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發生在人們周圍的絕大多數醫療糾紛,通常都發生在現代醫學(或稱西醫)的領域。這個現象讓人們很容易產生一個錯覺,傳統醫學(或稱中醫)領域不太可能發生醫療糾紛。事實上,這種認識是片面的。
我一直認為,中醫領域內,特別是一些以中醫面貌欺世的江湖庸醫發生的民事侵權問題,大致是被中國法學界嚴重遺漏的一個角落。
很長一段時間里,有關中醫領域內的糾紛,通常都表現為兩個極端的處理后果。一是將有些嚴重違法行為定性為利用中醫的名義詐騙錢財,人民法院以刑事詐騙罪予以懲罰;二是司法機關對有關中醫醫療糾紛常常無計可施,現有民事侵權規范無所作為,許多案件最后不了了之。
如果我們稍微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要是病人去法院狀告中醫誤診的話,法院常常是會判病人敗訴的。
央視“經濟與法”播出過一個案例。北京一位中年婦女懷孕后,沒去醫院做化驗和透視檢查,而是去看了中醫。該中醫沒有摸出“喜脈”,將其誤診為“更年期綜合征”,導致其延誤了墮胎的最佳時機,給家人身心和財力帶來損失,她的丈夫還因為違反計劃生育法規而被單位辭退。這位婦女將中醫院訴至法院并要求賠償財產和精神損失。但法院的判決是:一個有正常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應該知道自己懷孕,為什么不去婦科醫院化驗,而去讓中醫摸“喜脈”呢?
這位婦女的官司打輸了,只好自認倒霉。反過來說,假如被告是西醫的話,法律上的舉證責任就只能倒置了,法官會毫不猶豫地判決:作為一個醫生,你是怎么做的化驗和透視?這位西醫可能被吊銷執照并賠償損失。主持人最后提醒觀眾說:生了病最好到正規的醫院去看病。言外之意,中醫院不屬于正規醫院范疇。不知道衛生部的官員看了這個節目會作何感想?
嚴格地說,將醫學分為“中醫和西醫”并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應當是分為“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在顯微鏡和手術刀正式登堂入室之前,全世界各族人民都是憑借單純的生活經驗在“動物和植物”中求醫問藥,動植物藥類并非“中國”特有。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人們可以看到一本對此記載周詳的《1618年倫敦草藥典》。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此書是中國明代李時珍大夫《本草綱目》的“山寨版”??梢?,中醫和古典西醫并行不悖,說明人類曾有過一個“統一的古文化”。
但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對傳統醫學采取的是依法取締或自生自滅的態度。由于中國政府的特殊保護,中國的傳統醫學(其重要代表是中醫藥)在中國還有很大的市場。一些支持中醫的人甚至覺得中醫是世界上很多傳統醫學中的另類,其他傳統醫學應該滅亡,而只有中醫可以和現代醫學分庭抗禮。很多跡象表明,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傳統醫學或稱中醫,將在我們這個民族存在。
如今,在國內從中央到地方的電視臺里,我們常常看到各類“大師們”在那些以中老年婦女為主要聽眾的電視節目里,滔滔不絕地講述如何“排毒、養顏、滋陰、壯陽、潤肺、養胃、保肝、壯膽”之類的“養生治病”方法,其中不乏“吃啥補啥”“誰用誰知道”之類嘩眾取寵的說法。有趣的是,在歐美發達國家,這樣的節目十分罕見。因為,任何具有東方神秘主義色彩的、朦朧的、不負責任的說法,都可能給聽眾帶來誤導,甚至可能導致法律糾紛。
我無意介入酣戰淋漓的中西醫辯論,我也不同意那些對中醫持完全否定態度的觀點。無論如何,古代文化留下的豐富傳統醫術典籍,世界各國都有必要深入研究。只是覺得,號脈也好,用聽診器也好,寫處方用毛筆也行,用圓珠筆也罷,作為一個醫生,在人命關天這件事情上,來不得半點虛榮和欺騙。現實生活中的大量事實告訴人們,中醫這個領域里,非常容易造就各類稀奇古怪的傳說和騙子。在最近這些年里,類似胡萬林、張悟本、李一這樣的人物接二連三地粉墨登場,一場場鬧劇丑劇輪番上演,令人觸目驚心。
中醫領域內民事侵權責任的長期缺位,很大程度上對那些以中醫的名義欺世的江湖庸醫、騙子的詐騙行為起了放任和縱容的負面作用。一個行醫者,既然你有勇氣面對前來問醫求藥的患者,就應當為自己的言行承擔法律責任。在專業信息嚴重不對稱的醫患關系中,加重中醫行醫者的民事法律責任,是解決中醫領域內長期以來騙局屢禁不止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我們對中醫中藥的安全性監控,對中醫醫療糾紛領域的民事侵權的立案和審理,應當從根本上進行加強。必須對那些虛假的、對社會造成危害的庸醫嚴格追究民事法律責任,將這個長期游離于灰色地帶的醫學誤區納入民事侵權法的軌道。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