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政策已經明確地轉向了。
近日,溫家寶總理在湖北考察,并與六省負責人一起研究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明確發出了宏觀經濟政策轉向的信號。溫家寶說,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據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及時適度預調微調,擴大內需,穩定外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宏觀政策的這一轉向,不難理解。參加座談會的河北、遼寧、江蘇、湖北、廣東、陜西等六省負責人反映,目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民生持續改善。但是,這些負責人又說,需求不足、部分行業和企業效益下降等矛盾比較突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媒體則報道,今年以來,上海、佛山等不少城市曾經突破限購等房地產調控政策,原因很簡單:房地產是城市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先導性產業,尤其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嚴重依賴土地財政。房地產調控政策讓地方經濟喪失了增長動力,出現嚴重的下行風險。
對此,高層當然也注意到了。宏觀經濟政策轉向的信號,在半年前就已經發出。2011年10月24至25日,溫家寶在天津主持召開天津、內蒙古、江蘇、山東四省(區、市)經濟形勢座談會。溫家寶當時強調,要更加注重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的合理增長,優化融資結構,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此后,宏觀經濟政策開始調整。中央銀行決定,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今年2月24日和5月18日,央行繼續接連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而上一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是在2008年底。
凡此種種表明,高層對于經濟形勢的判斷,已經完全轉向,明確為“穩增長”。接下來應當思考的問題是,如何確保穩增長的政策組合較為理性?也即,在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不至于嚴重地扭曲經濟結構。
這有前車之鑒。2008年底,為應對全球金融動蕩,中央政府采取了大手筆的刺激政策,最具有象征意義的4萬億投資政策,實際上,各級地方政府層層加碼,政府投資成了一個天文數字。為此,中央銀行實行量化寬松,貨幣嚴重超發,流動性泛濫,引起通貨膨脹,影響民眾生活。同時,政府投資拉動的受益主體主要是“鐵公基”為主的國有大型壟斷企業,相應地,構成實體經濟之主體的中小企業遭到擠壓。從去年開始,政府意識到通貨膨脹危險,進行收縮,中小企業經營環境急劇惡化。換言之,過去三年多的放-收循環,惡化了經濟結構。
這一次政府轉而采取刺激政策,會不會重蹈覆轍?比如,今年前4個月,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和基本建設投資分別為896億元和71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8%和54%。但這似乎只是去年收縮的滯后效應。而就在最近,鐵道部的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年末,鐵道部獲得的銀行意向授信規模超過2萬億元。就此,業內人士也樂觀地表示,鐵路投資很快將擺脫低迷,再次迎來加速。
人們不能不擔心,本輪刺激政策會不會再次倒向“鐵公基”、倒向壟斷企業?溫總理的表態倒是比較理性。在去年10月的天津座談會上,溫家寶表示,金融危機已經四年了,這四年給我最深的教育就是一個國家要想能應對危機,必須有發達的實體經濟,而在實體經濟中又必須有創新的和科技的產業作為主導。這樣我們就會減少泡沫經濟對財政金融的沖擊,也減少國際金融市場對我們的影響。所以,今天我想講的一句話:我們要把很大的力量放在發展我國的實體經濟,特別是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上來。
在湖北座談會上,溫總理也表示,要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基本取向不變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更加注重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與此形成對照,溫總理表示,要穩定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和限購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給,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至少從溫家寶總理的表態來看,到目前為止,穩增長政策組合似乎要比2008年的刺激政策組合更為理性。這一次政府比較從容,因而政策也相對穩健。但是,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的時候,還是要有明確的結構意識,也即,千萬不可為了穩增長而扭曲經濟結構。導致結構扭曲的穩增長政策,一定行之不遠,由此導致經濟大起大落,而這種大起大落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