。這個規劃主要講的是核電。
環保部的《核安全規劃》中,除了核電這一塊以外,還涵蓋其他的核設施。從內容上講,《核電安全規劃》是《核安全規劃》的一部分,但可能雙方的著重點有點不一樣。國家很可能進一步審查《核電安全規劃》,還有《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
中國新聞周刊:如果重啟的話,是不是各個項目也應該有個順序?
趙成昆:要重啟,比如今年有可能的話,有幾個項目要放在優先地位。一個是高溫氣冷堆,它是個科研攻關項目,而且鋼筋都捆了兩三年了,國家安全局也做出了安全評價,應該是沒問題了。還有已經批準但沒有開工的,特別是陽江4號、福清4號,這兩個是連體設計,共用一部分系統,可以按照一些新的要求做一些技術改進。接下來是陽江5、6號,是已經批了的,按照國內三代的水平,應該是可以的。
當然,AP1000如果通過評估,到了“十二五”末期,如果具備條件的話,可以建一些這樣的堆型。
中國新聞周刊:拿到“小路條”的項目,該怎么辦?
趙成昆:所謂“小路條”,就是允許你做前期工作,但不可以澆灌混凝土。
“小路條”是新開項目。我們國家審批“小路條”也比較嚴格。因為核電廠建設周期很長,一些關鍵設備,像壓力容器,制造周期都要兩三年,假如要等澆鑄混凝土獲批,再來安排這些設備的制造就晚了。一般在拿到“大路條”一年前或者更長就安排訂貨,所以目前幾個電廠也是挺麻煩的。像田灣5、6號,還有幾個內陸核電廠,“兩湖一江”(湖北的咸寧、湖南的桃花江、江西的彭澤),前期準備都花了幾十億,而且還有好多設備的訂貨。
比如三個內陸核電站,原來他們是按照二代改進型建的,后來國家出了個指導意見,為確保安全起見,要采用AP1000。但AP1000還沒建成,就要等。福島事故一出來,這三個項目都停在那兒了。從2008年到現在。他們都在翹首以待,現在還有一些資金上的困難。
中國新聞周刊:內陸核電站的建設,是不是主要涉及到一個水的問題?
趙成昆:總的來講,內陸核電廠和沿海核電廠安全標準是一樣的。比如對新熔化概率和放射性大規模釋放的概率也是10的負5次方和10的負6次方。
不太一樣的地方是廢水的排放。以前沒有內陸核電時,往海里排,每升的標準是3700個貝克。前兩年,考慮到內陸核電廠水環境的要求以及公眾的心理,標準修正了,沿海的從3700個貝克降到1000,內陸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在內陸核電站的排放口,允許1升水里有100個貝克的放射性。這100個貝克,經過水體以后,到離排放口一公里的地方,就能達到每升一個貝克,這是中國和全球飲用水的標準。
目前來看,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內陸核電廠的安全大家慢慢取得共識。但是在事故情況下,如何保證安全,還有不同意見。現在有兩派的觀點,一派認為即使在事故的情況下,產生的廢水完全有能力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還有一派認為,為了預防極端事件,能不能搞一個類似小水庫一樣的東西,把廢水排到里面去。
國家認為內陸核電廠要謹慎,我個人認為應該再加兩個字:極其謹慎。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管理核電的有幾個部門?他們是怎么分工的?
趙成昆:主要有兩家:一家是國家能源局,是負責發展,核電的規劃、項目的審批,都是在能源局;另一個是國家核安全局,是監管部門,是不是達到安全目標,從選址、到建造、到運行、到退役、全部監管,采用許可證的方式管理。
這兩個部門的職能也有一些交叉,比如在核安全研究方面。
此外,還有一個主管部門,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下面的國防科工局。它管核燃料和應急。國家應急辦有一個辦公室設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