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曾幾何時,“丁克”很流行。一些崇尚獨立、追求個人生活品質的年輕夫婦,以種種借口,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丁克”生活——婚后雖然能生孩子但堅決不生,盡享二人世界的浪漫與甜蜜。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丁克家庭”在中國出現,至本世紀初的頭10年,丁克家庭的數量不斷增加,“丁克”也一度成為時尚婚姻家庭的一大標志,尤其在夫妻雙方教育程度都較高的家庭,“丁克”觀念備受推崇。然而近一兩年來,曾經的“丁克”夫妻,越來越多地加入了備孕大軍,一個新的群體隨之誕生——“悔丁族”。他們為何“悔丁”?錯過最佳生育年齡后再想生孩子,又會遇到哪些困難?存在哪些風險?吃“后悔藥”的過程中該注意些什么?本期我們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這個特殊群體——
從“丁克”到“悔丁”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何軍與肖葉夫婦卻不這么看,結婚后的頭10年,兩人一直像戀愛中的情侶。他們都愛好旅游,每逢節假日,夫妻倆便輕輕松松提著簡單的行李四處旅游。也正是為了充分享受自由的二人世界,這對高知夫妻摒棄傳統觀念,選擇了不生孩子的“丁克”生活。
雙方父母都不理解他們,輪番做工作,強烈要求他們早生孩子,可他們一直不為所動。直到婚后第10年,一次旅行徹底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那是三年前的國慶節,夫妻倆照例一起出游。臨行前兩人在目的地的選擇上意見不統一,發生了一些不愉快。肖葉覺得國內差不多游遍了,想來一次出國游,她想去韓國,可何軍覺得有些累,不想走遠,希望到附近的山莊去度假。倆人爭來爭去,各不相讓,最后在旅行社隨機報了連云港三日游。在花果山,肖葉舉起相機拍照,一幅畫面闖進了她的鏡頭:一個四五歲的小姑娘正給猴子喂食,年輕的媽媽開心地逗著女兒和猴子,年輕的爸爸貓著腰不停地給母女倆拍照……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場景,一下子觸動了肖葉,她輕輕按下快門,便站在那里發起愣來。何軍過來看了她剛拍的照片,也沉默了。接下來的游覽,兩人跟著導游走馬觀花,索然無味,根本沒什么旅游的興致。兩人突然明白了,旅游的心情與景點根本無關。就像那一家三口,跟他們看著同樣的風景,卻那么幸福快樂。進一步想,豈止是旅游,婚姻也一樣!愛情再浪漫,終究經不住時間的磨礪,最終要回歸生活的本真:平平淡淡。而平淡的生活中,孩子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歲月能帶走激情和浪漫,卻無法抹去孩子給生活增添的濃濃的親情色彩。
這次旅行結束后,兩人鄭重決定:結束“丁克”生活,盡早要個孩子。
跟肖葉夫婦為了享受二人世界而選擇丁克生活不同,房地產開發商陳正夫婦是因為事業才決定不要孩子的。10年前陳正與付晶晶結婚時,房地產市場開始升溫,夫婦倆敏銳地意識到,這個行業將有大發展,于是決定不要孩子,全身心創業,做房地產。經過艱辛打拼,夫婦倆的房地產生意越做越大。事業成功了,他們卻發現生活越來越平淡。每逢親朋相聚,短暫地寒暄之后,話題總會轉向孩子。“我兒子今年中考,考重點高中有點問題。”“我女兒鋼琴過10級了,想考藝校。”一次朋友聚會,大家聊得熱火朝天,話題基本都是圍繞孩子,陳正夫婦根本插不上話。也許是怕冷落了他們,一個做會計的朋友指著他們感慨道:“還是你倆明智,不用操心孩子,日子過得像神仙!你看我,除了本職工作,業余還兼做幾份賬,這么辛苦掙錢為了什么,還不是為孩子?”朋友最后的這句反問,陳正夫婦都感覺似乎在問他們。夫妻倆哼哼哈哈地安慰著朋友,自己心里卻很不是滋味:是啊,辛苦創業為了什么?沒個孩子,將來連家業都沒人繼承。縱有千萬身家,夫妻倆又能花多少?假如錢沒人花,掙錢又有什么意義?更讓陳正心里不舒服的是,朋友嘴上抱怨,臉上卻明顯有種優越感,孩子自然是他感到優越的“資本”。陳正的腦子里瞬間蹦出一個念頭:趕緊生個孩子,為繼續奮斗增添一份動力。
事業成功是“悔丁”的理由,事業不成功同樣也能成為悔丁的“借口”。羅昊、吳麗夫婦就是這樣一對夫妻——當初為了創業兩人選擇了“丁克”生活,奮斗了若干年,事業上卻沒有起色,于是兩人決定回歸普通人的生活。
當年吳麗懷第一個孩子時,正忙著競聘地方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而羅昊也正抓緊時間備考公務員。那時他們剛結婚。這個孩子來得明顯“不是時候”,于是吳麗選擇了流產。一年后,吳麗意外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兩人事業上剛剛起步,怕孩子耽誤前程,又流產了,而且兩人做出決定:為了事業成功,不要孩子,做“丁克”夫妻。
主持人是吃青春飯的,吳麗在電視臺紅了一陣子,打算轉型做節目總監,卻在兩輪競爭上崗中接連落選,最后被安排做了行政工作。而羅昊在三年前競爭辦公室副主任一職時,因為各種復雜的原因而失利,那年他35歲,這個年紀連副科級都沒“混”上,仕途就等于宣告失敗了。在得知結果那天,羅昊情緒低落,神情恍惚,被一輛摩托車撞傷住進了醫院。
與羅昊住在同一病房的一個老大爺,60來歲,也是被摩托車撞了,而且撞他的摩托是個黑摩的,肇事后逃逸了。老大爺的兒子、兒媳輪流送飯,精心照料。羅昊夫婦夸老人家有福氣,兒子、媳婦都孝順。老大爺感慨地說:“是啊,要不是孩子孝順,我這把老骨頭一沒錢治二沒人料理,要直接送火葬場了。老話說得真沒錯,養兒防老啊!”這句話讓羅昊和吳麗頓時呆了。他們突然感到一陣恐慌:將來自己老了,有個病有個災的誰來侍候?還有,雖然倆人現在有工作,衣食無憂,誰能保證將來沒有為難的時候?要是有個孩子,關鍵時刻也有個依靠。
這場車禍讓人到中年的夫妻倆都想開了,人生就那么幾十年,能事業成功固然可喜,但事業并非人生的全部,生個孩子并把孩子培養好,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功呢?
據媒體報道,近兩年來,因種種原因“悔丁”的夫妻越來越多,然而與當初選擇“丁克”時遭遇各種阻力一樣,在“悔丁”的道路上他們也不是一帆風順。
“悔丁”之路充滿艱辛
自從連云港之旅結束決定要孩子以后,肖葉夫婦便一改往日的浪漫,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備孕之中。做了幾年銷售主管即將升職的肖葉毅然放棄了升職機會,主動申請到后勤工作;生性愛美的她忍痛割愛,脫掉俏麗的高跟鞋、漂亮的裙裝,換上一身松松垮垮的休閑行頭;連生病都不吃藥的她,把葉酸當糖嚼,直吃得胃里翻江倒海;經常夜里加班的她不再熬夜,每天像被定了鬧鐘一樣,早晚按時測體溫……
同事們知道肖葉在備孕,紛紛向她投來異常關注的目光,一有風吹草動就問她是不是懷上了。半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見她依然沒有動靜,好事者開始猜測她跟老公到底誰有問題,弄得她既緊張又尷尬。還有朋友甚至擔心她的婚姻出問題。一天,同辦公室一位熱心大姐見屋里沒別人,湊近她嚴肅地告誡道,要謹防丈夫以此為借口在外面花心。那位大姐說,她有個親戚,剛開始不要孩子,等妻子年紀大了又提出要孩子,可妻子已經無法懷孕。這個親戚便堂而皇之地以生孩子為借口找情人,弄得妻子有苦難言。肖葉聽得心里發堵,一回家就把這事跟丈夫說了。何軍當即讓她辭職。經過再三考慮,肖葉真的辭職離開了供職長達11年的公司。
2011年新年伊始,經過千辛萬苦肖葉終于懷上了。公公婆婆聞訊提前賣掉還未出欄的豬,帶著行李,歡歡喜喜從老家趕來,準備迎接孫子的到來。可萬萬沒有想到,肖葉在懷孕三個月時,妊娠反應突然停止,不久就出現腹痛、陰道出血等癥狀。到醫院一檢查,竟然遭遇“胎停育”!幼小的生命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就夭折了。得知這一結果,夫妻倆如五雷轟頂,頓時呆了!想到接下來要面對老人失望的眼神,他們連回家的勇氣都沒有了。
所幸的是,幾個月后肖葉又懷上了,并在一家人的精心呵護下,于今年4月剖腹產下一個健康的寶寶。
雖然經歷了不少波折,肖葉夫婦最終如愿得子,算是幸運的,陳正夫婦卻沒有這份幸運,為了求子,他們不惜花費重金,結果卻屢屢失敗。
陳正夫婦決定生孩子后,興高采烈地做著各種準備:單獨布置了一間嬰兒房,墻上貼滿了寶寶的照片,桌上柜子里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洋娃娃;付晶晶不再負責公司的事,專心在家備孕,并配置了一架鋼琴,請來琴師手把手地教她,為給孩子藝術熏陶打基礎;為了優生,陳正不惜損失公司的利益,推掉所有應酬,戒掉煙酒,“封山育林”,并請名醫給付晶晶開中藥進補。
當夫妻倆做好這一切準備,興奮地迎接寶寶的光臨時,卻發覺寶寶不是想請就請得到的。一次又一次希望,一次又一次失望。夫妻倆終于坐不住了,停下手頭所有的事上省城尋醫。專家診斷:因年齡原因,付晶晶卵子質量下降導致不孕不育。這種情況下,最佳途徑是做試管嬰兒手術,但成功率只有20%左右,而且費用高昂,手術過程中病人還要承擔一定的痛苦。專家問他們愿不愿意嘗試。費用對于他們來說不成問題,只是想到身體上的痛苦,陳正有些猶豫,他不想妻子為了孩子而受苦。付晶晶卻堅決地說:“我愿意嘗試!”她分析給丈夫聽:“試了可能不一定成功,但不試注定會失敗。那樣我會遺憾一輩子的!比起精神上的壓力,肉體上的痛苦算得了什么!”
陳正緊緊握住妻子的手,熱淚盈眶。兩人決定嘗試試管嬰兒。如今,歷經兩年的努力,付晶晶先后上了6次手術臺,卻仍無結果。但她不言放棄,發誓不求得一兒半女,決不罷休。
羅昊、吳麗夫婦,“悔丁”至今也還在為了孩子痛苦地煎熬著。打算生孩子后夫妻倆才發現,以前沒準備要孩子時孩子總是不請自來,現在打算要孩子了,懷孕卻成了難題。
因過去幾次打胎,吳麗患上了習慣性流產。一遍又一遍開始,一次又一次重來。不管工作多么辛苦,兩人從來不敢錯過任何一個適合懷孕的日子。
有次排卵期間,羅昊不巧出差在外,滿打滿算趕回來還是要晚一天。眼看就要錯過一個“黃金期”,臨上火車前,羅昊果斷廢掉了單位提前訂好的返程火車票,撇下同行的同事,一個人打的趕到機場,自掏腰包買了當天最后一班機票,匆匆忙忙連夜趕回了家。這事后來被同事傳了出去,大家都笑他打飛的回家“造人”。
吳麗的父母當初就反對他們做“丁克”,一聽說女兒打算生孩子,高興得手舞足蹈,逢人便說:“我們要抱外孫啦!”并直接搬來跟女兒女婿一起住,照顧他們的起居,讓他們一心一意備孕。老兩口入住后,家務全包,吳麗兩口子在體力上倒是輕松了不少,但精神上卻倍感壓力,因為老人替他們安排的衣食住行統統圍繞著備孕,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們目前面臨的重任。比如在飲食上,早餐以黑豆等雜糧為主,辛辣從此從餐桌上消失,大熱天的冰棒、冰鎮啤酒等連沾都不準沾。羅昊是四川人,口味較重,有一天委婉地提醒岳父岳母有些菜可適當放點辣椒,被岳母當場嗆白:“是吃重要還是孩子重要啊?”更有甚者,只要他一喝酒,岳母就直接提醒他們不要同房,弄得羅昊很不自在。他常常借口加班很晚回家。吳麗稍有抱怨,他就一句話頂了回去:“這不能那不能的,這還是我的家嗎?這樣的家誰愿意回?”吳麗怕父母聽到不高興,只好閉嘴不跟他爭,盡管心里充滿了委屈。夫妻倆話越來越少,經常冷戰,感情逐漸淡漠……
專家建議“悔丁”要趁早
針對“悔丁”現象,從事接診工作的資深婦產科醫生秦麗萍說:“過了35歲還在努力懷孕的女性,約占我們門診量的一半以上,而其中又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曾經的‘丁克族’,這些人當年追求個性不要孩子,如今卻要付出時間、金錢和身體的種種代價,只求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秦麗萍感嘆,一個“悔”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因為孩子不是想生就能生的。不少女性正為曾經的頭腦發熱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由此帶來的諸多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是錯過最佳時機,生育孩子的風險增大。經過若干年的“丁克”生活后決定要孩子,應該說這些人生育的觀念成熟了,但最佳生理時機卻已錯過,有的人甚至從此懷不上孩子。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鐘紅秀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妊娠與分娩的危險系數升高。高齡婦女妊娠成功率下降,與25~29歲的年輕孕婦相比,自然流產率增加3倍。年齡超過35歲的孕婦,妊娠后期易并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死胎、死產的概率及產兒死亡率也大大增加。
二是生得太遲,孩子的健康成長風險增大。許多“悔丁族”發現,等他們想要孩子時,即使順利生育,等孩子長大時他們也步入了老年。香港丁一凡先生在《不要太遲生孩子》一文中說,生孩子太遲,除了在生理上對孩子的健康有影響外,心理上也多少會有影響。年紀老大不小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跟同齡孩子常常格格不入,有點“小老頭”、“小老太婆”的味道,比較早熟,不利于心理健康。
三是注意力過于集中,夫妻感情風險增大。影片《萬有引力》中的“造人”一段,為了“造”出高質量的寶寶,女主人公算時間、定鬧鐘、量體溫等程序化做法,讓本應美好的體驗變得索然無味,甚至壓力重重,難免影響兩性關系。心理工作者韓進認為,“悔丁”夫妻雙方如果過于關注“得到孩子”這個點,往往會忽略對方的感受,讓曾經美好的感情被“生子”的壓力一點點蠶食。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有了“結晶”卻失去了愛情。
盡管“悔丁”困難重重,仍阻擋不了“悔丁族”要孩子的決心。就像當年執意“丁克”一樣,他們“悔”得也很堅決。針對此種現象,有關專家提醒,“悔丁”要趁早。
青島靜康不孕不育醫院婦產科專家于萍說:“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在24~28歲,過了28歲,女性體內的細胞質量就會不斷下降,卵子質量也開始下降,生育能力會大大減退。這種情況在‘悔丁族’身上表現更明顯,所以‘悔丁’宜早不宜遲。”
“悔丁族”自己也有句響亮的口號——“如果后悔,一定要趁早,要抓緊!”曾經“丁克”后又“悔丁”的武漢白領麗人張梅梅,如今是欲哭無淚。一年前,歷經長達三年的艱辛備孕后她終于生下一個7個月大的早產兒,孩子出生后渾身發黑,不會啼哭。經過保溫室7天7夜的搶救,孩子終于救活了,卻被醫生宣判為腦癱兒!其實張梅梅在30歲時就在要不要孩子的問題上開始動搖,但一直搖擺不定,直到36歲時才堅定了生孩子的決心,可為時已晚。痛定思痛,她由衷地奉勸年輕夫妻:“生孩子還是應該遵循自然規律,‘悔丁’越早越好,在自己悔得起的時候悔,千萬不要像我們一樣,現在已經后悔莫及。”
針對正在吃“后悔藥”的夫妻,筆者綜合有關專家的觀點,搜集了一些“悔丁”過程中要注意的具體事項,供大家參考。
一是孕前除了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外,夫妻雙方要進行身體檢查,特別是準備懷孕的女性,除進行心、肝、腎等常規檢查,還要重點檢查生殖系統,一切正常方可懷孕。懷孕前3個月要口服葉酸,以避免胎兒神經系統發育方面出現問題。
二是孕期保健要格外注意,要保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研究表明,孕婦年齡愈大,先天愚型兒和畸形兒的發病率愈高。嚴格進行產檢可及時篩查。此外,還要更多關注血糖、血壓等指標。
三是充分了解高齡產婦自然分娩的難度,心理上要做好必要時選擇剖宮產的準備。
〔編輯:馮士軍〕